其实是写给自己的话,怕自己走着走着就忘了
今天早上刷牙的时候,突然想起了珍珠和蚌的故事,一粒砂石偶然掉进了蚌里,然后蚌用柔软的内壁将砂石打磨成了珍珠。很简单的故事,作者应该是借蚌来赞扬了那些坚韧的、无私的人。
但是,就在今天早上的时候,我想起了那粒砂石,那粒被磨平了的砂石,它是一粒砂石,它也仅仅只是一粒砂石,会掉进蚌里只是一个意外,它不曾想过成为一粒珍珠,也不曾想过要给蚌带来那么多的痛苦。蚌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接纳它,但是蚌能够想到的办法, 是用自己柔软的内壁去“排挤”它,蚌不明白,这只会让两者之间的矛盾被放大,蚌柔软的内壁被刺伤,而砂石也被“包裹”地无法动弹,两者之间陷入一个绝境,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互相伤害。
但是不管怎么说,砂石和蚌已经被捆绑在一起了,以一种比较诡异的方式,有太多的人,看到了蚌用自己柔软的内壁成就了一颗光彩熠熠的珍珠,那么,是否问过砂石的感受呢?它是一粒坚硬的、有棱角的砂石啊,珍珠固然名贵,石也该有石的尊严。当砂石的棱角被磨平、被磨碎的时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它的痛苦是否会比蚌少?那种棱角被全部割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不太懂,只是这个时候我记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琼瑶剧《情深深雨蒙蒙》。
如萍和书桓订婚的那天,依萍一个人爬上了江边的大桥,她在寻找她的“刺”,她为了融入那边而拔掉了自己所有的刺,她变成了一只没有刺的刺猬,但是她还是没有被那边接纳,又失去了作为刺猬的“尊严”,她说她太痛了,太痛了。
我想我不是一只浑身冒刺的刺猬,但却是一颗有棱有角的石头。最近,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刺,会在不经意之间刺伤别人,然后又反弹到我自己身上,我有太多的无心,被看成是有意,有太多的无奈,却没有开口解释的勇气。会有人提醒我。“你的刺刺伤别人了!”,他们会劝我收起自己的刺,甚至会有柔软的存在想要慢慢的磨平我的棱角,我知道他们是出于善意的,但是那些刺、那些角,是组成当下的这个“我”的一部分,是我还不舍得割舍的一部分。或许某年某月,等我再回过头来的时候,我会感谢那些让我变得平滑、让我发光的人和事,但是此刻这种近乎自残的“疼痛”让我感到压抑,让我觉得难以呼吸。我会小心翼翼地收起这些刺,为我的“坚硬”戴上护甲,我会把那些掉落的刺,磨平的角都藏起来,我怕我走着走着,会连自己都忘了自己曾近是一颗有棱有角的砂石。
那是让我觉得最害怕的事情,遗忘,所以要记下来。
但是,就在今天早上的时候,我想起了那粒砂石,那粒被磨平了的砂石,它是一粒砂石,它也仅仅只是一粒砂石,会掉进蚌里只是一个意外,它不曾想过成为一粒珍珠,也不曾想过要给蚌带来那么多的痛苦。蚌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接纳它,但是蚌能够想到的办法, 是用自己柔软的内壁去“排挤”它,蚌不明白,这只会让两者之间的矛盾被放大,蚌柔软的内壁被刺伤,而砂石也被“包裹”地无法动弹,两者之间陷入一个绝境,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互相伤害。
但是不管怎么说,砂石和蚌已经被捆绑在一起了,以一种比较诡异的方式,有太多的人,看到了蚌用自己柔软的内壁成就了一颗光彩熠熠的珍珠,那么,是否问过砂石的感受呢?它是一粒坚硬的、有棱角的砂石啊,珍珠固然名贵,石也该有石的尊严。当砂石的棱角被磨平、被磨碎的时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它的痛苦是否会比蚌少?那种棱角被全部割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不太懂,只是这个时候我记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琼瑶剧《情深深雨蒙蒙》。
如萍和书桓订婚的那天,依萍一个人爬上了江边的大桥,她在寻找她的“刺”,她为了融入那边而拔掉了自己所有的刺,她变成了一只没有刺的刺猬,但是她还是没有被那边接纳,又失去了作为刺猬的“尊严”,她说她太痛了,太痛了。
我想我不是一只浑身冒刺的刺猬,但却是一颗有棱有角的石头。最近,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刺,会在不经意之间刺伤别人,然后又反弹到我自己身上,我有太多的无心,被看成是有意,有太多的无奈,却没有开口解释的勇气。会有人提醒我。“你的刺刺伤别人了!”,他们会劝我收起自己的刺,甚至会有柔软的存在想要慢慢的磨平我的棱角,我知道他们是出于善意的,但是那些刺、那些角,是组成当下的这个“我”的一部分,是我还不舍得割舍的一部分。或许某年某月,等我再回过头来的时候,我会感谢那些让我变得平滑、让我发光的人和事,但是此刻这种近乎自残的“疼痛”让我感到压抑,让我觉得难以呼吸。我会小心翼翼地收起这些刺,为我的“坚硬”戴上护甲,我会把那些掉落的刺,磨平的角都藏起来,我怕我走着走着,会连自己都忘了自己曾近是一颗有棱有角的砂石。
那是让我觉得最害怕的事情,遗忘,所以要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