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东西
这里的豆瓣东西指的是2011年的豆瓣东西。由于豆瓣东西在2013年的上线,豆瓣东西降级为豆瓣条目。
条目是豆瓣最基础的存在。所有的书,音,影,都有最基础的条目,东西条目亦是整个网页版中很大的一块,是当年网页版豆瓣最成功的一个功能之一,它在Web2.0时期非常成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遭到了冷遇。本文备份我写过的条目。
1、黑白通吃堡

我评论 黑白通吃堡在 2012-09-27 14:57:39。在这里我要备份一下,另外一位豆友的文:https://www.douban.com/people/wudijingang/
每个汉堡直径5公分左右!!!!!!!!!!!
-----------------------------------------------------------------------------------------------------------------
黑色面包:是墨鱼面包
白色面包:就是普通的面包
酱料:黑椒风味
白堡是 黑椒酱+生菜+半片板烧鸡肉
黑堡是 黑椒酱+熟洋葱条+一片牛肉
超值午餐价格 20元
------------------------------------------------------------------------------------------------------------------
豆瓣东西一开始,充斥着各种中华美食的条目!简直就是豆瓣版的下厨房!
豆瓣条目可以讨论一件东西的实质上的意义,只要有人愿意去写。当然不仅是对一个实体东西,条目还可以扩展到虚拟的东西,比如网站,软体。豆瓣自己的产品也有不少条目。我写过豆瓣读书与阿尔法城。
2、豆瓣读书
《 豆瓣读书与电驴社区》
评论 豆瓣读书 2013-11-08 22:15:57
今晚我突然想到豆瓣读书与电驴社区最大的不同在于豆瓣读书其实只提供图书条目然后供用户创造内容,但不欢迎侵权的行为。而电驴社区有条目并在好几年前长期提供链接。理论上电驴是一个P2P网络。就算没有verycd的社区服务电驴软件在P2P网络中也会自行发展。而veryCD其实就在做一个类似豆瓣的动作-------豆瓣阅读最初也是给电商做图书导购的,如果你发现了一本好书,可以通过右手边的比价模块去选择一个电商网购书籍----------而电驴社区基本上也是为你发现好的资源然后直接给你链接。我是在最近浏览豆瓣读书时发现部分正版图书,可以通过豆瓣阅读购买了。但没有覆盖到的书籍其实很多。这种体验很熟悉,很像你在浏览VERYCD,你欣喜地发现了一本电子书,然后你几乎立刻就可以阅读它了。早期的豆瓣读书,没有这种体验,功能单一,如果你感兴趣的一本书并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就意味着你闯进了豆瓣读书的一片沙漠了。没有标签,没有书评,甚至书目信息不全,如果没有人感兴趣就一定没有更多信息。VERYCD上倒是热闹了。哪怕是一本绝版的书,许多人没有看过纸质版,但基于电子版,也会发生激烈的争吵,因为有可能已经有人看过资源了。豆瓣读书在一开始并非所见既所得。
这是我写的。在该页面,还有其它豆友的观点,比如:https://www.douban.com/people/markgloom/的转载。
【转载】豆瓣读书的式微
Markgloom 评论 豆瓣读书 2013-03-15 12:54:17
豆瓣读书已是豆瓣元老级的产品,它和豆瓣音乐、豆瓣电影一同标记着豆瓣文青的烙印。然而随着豆瓣的发展,社区、小组、同城这些产品的流行,豆瓣成了一个吃喝玩乐的生活服务平台。读书产品的在豆瓣整体用户中的地位正在下降。而随着像豆瓣阅读这样的数字阅读产品的出现,读书产品原有的社交、阅读管理这样的对读者而言的核心功能也正受到威胁。可以说豆瓣读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式微的命运。
豆瓣读书的成功
豆瓣读书是一个围绕图书构建的兴趣图谱。发现书籍、管理书籍、以书交友是豆瓣读书的主要功能。凭借主要由用户提供的海量图书数据,和读者对自己喜爱的图书的标记,豆瓣读书便通过社会化推荐和个性化算法,成为发现书籍的书库。书评、书签、友邻这些功能也增加了用户粘性。豆瓣和用户一起做设计的产品理念,也使豆瓣读书成为图书类兴趣社区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其已经积累的优质用户群体成为同类产品无法超越的门槛。
在满足了书友们的阅读爱好后,导购、二手交易、作者投稿这些“外部性”的价值也随之被挖掘。豆瓣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专注于产品本身和用户价值的挖掘,而在关键的时间点可以顺之而然的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是其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豆瓣读书获得用户口碑虽然在短时间无法逾越,可豆瓣读书的一些缺陷在数字阅读的威胁面前却是无法克服的。
豆瓣读书面临的挑战
豆瓣读书现阶段需要用户贡献的数据不再是书籍本身,因为豆瓣的口碑已使它获得出版方和作者、译者们的青睐。豆瓣最需要的是用户提供自己兴趣爱好的数据,这些数据才是豆瓣今后主要盈利的基础。豆瓣读书对新注册用户没有一个友好引导流程来鼓励用户贡献兴趣数据,而读者的阅读过程和在豆瓣读书上标记阅读状态、写笔记的过程是分离的,这也会挫伤用户提交兴趣好爱数据的积极性。
由于纸质书在便携、保存方面的劣势,以及人们越来越适应非线性的阅读模式,数字阅读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阅读爱好者。像 Kindle、nook、Kobo 这样的阅读器不仅可以评论、笔记、分享、建立兴趣社区,更重要的在于用户在购书、阅读的过程中便自动向书商贡献数据。而阅读行为和阅读状态可以始终保持一直,简化了豆瓣读书现有的”读过“”在读“的复杂标记过程。这些数字阅读的优势,加上豆瓣读书难以克服的劣势,使豆瓣读书很难吸引新的用户。
与豆瓣阅读可能的关系
豆瓣也意识到数字阅读的价值推出了豆瓣阅读。当然,现在数字阅读才刚刚起步,豆瓣阅读的主要用户还是以豆瓣读书的用户为主,而豆瓣阅读的功能和同类产品比都显得相当少。所以现在还很难断言豆瓣阅读和豆瓣读书最终会是继承关系还是互补关系。
豆瓣于去年 12 月的 UI 改版后,豆瓣读书选用了与豆瓣阅读相近的颜色,可以透露两者的互补会是现阶段的主流。豆瓣阅读的阅读状态,以及相关书籍链接都会出现在豆瓣读书中,豆瓣阅读的书籍也会引用来自豆瓣读书的评论,豆瓣读书的数据也会成为豆瓣阅读的提醒推荐。但在这互补背后,更多的是豆瓣阅读在借助豆瓣读书发展。
另外,豆瓣阅读和豆瓣读书有许多功能重合,而读者沙龙的出现也表明豆瓣阅读在构建自己的评论平台,再加上上文提到的豆瓣读书和阅读过程分离的先天缺陷,意味着继承关系会是最终的归宿。现在可以说豆瓣阅读还是书店和阅读器,但可以想象日后数字阅读时代的读者如果能直接在豆瓣阅读的 App 或网页中看书、写笔记、写书评、分享、查看书友动态、发现喜爱的书籍,又为什么会上豆瓣读书的网页?
结语
面对数字阅读的挑战,尤其是自家同胞的崛起,豆瓣读书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不可避免的将要步入黄昏。也许用户的读书主页和对纸质书的记录会是豆瓣读书最终仅有的作用。但如果豆瓣读书积累的数据和口碑能保证豆瓣阅读在数字阅读时代获得成功,也算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除非特别声明,极客观察均为极客公园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73671
3、阿尔法城。
三坊七巷与公共空间
评论 阿尔法城 2012-11-30 14:53:28
我最近经常路过三坊七巷。十几年前的三坊七巷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的三坊七巷像一个商业地产集合的街区,吸引外地游客来参观与消费。我对外地的朋友介绍三坊七巷时最简单的方式是说这个社区是福州最早的富人区。有文化或有地位的人物集中在这个社区建筑豪宅,豪宅与豪宅之间形成狭窄的间隔就是巷子。而这个社区的入口处的道路就是坊。这个社区从过去到现在改建为止都一直是封闭的。三坊七巷中老宅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一种隐约可见的防御心态。它们往往开窗很高或很小,而墙则相当之高,前门一关之后,基本就与外间隔绝,从外面无法看到里面发生的任何活动。所有人家的宅子像是一个堡垒——尽管在一些反传统者看来,那或许更像是个监狱。 无所不在的围墙似乎表明了中国人长久以来对安全和控制边界的焦虑感。我们试图用围墙、栅栏和篱笆宣布意图,划出清晰的边界,将冲突和争议限制在某一区域之外。相比起无边界的自在或投身于无限的无秩序状态之中的冲动,我们更多谋求的是围墙内有秩序的生活。 但这种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开始瓦解,从三坊七巷的原著民搬迁出去时开始。这个社区开始被开发,你再也看不到完全封闭的民宅,名人故居作为旅游景点或爱国教育基地被定期开放;甚至也可以作为电影拍摄的背景,总之没有人真正生活在这里。在对三坊七巷完全改造后,入驻了更多的商家。于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变成了相当开放的商业空间或封闭的商业空间,但却绝不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它像公园,却不欢迎漫游者,最欢迎有能力消费的游客。而这一空间的一切建筑成了被窥视的景观。但却无人相对地长时间窥视那些游客。
阿尔法城也是这样一个貌似商业地产的空间。用户可以注册成为商家,或者住在某个地方。也可以到街上走走。只不过一切都是虚拟的;但是你若来访过改建过的三坊七巷,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好像阿尔法城模拟了这个新兴的旅游社区,文化遗产?只是个壳子罢了。
补充:http://www.douban.com/neighborhood
我写完这篇文章后阿尔法城还存在,也就是说在阿尔法城关闭前,这篇文章所指的对象都是存在的。但好多互联网产品都没了,豆瓣条目记录了它们。
还有关于软体的条目。很多软体升级了,但在豆瓣都能找到关于它们的记忆。
4、 Logo语言
评论 Logo语言 2015-04-15 17:31:57。
我在2015年发现,豆瓣编辑器可以插入图片了。于是就插了一张用logo语言画的一张图。

很多人喜欢完一个条目后,没有再更新它们的信息了。这使得豆瓣东西最为条目是反wiki的。你只能加入自己的见解而不能编辑条目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