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分析论个人笔记
A我们的知识来自于内心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感受表象的能力(对印象的接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来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通过第一个来源,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第二个来源,对象在与那个(作为内心的单纯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所以直观和概念构成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概念没有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应的直观、或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产生知识。(纯粹理性批判/先验逻辑/导言,先验逻辑的理念/一般的逻辑) 康德在前面的先验感性论已经详细阐述了时间和空间作为我们纯粹直观认识的形式条件,那么在这里我们如何对对象进行思维,即对概念的形成,我们的认识如何形成。 ①经验派的洛克认为我们是一张白板,是一个被动的经验接收器,康德则认为这是人的主体能动性,一种先天认识结构,为自然界立法,主动地把直观的杂多统摄进来。 ②对于这种统摄进来的直观的杂多需要进行判断、联结。而判断是以综合为前提的,范畴又是起到一种综合统一的作用,所以以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是发现范畴(即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 B那么对这统摄进来的直观的杂多,即作用于经验的材料之上的先天范畴,有两点需要证明其正当权利。 ①先天的范畴是如何作用于经验材料之上,以形成经验的对象? ②如何证明范畴运用于经验的材料身上所形成的那个对象具有客观必然性? 1,对于感性直观给予的杂多,知性的一个自发性行动(综合)对它们进行杂多的联结,即联结是杂多的综合统一的表象。那么对这联结起来的表象,自我意识(先验统觉)必然能够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也就是用“我”来联结,即我的一切知识都是我的知识。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能动的综合统一作用(即诸范畴)。而把那感性直观的杂多结合起来的东西按其综合统一来说是依赖于知性的,因为知觉(对这直观的经验性意识(作为现象))是依赖于先验的综合的,因而依赖于范畴,那么范畴就是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因而也是先天地适用于一切经验对象。 2,㈠首先,一个判断无非是使给予的知识获得统觉的客观统一性的方式。(而判断的分类是引出范畴的线索)哪怕这判断本身是经验性的,因而是偶然的,因而它们借助于直观的综合中统觉的必然统一是互相隶属的,就是说这是按照对一切表象作客观规定的原则的,如果从这些表象能形成知识的话,而这些原则全都是从统觉的先验统一这条原理派生出来的。只有借此才从这种关系中形成一个判断,亦即一种关系,它是客观有效的,并且足以与同样一些表象的只具有主观有效性的那种关系,例如按照联想律的关系区别开来。(纯粹理性批判/19,一切判断的逻辑形式在于其中所含概念的统觉的客观统一) ㈡我们所认识对象就是在它的概念中一个给予的直观的杂多被结合起来的那种东西,它的意识是依赖于自我意识(先验统觉)建立起来的,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为那是意识本身的一个先天结构。 先验分析论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这是对概念分析论的一个个人的小总结,花了三个小时左右整理之前个人笔记,有部分参考及直接引用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原文,亦有所标记出来,也有一些参考了纯粹理性批判的讲演录。 仅此,2017年12月07日晚,偲萱梦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