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17年度读书报告
读书这件事,从识字开始,断断续续的读到现在。一直到去年才朦朦胧胧的摸索到一些对阅读的坚持和执着,然而阅读的意义却尚不明确。
于我而言,阅读绝不是解闷的消遣,在这个智能的时代,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让人打发时间;
阅读也并非开阔眼界的方式,反而有时它会让我和时代脱节,因为我会沉溺进古老的年代,沉溺在虚拟的事件和虚拟的城市,这种沉溺有时会让我混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
阅读对我来说,也不是明智的渠道,毕竟我的阅读范围大多数都在小说,社科所有接触,但却略略。
因而阅读对我来说近乎是一种野性的本能,我热爱手捧书的愉悦,依然热爱晦涩的隐喻和场景的构建,但是阅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大概还是需要再深入去找寻。
8本17年印象极深的书目。
01《肠子》我其实很少看悬疑,只看过寥寥几部经典的作品,但是这部肠子真的是惊艳到我了,不管是其中的全景敞视注主义,还是人生无意义的表达,都在书中的怪异的故事中野蛮的生长。书中的每个人都在自我惩戒,甘愿深陷自我折磨只为了等待来不了的戈多。这部书以超出读者想象的方式进行,最让人惊艳的绝对不单单是大名鼎鼎的《肠子》短篇,在几个破碎的故事中,能找到人性最丑恶的绝望,能一眼望穿这个伪善搭建的社会。
此书宣传时说有73个人在听作者朗读《肠子》时昏倒。但我却深觉,如此宣传不但无法概括此书的野性反而会掩盖它压抑不住的光芒。
02《局外人》如此经典的书我现在再看真的是有够羞耻。书中有确实有跟书后柳鸣九的书评写的那般,对司法的讥讽,但是我觉得这仅仅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主人公其实一直都是局内人,但是他却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局外人,这个愿望虽简单但奢侈,在他一步步试图退出局内时,真正的局外人们却步步紧逼,将他逼进局内,最终迎来不属于他的死刑。
所以加缪这本书的题目,局外人,说的很可能不是主人公,而是这些与事件没关系但却步步紧逼的人,他们才真正是冷漠的局外人。
话外,我个人是真的很喜欢加缪写作的诚实。
03《面纱》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毛姆被过誉了。读完这本书,我推翻了之前自己对毛姆的所有判断。书中有我喜欢的隐喻,这让我觉得作家实在高超。Kitty经历的三次死亡,使她的人生有了三次变化,这三次死亡都在为她揭露这个世界存在的面纱。乞丐的死亡让她直面了世间的残酷,亡夫让她挣脱男人,亡母让她挣脱古板又小市民的母亲强压下来的畸形的价值观。就连沃尔特临终前嘟囔着最后死的是狗,这句话都让本书增色不少。这大概就是一本好书的界定,一句话就能包含所有的意义。
本书的后记也是篇极好的书评,值得细读。
04《金阁寺》如果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的说三岛由纪夫,毫不犹豫。最喜欢的作品,不能免俗,绝对是《金阁寺》无疑了。《金阁寺》为什么必须那么美,从一开始金阁寺包容我理解我,他必须美。当我堕落时,金阁寺的美阻挠我,我已不需要美的庇护,我美的畸形,美的黑暗并沉重。我得不到它,得不到世人所理解的美就必然去毁灭它。我是杀猫的人,我是纵火的人,我是畸形而自狂的人啊!伯木和鹤川也可以说是主人公自我超我的具象吧。
三岛由纪夫把畸形写的这么美,尽管谷崎润一郎也可以,但他确实色情的畸变,能这么非色情的写畸形的美丽,只有三岛了。
05《细雪》刚刚才提到了谷崎润一郎,现在就说到他,《细雪》被村上春树推崇,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看到就借来看看,读着读着就发现好像是谷崎润一郎的风格,一看作者果然是。这种对应让我觉得欣喜,更让我欣喜的是,本书中变态的色情桥段少之又少近乎全无,有的都是东方特有的美丽,有点《阴翳礼赞》的味道。东方女性特有的幽柔特有的坚强都淋漓尽致了。尽管章法故意安排的有些凌乱有种想到即写到的感觉,但是正书却极其有节奏,处处不详细描写但有将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只有对文字有精确把控的人才可做到吧。
06《阿特拉斯耸耸肩》我承认我一开始买这部书就是为了挑战自己读书的耐性,但是一看就深深的陷入了那个极其现实的世界,乌托邦的世界。开始跟随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她的三段情感历程,其实就是对世界理解的三次变化,书中大抵就是在谴责拿来主义,并认为公平的商业或者健康的双方关系是在平等的利益之上的,当然为了激化矛盾,领导者都是无能的。除了情节之外,安兰德在书中充斥的客观主义更应该引起重视。
07《中国思想史》(三卷本)这套书真的没得说了,三言两语讲不完,正书空白处都是我的拙见。
豆瓣中的内容简介说的极其精准,此书“突破了以往描述观念的历史嬗变的思想史写法,试图从知识、思想与信仰三者的经纬交错中、从精英与世俗之间观念的互动中揭示中国文明构成及发展的复杂底蕴”。
08《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我自己对社科的感知没有对小说的感知强,但是抱着这本书的时候仍然有种震撼在我的毛孔中慢慢突破,什么是妖术,妖术是怎么产生的,真的有叫魂这种妖术吗?还是当权者为了巩固局面而造成的假象?究竟是高压的政治导致了妖术的恐慌还是妖术的恐慌引起了高压的政治呢?这种因果关系分析起来繁复而杂乱,就像《12只猴子》的电影,究竟是“我”导致了未来,还是未来促使“我”进行如此的行动呢?这个问题要是想明白了,那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喜欢的还有很多,比如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和《无可慰藉》,纳博科夫《斩首之邀》,弗雷泽的《金枝》等等,不一一累述。
今年虽还没有过完,但是感觉在此后一个月中读过的书怕没有超过以上的了。明年的愿望当然依旧简单但是繁复,寻找属于我自己的,阅读的意义。
于我而言,阅读绝不是解闷的消遣,在这个智能的时代,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让人打发时间;
阅读也并非开阔眼界的方式,反而有时它会让我和时代脱节,因为我会沉溺进古老的年代,沉溺在虚拟的事件和虚拟的城市,这种沉溺有时会让我混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
阅读对我来说,也不是明智的渠道,毕竟我的阅读范围大多数都在小说,社科所有接触,但却略略。
因而阅读对我来说近乎是一种野性的本能,我热爱手捧书的愉悦,依然热爱晦涩的隐喻和场景的构建,但是阅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大概还是需要再深入去找寻。
8本17年印象极深的书目。
![]() |
01《肠子》我其实很少看悬疑,只看过寥寥几部经典的作品,但是这部肠子真的是惊艳到我了,不管是其中的全景敞视注主义,还是人生无意义的表达,都在书中的怪异的故事中野蛮的生长。书中的每个人都在自我惩戒,甘愿深陷自我折磨只为了等待来不了的戈多。这部书以超出读者想象的方式进行,最让人惊艳的绝对不单单是大名鼎鼎的《肠子》短篇,在几个破碎的故事中,能找到人性最丑恶的绝望,能一眼望穿这个伪善搭建的社会。
此书宣传时说有73个人在听作者朗读《肠子》时昏倒。但我却深觉,如此宣传不但无法概括此书的野性反而会掩盖它压抑不住的光芒。
![]() |
02《局外人》如此经典的书我现在再看真的是有够羞耻。书中有确实有跟书后柳鸣九的书评写的那般,对司法的讥讽,但是我觉得这仅仅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主人公其实一直都是局内人,但是他却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局外人,这个愿望虽简单但奢侈,在他一步步试图退出局内时,真正的局外人们却步步紧逼,将他逼进局内,最终迎来不属于他的死刑。
所以加缪这本书的题目,局外人,说的很可能不是主人公,而是这些与事件没关系但却步步紧逼的人,他们才真正是冷漠的局外人。
话外,我个人是真的很喜欢加缪写作的诚实。
![]() |
03《面纱》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毛姆被过誉了。读完这本书,我推翻了之前自己对毛姆的所有判断。书中有我喜欢的隐喻,这让我觉得作家实在高超。Kitty经历的三次死亡,使她的人生有了三次变化,这三次死亡都在为她揭露这个世界存在的面纱。乞丐的死亡让她直面了世间的残酷,亡夫让她挣脱男人,亡母让她挣脱古板又小市民的母亲强压下来的畸形的价值观。就连沃尔特临终前嘟囔着最后死的是狗,这句话都让本书增色不少。这大概就是一本好书的界定,一句话就能包含所有的意义。
本书的后记也是篇极好的书评,值得细读。
![]() |
04《金阁寺》如果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的说三岛由纪夫,毫不犹豫。最喜欢的作品,不能免俗,绝对是《金阁寺》无疑了。《金阁寺》为什么必须那么美,从一开始金阁寺包容我理解我,他必须美。当我堕落时,金阁寺的美阻挠我,我已不需要美的庇护,我美的畸形,美的黑暗并沉重。我得不到它,得不到世人所理解的美就必然去毁灭它。我是杀猫的人,我是纵火的人,我是畸形而自狂的人啊!伯木和鹤川也可以说是主人公自我超我的具象吧。
三岛由纪夫把畸形写的这么美,尽管谷崎润一郎也可以,但他确实色情的畸变,能这么非色情的写畸形的美丽,只有三岛了。
![]() |
05《细雪》刚刚才提到了谷崎润一郎,现在就说到他,《细雪》被村上春树推崇,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看到就借来看看,读着读着就发现好像是谷崎润一郎的风格,一看作者果然是。这种对应让我觉得欣喜,更让我欣喜的是,本书中变态的色情桥段少之又少近乎全无,有的都是东方特有的美丽,有点《阴翳礼赞》的味道。东方女性特有的幽柔特有的坚强都淋漓尽致了。尽管章法故意安排的有些凌乱有种想到即写到的感觉,但是正书却极其有节奏,处处不详细描写但有将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只有对文字有精确把控的人才可做到吧。
![]() |
06《阿特拉斯耸耸肩》我承认我一开始买这部书就是为了挑战自己读书的耐性,但是一看就深深的陷入了那个极其现实的世界,乌托邦的世界。开始跟随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她的三段情感历程,其实就是对世界理解的三次变化,书中大抵就是在谴责拿来主义,并认为公平的商业或者健康的双方关系是在平等的利益之上的,当然为了激化矛盾,领导者都是无能的。除了情节之外,安兰德在书中充斥的客观主义更应该引起重视。
![]() |
07《中国思想史》(三卷本)这套书真的没得说了,三言两语讲不完,正书空白处都是我的拙见。
豆瓣中的内容简介说的极其精准,此书“突破了以往描述观念的历史嬗变的思想史写法,试图从知识、思想与信仰三者的经纬交错中、从精英与世俗之间观念的互动中揭示中国文明构成及发展的复杂底蕴”。
![]() |
08《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我自己对社科的感知没有对小说的感知强,但是抱着这本书的时候仍然有种震撼在我的毛孔中慢慢突破,什么是妖术,妖术是怎么产生的,真的有叫魂这种妖术吗?还是当权者为了巩固局面而造成的假象?究竟是高压的政治导致了妖术的恐慌还是妖术的恐慌引起了高压的政治呢?这种因果关系分析起来繁复而杂乱,就像《12只猴子》的电影,究竟是“我”导致了未来,还是未来促使“我”进行如此的行动呢?这个问题要是想明白了,那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喜欢的还有很多,比如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和《无可慰藉》,纳博科夫《斩首之邀》,弗雷泽的《金枝》等等,不一一累述。
今年虽还没有过完,但是感觉在此后一个月中读过的书怕没有超过以上的了。明年的愿望当然依旧简单但是繁复,寻找属于我自己的,阅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