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
查看话题 >二青
东郡有个姓赏的人,以驯蛇为业。
赏某原不养蛇。曾有一天,赏某偶遇一条小蛇在河边的石头上扭动,这条小蛇浑身青色,近看其腹部受伤,伤口惨烈,涌出鲜血,像是被老鹰的硬喙啄伤的样子。小蛇的额上长有红色的斑点,双眼正盯着赏某。赏某遂从身上扯下一条布,为小蛇包扎,又折些枝叶盖在它身上。做完之后赏某就没再管它。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次,赏某上山砍柴,突然窜出一条大蛇,瓶口那么粗,直接向赏某袭来。赏某撒腿就跑,而大蛇在后面追得很紧,马上就要追上了。就在赏某绝望之际,那蛇纵身盘绕在赏某身上,久久地昂着头,并无恶意。赏某一看,见蛇通身青绿,蛇头上红色的斑点非常鲜明,这才明白它曾是自己救助过的蛇。它向着赏某吐舌,赶它却也不走。于是赏某将它带回,取名大青。
回去以后,赏某任大青随处自如爬行,又好像能响应赏某的呼叫一样。大青倒也灵性之至,上下左右盘旋起舞,全能遵从赏某的心意。赏某更加喜爱大青,便买了竹篓,打算从此驯蛇卖艺。人蛇合作,收益颇丰。
一般来说,驯蛇人调教的蛇,过了三尺大小就算过于笨重,得更换。赏某舍不得大青,没有立即放弃,自己也在时时物色,但一直没能找到出色的。一天夜里,赏某寄宿在山间寺庙里,天亮打开竹篓,发现大青不见了,赏某着急得不行,四下搜寻,连声呼唤,一点踪迹也没有。以前每经过草木茂盛的地方,赏某总要把大青放出来,让它自由一番,过一会儿它都会自己回来,但这次赏某等到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它还没有回来,赏某十分懊丧,只好离开寺庙。
刚出庙门没几步,忽听见旁边的柴垛里窸窣作响,赏某停步惊顾,原来是大青回来了。赏某高兴极了,如获至宝,赶紧拿出食料喂大青,抚摸着它说:“我以为你不回来了呢。”大青过来吃食,赏某看见它后面还跟着一条小蛇,也是通身青绿。赏某说:“这是你的小伙伴吧。”又拿出一些食料递于小蛇,小蛇虽不离去,但缩着身子不敢吃。只见大蛇将食料含着喂给小蛇,好像主人请客一般。赏某再次将食料喂给小蛇,小蛇才吃了。吃完跟着大青一同钻进竹篓里。赏某将它取名小青。
带回以后,小青对于赏某的调教也特别有灵性,旋转进退都能符合要求,和大青没什么两样。赏某靠二青四处卖弄驯蛇技艺,收益更甚。又过了两三年,大青快五尺长了,盘旋起来,能把整个竹篓占满。赏某决意放走它。
赏某来到深山中,给大青喂了精美的食料,打开竹篓。大青进入茂林中,不一会儿又回来在竹篓边逶迤盘旋。赏某挥挥手说:“去吧。去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从此隐身深山幽谷,必将化为神龙,竹篓岂是你的长久之地?”大青这才离去。赏某此时听见小青在竹篓里骚动不安,于是也打开竹篓,小青立即出来,赶上大青。只见二青缠绕,交头吐舌,像是说话。赏某感动,对二青说:“你俩已是伴侣,我不该将你俩分开,你们一起走吧。但我嘱咐你们一句:深山里不缺吃的,不要骚扰往来的行人。”二青低着头,像是听从了赏某的劝告。二青随即起身,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路穿行过去,所过之处,林木都向两边分开。赏某目送二青很久,直到看不见为止。
后听人说,山有神龙,额上有红色的斑点。若见龙大,能交大运;若见龙小,能交小运,不知是真是假。
异史李氏曰:“江歌之逝,众人憾之;刘鑫之为,众人唾之。众人憾,憾江之善,用人不察;众人唾,唾刘之恶,薄情寡义。许多人怕蛇,怕的就是蛇之恶。我曾经听过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讲农夫之善和毒蛇之恶。不同的是,赏某知蛇之恶,虽救但非立即将其带回,而是察蛇之性,与其互利,大智慧也;二青知恩图报、敛其秉性,同类异类、仁至义尽,亦大智慧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