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书
手书,承载着家人的问候,恋人的期盼,友人的关心,同事的嘱托,还有其他在书信沟通年代里存在的关系。然而,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手书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记忆,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一种文体格式在课堂上被硬性地影响着。“薛涛笺”的美不仅美在纸张上赏心悦目的颜色和精美的插图,更重要的是信笺中文彩斐然的词句和字迹工整的文字。
现在的编辑部没有像以前那样给读者寄手写的书信了,新来的编辑往往也习惯了电子邮箱、QQ、微信等即时方便的沟通方式。《中华文学》的稿件三审制度上,总编辑保留了手写稿签的传统。有一次和新编辑聊天时,新编辑略带羞涩地说,自己写的稿签上的字被作者给委婉地嫌弃了。有时候想想,这也是自然的,编辑,一份成天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编辑就应该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就像提及教师这份职业一样,若是哪位教师黑板上的书写体,潦草不堪,或者写得还不如班里的学生,那不仅是学生在底下唏嘘,而且家长也要抱怨自己孩子进错校门了。
我很庆幸,从刚从事编辑工作到现在,还没有作者直言批评过我的字迹不工整,或者是自己遇到的作者比较宽容吧。不过身处在这份工作上,能够写出一份不被人诟病的手书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部最近举行了“一封最美的手书”主题征文大赛,从全国各地寄来的稿件数不胜数,每一张泛黄的手书总会附带一份关于这份手书的故事,同样作者也使用新的A4纸或者红色线条的文件纸手写上对这份泛黄手书背后故事的阐述文字。亲情、友情、爱情、作者对编辑的感激之情、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都跃然于纸上,一旧一新的对比,故事娓娓道来,文字催人泪下。
旧的手书唤醒了一代人对往事的记忆,新的手书呈现了书信在新时代的艺术感染力。时代在进步着,但总有一些长辈因为年龄、精力而赶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长辈们不会使用电话,不会使用手机,更不会使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年轻一辈依赖于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忘记了背后还有一群企盼着他们停一停脚步,耐心地等待几分钟的长辈们。
还记得自己最早写的一份手书吗?是给亲人,爱人,友人,还是谁呢?仔细回想也许记忆的深处还会浮现起当年对方阅读手书时脸上的笑容,或是心底的感动。在当今,手书不仅仅给予滞后于时代的长辈们些许安慰,更是一种别样的艺术方式,将键盘敲击的文字通过工整的笔迹艺术化,也许你可以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一份时代的手书,就像是前世给今生的畅想,抑或是眷恋。(投稿邮箱543873058@qq.com 方编辑)
现在的编辑部没有像以前那样给读者寄手写的书信了,新来的编辑往往也习惯了电子邮箱、QQ、微信等即时方便的沟通方式。《中华文学》的稿件三审制度上,总编辑保留了手写稿签的传统。有一次和新编辑聊天时,新编辑略带羞涩地说,自己写的稿签上的字被作者给委婉地嫌弃了。有时候想想,这也是自然的,编辑,一份成天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编辑就应该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就像提及教师这份职业一样,若是哪位教师黑板上的书写体,潦草不堪,或者写得还不如班里的学生,那不仅是学生在底下唏嘘,而且家长也要抱怨自己孩子进错校门了。
我很庆幸,从刚从事编辑工作到现在,还没有作者直言批评过我的字迹不工整,或者是自己遇到的作者比较宽容吧。不过身处在这份工作上,能够写出一份不被人诟病的手书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部最近举行了“一封最美的手书”主题征文大赛,从全国各地寄来的稿件数不胜数,每一张泛黄的手书总会附带一份关于这份手书的故事,同样作者也使用新的A4纸或者红色线条的文件纸手写上对这份泛黄手书背后故事的阐述文字。亲情、友情、爱情、作者对编辑的感激之情、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都跃然于纸上,一旧一新的对比,故事娓娓道来,文字催人泪下。
旧的手书唤醒了一代人对往事的记忆,新的手书呈现了书信在新时代的艺术感染力。时代在进步着,但总有一些长辈因为年龄、精力而赶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长辈们不会使用电话,不会使用手机,更不会使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年轻一辈依赖于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忘记了背后还有一群企盼着他们停一停脚步,耐心地等待几分钟的长辈们。
还记得自己最早写的一份手书吗?是给亲人,爱人,友人,还是谁呢?仔细回想也许记忆的深处还会浮现起当年对方阅读手书时脸上的笑容,或是心底的感动。在当今,手书不仅仅给予滞后于时代的长辈们些许安慰,更是一种别样的艺术方式,将键盘敲击的文字通过工整的笔迹艺术化,也许你可以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一份时代的手书,就像是前世给今生的畅想,抑或是眷恋。(投稿邮箱543873058@qq.com 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