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身边三代同堂多个大人围绕一个小孩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在我们身边,会经常看到三代同堂,退休的祖父祖母在家里带孙子,子女们外出工作,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表面看起来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和谐局面,但只要分别扎进不同的辈份圈里,听到的却是各自的怨言。老人们总是抱怨太幸苦,抱怨子女不懂感恩;年轻夫妻们却在埋怨父母的观念陈旧,教育方式过时等。当然再多的不满,大家抒发完情绪就会回到原来的生活,因为是亲人,互相会包容忍让与理解。辛勤照顾孙子的依然尽心尽力乐此不疲,忙于工作的依然只能把孩子大部分时间托付给自己的父母,一切继续不变地进行着,大家在心理盼着“等到宝宝上学了,就解放了!”。 然而这是否是一种健康的家庭生态呢?是否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呢?
对此,我不敢苟同。
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孙子孙女,每个人可能都同时拥有多个身份,而每个身份都在家庭里有他的角色定位和责任义务。在孩子没有成年以前,只要父母健全都应该承担教养的义务与责任。教,是指启发、引导、支持孩子去发现、认识、探索万事万物;养,是养育和陪伴成长中的每一步,保护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有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童年。家中的长辈在这里则更多的是关爱与提醒的辅助角色。关心爱护自己的儿孙们,参与成长陪同玩乐;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提醒初为人父母的子女们,在子女需要意见和建议时给予支持,但尊重子女才是孙子们的核心教养角色。
在这个角色分工里,很明显没有了谁该承担日常家务劳动,一日三餐等各种琐碎事情的角色。在我看来,孩子相关的家务是属于养的部分。而事实上,这个在现实社会应该是属于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的一个部分,包括正在成长的小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从来都不会过时的教育理念。但要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大人们首先应该遵守这样的规则。长辈们不应该为了帮助子女而过多地承担本该由孩子父母承担的责任,而子女们更不能习惯地依靠别人去做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否则就会出现子女眼里全心全意任劳任怨且完全免费的“保姆”父母,出现孙子眼里一手包办有求必应的大人们,出现父母眼里不知感恩的儿女们,殊不知都是被自己跨越角色界限而宠坏的。
鉴于对身边类似情况的观察,和近一个月来母亲对我无微不至任劳任怨的贴心照顾,我有了以上思考。
跟父母说了我的思考,同时也给父母发了留言,写下了我和孩子他爸的计划:爸妈,我跟他的意见是一致的,宝宝的教养工作我们会承担,我们也会有我俩的分工。家务方面涉及宝宝的我们会主要承担,日常大人的起居事务会请阿姨打理。我们欢迎各自的父母参与宝宝的成长,帮忙记录他的点点滴滴,甚至还需要监督阿姨的工作。可能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会提出各种需要你们的帮助,但请仅在我们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根据你们自身的真实情况接受或拒绝提供帮助,(拒绝是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毕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你们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知道当需要别人帮忙解决自己的问题时是要感恩的。同时也请不要主动提供我们没有提出的帮助,因为很有可能这是我们完全能解决而且是我们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长期提供不是别人真正需要的帮助,会让这个本该感恩的行为成为理所当然,一旦某天不再提供帮助反而会成为了过失方。我们希望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能凡事take it for granted(让别人完成自己的事情视为当然)。
未来的几十年,中国将改变主要拼爹拼关系的社会生存方式,在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我们的下一代要面临的竞争和生存环境将远远超出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为母亲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坚强乐观独立思考的生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