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骨矿物密度(BMD)
双能X线扫描采用的是低能量X线,大约相当于普通胸片放射剂量的十分之一。与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并避免骨折的受益相比,因检查接受的辐射其风险是很低的。受检者一般不用脱衣服,安静平躺在检查床上,不要随意移动身体,探头在身体上方悬空扫过即可,没有任何痛感,耗时很短;作检查前需要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及装饰品;怀孕或准备怀孕的人不适宜做骨密度检查;最常取用的检查部位是髋部和腰部。
DEXA骨密度常规测量部位有腰椎、股骨近端、跟骨等是较早预示骨质疏松的敏感部位。 腰椎骨密度测量包括正、侧位两种扫描模式,正位通常测量腰椎L1-L4的骨密度,并提供T值、Z值。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尤其双侧股骨近端(Dual-Femur)对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有重要价值,通常分析如下四个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粗隆区和小转子区。
DEXA骨密度测量的结果以骨矿物质密度表示,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别对男女性正常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每个年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最高的平均骨密度值即为同性别人群的骨峰值(通常在20-40岁之间),其结果以T、Z值表示
报告单中BMD是检测部位的骨密度,T值表示病人骨密度与参考群体峰值骨密度的比值。Z值表示病人骨密度与同年龄平均骨密度比值。简单地说,正常值都在-1以上,-1到-2.5表示骨量减少,小于-2.5表示骨质疏松,若小于-2.5并有脆性骨折表示重症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T值制定的女性诊断标准: ①正常:T值 >-1;②骨量减少:T值在-1 — -2.5之间;③骨质疏松症:T值<-2.5;④严重骨质疏松症:T值<-2.5,同时伴有一个以上部位的骨折。群体测量和前瞻性研究表明女性诊断标准可用于男性,即T值<-2.5可诊断骨质疏松,但目前T值<—2.5还不能用于所有男性。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了一个“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①正常:T值 > -1;②骨量减少:T值在-1 — -2.0之间;③骨质疏松症:T值<-2.0;④严重骨质疏松症:T值<—2.0,同时伴有一个以上部位的骨折。此标准用于女性,男性参考使用。
附:
关于骨质疏松的五件事
DEXA骨密度常规测量部位有腰椎、股骨近端、跟骨等是较早预示骨质疏松的敏感部位。 腰椎骨密度测量包括正、侧位两种扫描模式,正位通常测量腰椎L1-L4的骨密度,并提供T值、Z值。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尤其双侧股骨近端(Dual-Femur)对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有重要价值,通常分析如下四个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粗隆区和小转子区。
DEXA骨密度测量的结果以骨矿物质密度表示,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别对男女性正常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每个年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最高的平均骨密度值即为同性别人群的骨峰值(通常在20-40岁之间),其结果以T、Z值表示
报告单中BMD是检测部位的骨密度,T值表示病人骨密度与参考群体峰值骨密度的比值。Z值表示病人骨密度与同年龄平均骨密度比值。简单地说,正常值都在-1以上,-1到-2.5表示骨量减少,小于-2.5表示骨质疏松,若小于-2.5并有脆性骨折表示重症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T值制定的女性诊断标准: ①正常:T值 >-1;②骨量减少:T值在-1 — -2.5之间;③骨质疏松症:T值<-2.5;④严重骨质疏松症:T值<-2.5,同时伴有一个以上部位的骨折。群体测量和前瞻性研究表明女性诊断标准可用于男性,即T值<-2.5可诊断骨质疏松,但目前T值<—2.5还不能用于所有男性。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了一个“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①正常:T值 > -1;②骨量减少:T值在-1 — -2.0之间;③骨质疏松症:T值<-2.0;④严重骨质疏松症:T值<—2.0,同时伴有一个以上部位的骨折。此标准用于女性,男性参考使用。
附:
关于骨质疏松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