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霞浦东吾洋的前世今生
东吾洋,位于霞浦县东南部的一块内陆小海。面积17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并且受潮汐影响明显,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会露出洋底一半多的泥土滩涂。东吾洋北靠葛洪山脉,南面通过东安岛与官井洋相连,西邻溪南半岛,东濒东冲半岛与东海相隔。东吾洋原来名叫“东虎洋”。

据说南宋朱熹流寓长春镇武曲村期间,登五路亭,俯瞰洋面,对面的竹江岛横居洋中形似卧虎,并在叙文中留下“一虎视江中”句言。从此竹江岛有了“虎岛”的美称,而东吾洋面积的五分之四多都在虎岛的东面(东南面),故称该洋为“东虎洋”。据说,解放后因部队测量地图,来到东虎洋畔,在询问当地老百姓这洋的名称时,因方言口音“H(虎)”与“W(吾)”不分,工作人员也没认真核对,就把测量地图上的地名标注成“东吾洋”,并权威发布,几经传称,就成了今天的“东吾洋”。

竹江岛突出于洋西北海中。海中有沙径七里许,退潮时可沿沙径直达西岸的小马村。清代乡人郑志鳌独资修造石砌汐路。岛上有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岛风景极佳,清道光间赠奉政大夫的张光孝有《竹江十景咏》。岛上有明时修复的锣鼓井,久旱不涸。井分上、下两口,相距不远,以石投之,上井响锣声,下井响鼓声,故名。

东吾洋东北岸有洪山,原名高平山,距县城15公里。相传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故名。此山海拔605米,素称“州南第一山”。山巅有5洞、2崖、12石以及苍鹰岩、海中泉、双牛卧江、白龙潭、虎跳坑、蛇捕燕等12个景点。其中海眼洞,洞内三室相连,深达50米。室内的通天眼,为一小孔,微弱的阳光从孔中射入,亮若晨星。洞中有琴声仙泉,泉眼在岩石之下,泉水不知何来,也不知流往何处。而水质清冽,点点滴滴,如珠落玉盘,声音悦耳,仿佛鸣琴。山东隅有一莲花坪。古代此地建有莲花寺,后废。1981年复建此寺。寺旁有莲泉,即使在干旱季节,也有泉水流出。四周古木参天,松青竹翠,环境十分幽雅,人称洪山景观是“山上有山,洞中有洞,崖上有崖,景中有景。”山下有竹坑里石洞,中可坐数十人,山泉流而成涧,此洞是清代隐士王赓读书处。

东吾洋西岸有白鹭村,村后有片枫林。夜间有成群白鹭栖于林间,村亦以此得名。西行6公里,有小洪山,亦称红山。此山屹立于官井洋之北,林茂草碧,风格特具。山上有一池,人称天池。虽旱不涸,俗又称龙潭。天将雨,池中则有浓雾涌起,民间以此预测天气之阴晴。山巅有一石洞,叫梨花洞,中可容数十人,其深莫测。其北有黑云洞,由于有大量蝙蝠栖息其中,故又称“蝙蝠岩”。

▍内容来源:宁德方志宁德城市资讯原创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