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的岛,鸟的厝
台湾,会想起些什么? 色彩清新的台湾青春电影,有海浪与永远粘在夏天里的一句“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卡带里陈信宏唱的那些事情,知道了北投、师大附中和台大以及大安森林公园的7号舞台,或者稍显白痴但想起又瞬间甜蜜的偶像电视剧,所有喜欢过的台湾歌手、电影导演,讲话像唱歌一样软软的台湾腔,他们爱说:“干”而不是“艹”。 太多太多欣赏的人写、唱、拍、画出了他们的台湾,而我只是一个因为五月天而想去台湾的人,相比起来我该如何说说、拍下我的台湾呢? 看看故事的发生地,在这里发生些故事。 台湾除了本岛,还有绿岛、兰屿、小琉球、澎湖等离岛。 台湾的四季几乎都在夏天,台北的四季有两个变换:夏-冬。
在台湾南部(垦丁、高雄…)和离岛常年处于夏季,那里的人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紧实的肌肉闪着健康的光泽。拿着冲浪板的少年跟着海浪的律动,在海面忽上忽下。他说“每到夏天我就去海边,来了垦丁我的夏天一直都在海边”。 漫长的夏天让人恍惚觉得,内心的那些躁动不会止歇。 这次,想整理出我镜头里的台湾的湖、海。阴天、晴天、一个人去看的、和朋友去的、路过而没停驻的……
淡 水

初到台湾的大半年时间,我竟没有去看过一次她的湖、海。
第一次见的是淡水。那天不算晴日,在秋季刚开头一个微微阴沉的下午,和初次见面的朋友。坐了好久的捷运,一路上却没有什么尴尬。也许是家乡话的亲近感,也许捷运那段沿淡水河的路实在好美。
从市区到淡水需要乘坐红色线(淡水信义线),路过北投这一个换乘站。如果需要去巡礼阿信的老家,他上的北投中学、爱吃的花生冰、初次表白的那个告白巷子,或者只是单纯想去有名的温泉乡北投体验硫磺泉解除一身乏累,需要在“北投”这站换乘另一辆速度缓慢,车厢更小巧的车至“新北投”。
北投是个很有趣的小地方,我非常喜欢那。但今天的篇幅留给淡水,就先不表。下次肯定要单独写北投。
绕过北投的温泉诱惑,继续乘坐红线经过阳明山的绵延,车厢有些许倾斜和晃动,慢慢平稳住。阳光照进车厢,北投站下了一拨人后,非节假日车厢里的人稀稀疏疏。捷运走过山间跑往淡水,其实我日日都能经过的景美溪最终就是汇入淡水河,再流到台湾海峡。台北又多雨,雨天路过景美溪去上课、买午饭、散步的时候,总时不时想起下游的淡水这个时候是怎么样的场景。也许是由于,竟没有一次是在雨天去的淡水,终还是留有遗憾的。

淡水最有名的是日落时分的夕阳,看夕阳的最佳点又属渔人码头。
日落每天都有,夕阳却不是。云朵和太阳的配合决定能否看到夕阳,看到的夕阳会多美。
慢慢沿着淡水河走,逛了逛淡水老街、红毛城,找到周杰伦的淡江中学,因之前发生过游客扰乱教育治安的事件,现在淡江中学已经不能进去随意逛了。在门口也能看到校园里的欧式建筑,小巧别致。《不能说的秘密》里出现的那座琴房其实并不在淡江中学内,而在旁边真理大学对面宛若私人花园的一个小独栋里。现在那是一家咖啡馆,去里坐坐歇歇脚是不错的选择。

天色渐暗却不见云散。第一次去淡水遗憾地没看见夕阳,我们倒也毫不介意,淡水的美丽绝不只夕阳。


第二次再去已是半年后的事,也是朋友从远方来玩,我作陪带着他们到北投-淡水一日游。
那是个春天,白天阳光照得刺眼,心中大喜这回总算能看到淡水最著名的景色。
待我们乘坐轮船到达渔人码头时,桥上已经站了好多人。
“这一周来就今天最好,等下肯定特别好”,年岁差不多的台湾男仔早就架好摄影机,准备拍下需要点运气才有的好景致。

那一趟总算看到夕阳,虽不是完全100%的样子,还有丝丝厚重云朵遮掩,但已让我感到它的迷人。
太阳渐渐消失在天际线前,照耀出灿烂的黄,慢慢橙色后来云朵飘来,云染上少女粉,缠绵的黄昏。




再见淡水是去云门剧场看舞蹈。

一个学期去了两趟,一次看云门舞集自己的《微尘》,一次看从北京过来的陶身体剧场。
第一回的云门是Rehearsal,那是第一次走进云门剧场。舞台在剧场二楼,只有一个表演厅。舞台正对着百来号座位的观众席,舞台的背后全是大落地窗,落地窗外就是缓缓草坪,有人在打着高尔夫。因为这场是Rehearsal背后的幕帘没有拉上,舞者们一边排舞,后面的高尔夫爱好者也一面打着球,两两相宜,互不侵扰。

舞团的灵魂林怀民先生摇着轮椅出现,年初的一场事故让一位70岁老者回到学步的时期。Rehearsal期间林怀民强调的最多的就是“走”,走的逻辑、动机与整体风格。《微尘》的音乐来自肖斯塔科维奇,他用三天写出了一生中最有名的第八号弦乐四重奏,并题献给“法西斯与战争的受害者”。
《微尘》的“走”是故事发展的源动力,借着“走”让情绪流动。林怀民说中国的舞蹈和西方很明显的一个不同是我们不喜欢把舞跳得统一,整齐划一的舞蹈不是中国美学。
在走动的过程里,“走”是各个肌肉、经脉的串联,脚的哪个部位先着地带来决然不同的效果,《微尘》走的要残破。

看完舞跟着人潮从云门剧场走出,下山的路沿路都是绿色植被,高大的榕树枝枝蔓蔓。
越往山下走离海越近,视线也越发开阔,道路上的车也变得稍多了些。一辆辆机车“嘎嘎嘎”开过,欧巴桑、欧吉桑更多的还是年轻的男孩载着女伴。海边木栈道三三两两的人。



淡水边的榕堤是我个人特别推荐的一处观夕阳的点。如果有看过《小毕的故事》,到榕堤的时候应该会有些熟悉感,小毕一家正是住在榕堤边。巨大的榕树沿河而植,树的枝蔓垂下,把沿河狭窄的步道遮得疏影参天。


运气好的话会在榕堤遇到街头艺人,他面对着被照耀的发黄、发亮的粼粼淡水河,唱着台语歌,语调是柔软的曲调是哀愁的。



“走到淡水海岸两个人的爱情,已经无人看无人听。”
《志明与春娇》里两人的爱情在淡水结束,其实这座离台北市区不远的淡水小镇早就被各文人雅士写了一遍遍。虽说现在的淡水老街已观光化,各色台湾小吃、小商品喧喧闹闹地挤在街头,但往里面走往市井生活里走,还是可以看到旧淡水的那份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