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鹿阳 杨艳丽
前两天的推文,只是节选,最想写的还是鹿阳的生活历程。
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去聆听身边人的故事,愿意去写出来?!
虽然都说是平凡人,可平凡人的闪光,还是会温暖着人心,照亮他的坎坷人生。
说到鹿记冷面馆,在大众点评网上峰峰矿区的排名是第十位的。(不要问我怎么知道,做为大众点评的VIP,搜名店排行还是很方便的。)
很多的巧合来缘于喜欢,缘于一位爱美食的朋友分享:有家冷面馆不错,从我上学时就一直喜欢去吃。
做为吃货,怎么能错过?!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去品尝了一次。
第一次吃这样口感的朝鲜冷面。
面很弹牙,在咀嚼的时候,能体味到一种面的本香。 汤刚一入口,就能感受到覆盖味蕾的鲜香,一丝酸甜香蕴含其中,让美味之花绽放在舌尖。夏天喝着感觉每个汗毛孔都舒展开来,那酸爽。 西红柿的甜,黄瓜丝的脆,鸡蛋的Q弹,肉肠的嫩,又加入了牛肉的清香。面的爽滑再加上经典辣白菜的味道,真是想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与太阳肩并肩。
我家的小妞都吃的嗖嗖的。
从那天起,就记住了这家的朝鲜冷面,时不时的带孩子过去品尝。
当然她家也不仅是做冷面,还有热面跟炒饭吼吼。
感觉做美食的人和爱美食的人都是很纯粹的,尤其是做了很多年,现实依然存在,口碑依然很赞的饭馆。
所以就有了这么一篇专访: 我是非专业人士,绝对的吃货,所以就按我喜欢的方式,聊聊鹿阳,聊聊她所经历的人生旅程:
在鹿阳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带着姐姐们从东北老家跑去河南打工。把她留在姥姥家里。那时候姥姥不止照顾鹿阳,还得照顾两个弟弟。那时候家里穷,交学费困难,小小的她愁得满嘴都是火泡,老师们都在默默的帮助她,直到很久才把学费补齐。
初一的时候,鹿阳转学去姑姑家,姑姑家是自建的开间房:一边是卧室,一边是厨房。 那时候没有电,姑父自己做的蜡烛,每次放学的时候,鹿阳就在昏暗的烛光下写作业。过了一段时间,家里有了电,有了电视,因为只有一间房,姑姑家的弟弟睡觉时不喜欢开灯。所以初中的时候,下了晚自习她只能借着电视的光亮写作业。记得在她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在忙,没有一个人记得她的生日。那天晚上,她就自己躲在被窝里哭。想象那样的画面,总让人觉得心酸。姑姑也很疼她,当她好久没回去,姑姑看到她回家就问:今天想吃什么?鹿阳说:想吃鱼。姑姑就赶紧去市场买鱼去做。她感觉特别温暖。虽然有时候也会有委屈,可总觉得姑姑一家特别善良,谁遇到有难事去找,都义不容辞的去帮,不管自己的生活有多苦多累,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她也一直很感激能跟姑姑一起度日。
中考的时候,她考了592分,还差18分就可以上重点高中。可是想上的话最少要6000块钱。她没办法去上。幸好有位老校长,在做慈善学校,想上的话可以按分数交费,学费是3年4000块钱。上高中的时候,因为鹿阳品学兼优,校长直接就免了假期补课的费用,对她也一直很照顾。今年过年时,鹿阳也去老校长家看望他们,老两口还专门包饺子给鹿阳吃,感觉特别温馨。
代教的老师们都特别喜欢鹿阳,有位女化学老师每天都给鹿阳带饭,有时候也会让鹿阳住在宿舍,还经常给她补课。
学校的历史老师虽然已经不在教高中了,可遇到鹿阳的时候还会给她50块钱,让她去买点学生用品。当逢年过节时,鹿阳也会给老师送些小礼物。想到那时的场面,鹿阳也会很开心。只是可惜的是,逝者己矣,图留回忆。愿老师在天堂之灵,一路好走。
语文老师也很喜欢鹿阳,虽然只教了半个学期。在高考的时候,因为学校安全管理问题,不管饭,也不管住。很多学生都找旅馆住宿。老师担心鹿阳没地方吃饭,专门请鹿阳到饭馆吃饭,还多买了两份饺子,让她带回家吃。
高考的时候,她报的志愿全是教师。 虽然最终还是考上了师范,可她没有去上学,而是去了一家小饭馆打工。 后来父母让她到邯郸一起住。
高中刚毕业的她,手提肩扛背包拖箱,全身披挂上场,一路从东北坐车到北京。 在北京转站的时候,拖着一大堆行李的她被一些行人乱指路,磕磕碰碰上下天桥多次,好容易找到了正确的公交车。
等鹿阳好不容易把行李拖到了车站,遇到一个家长带着和她差不多的孩子问她借钱。当时她手里所有的钱加起来只有十几块钱。她就准备留几块钱给自己。这个家长说:你看我们也没有钱,你把钱都给我吧?! 鹿阳想了想:反正自己也买的通票,应该也用不着了,就直接把手里的钱都给人家了。背包里还留了5块钱,准备晚点给爸爸打电话用。
在车站的小卖部本来准备给爸爸打电话,结果打通的那一瞬间,她听身边的人问店老板:打一次电话,5块钱够不够?她一听,就赶紧把电话挂了。 怕身上没钱了,就没敢再打电话。
等坐到邯郸火车站。又是一阵拖行李。筋疲力尽的她,不知道汽车站该往哪里走? 就直接找了个摩的。 对方问她要了5块钱。 等到了汽车站,她才知道,原来邯郸火车站到汽车站的距离不到半条街。
等她坐上了汽车,心里就开始忐忑:没钱怎么办?会不会被人撵下去啊?! 一路上提心吊胆,就怕钱不够。 等快到站了才开始收钱,好在只有几块钱,她把包里所有的硬币都拿出来数:够了。
到家的第二天,就直接在餐馆里工作了。爸妈早就给她找好了工作。 那时候在小餐馆里,天天不闲着,一个月下来才200块钱。后来还是爸爸强势出面找老板,才要回来这200块钱。 身上没有钱的时候,姐姐把自己辛苦攒下来的1000多块钱,一分不留,给她买衣服,又带她吃,又带她玩,一直在照顾着她。她到现在一直在内疚,都没有回报姐姐。感恩姐姐这么多年以来的细心照顾,希望以后的日子里,能 够好好的回报姐姐。
说起这些的时候,鹿阳一直很淡定,脸上总充满着自信的笑容。 现在的她有自己的小幸福:婆婆开明,老公呵护,儿子懂事,小店安稳。
鹿阳一直记得婆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给她炒的空心菜。在聊天时候,还一脸惊喜的跟我分享:从来没吃过那么可口的菜。看到她脸上洋溢的幸福,真是替她感到高兴。
当提到她生病住院做扁桃体摘除手术时,老公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每次把药和水都端到床前来喂她。当她嗓子疼得吃不下饭时,老公心疼她,看着鹿阳哭他也哭。说到这里,她的眼中就闪着感动的泪花。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儿子是妈妈的皮夹克。 鹿阳的小皮夹克,很会照顾爸爸和妈妈,很多事都会跟爸爸妈妈商量,爱看书,爱思考,有自己的小主意了。
提到小店: 鹿阳说:以前朝鲜面火的时候,峰峰有5、6家朝鲜冷面馆,现在只有她一家坚持了十几年。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有一位爱来店的小孩子长大以后,去北京上大学,每次回家的第一次事:来吃面。 有女朋友了以后,把女朋友从北京带回来吃面,女朋友吃了一口以后说:我从来没吃过这样的朝鲜冷面,真好吃。
鹿阳说:父亲曾经提起:想做生意,想让更多的人吃面,你要有1000个人来吃面,今天这100个人来,明天这100人来,循环往复,如此才可以称为稳定。 很多时候,吃面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有些人出国去了,从英国大老远回来,也会专门跑来吃面。 还有对在矿务局居住的夫妻,自己舍不得吃面,大老远的天天跑来带一碗面回家吃孩子吃。
鹿阳还清楚得记得:邯郸有一群孩子那时候18-20出头,常常一路骑摩托车到面馆,每次都是灰头土脸的来,就为了吃一碗朝鲜冷面。
说到这里,鹿阳幽幽的叹了一口气:不知道现在他们在哪里?
感谢有那么多的好心人,默默的陪着鹿阳一路走来,让她这样幸福。她会心怀感恩之心,努力坚持。
感谢鹿阳所爱的老公,一直细心体贴的照顾。
感谢棒棒的儿子皮夹克,这样听话懂事爱学习。
苦尽就是甘来,选择守着小店也是一种情怀,期待更多的人常回家看看,有空来小店坐坐,就是随便聊聊天也好。
愿鹿阳和属于她的小幸福,越来越好,能够得偿所愿:六十岁的时候能跟老公一起开车出去转,走到一个地方,玩到一个地方。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祝好人一生平安。
鹿阳微信号:15127005576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节选
摄影:鹿阳 杨艳丽
口述:鹿阳
责编:杨艳丽
如有投稿留言事宜,投稿信箱: yangfan_00544@sina.com 责编微信:yangfan_00544
渴望真情实感,期待原创作品及平凡人的传奇故事。还原一份真实的情感。尊重原创,会署名作者及作者本人微信号,在微信、新浪微博、豆瓣三方进行推广
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去聆听身边人的故事,愿意去写出来?!
虽然都说是平凡人,可平凡人的闪光,还是会温暖着人心,照亮他的坎坷人生。
说到鹿记冷面馆,在大众点评网上峰峰矿区的排名是第十位的。(不要问我怎么知道,做为大众点评的VIP,搜名店排行还是很方便的。)
![]() |
很多的巧合来缘于喜欢,缘于一位爱美食的朋友分享:有家冷面馆不错,从我上学时就一直喜欢去吃。
做为吃货,怎么能错过?!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去品尝了一次。
第一次吃这样口感的朝鲜冷面。
![]() |
面很弹牙,在咀嚼的时候,能体味到一种面的本香。 汤刚一入口,就能感受到覆盖味蕾的鲜香,一丝酸甜香蕴含其中,让美味之花绽放在舌尖。夏天喝着感觉每个汗毛孔都舒展开来,那酸爽。 西红柿的甜,黄瓜丝的脆,鸡蛋的Q弹,肉肠的嫩,又加入了牛肉的清香。面的爽滑再加上经典辣白菜的味道,真是想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与太阳肩并肩。
我家的小妞都吃的嗖嗖的。
从那天起,就记住了这家的朝鲜冷面,时不时的带孩子过去品尝。
当然她家也不仅是做冷面,还有热面跟炒饭吼吼。
![]() |
感觉做美食的人和爱美食的人都是很纯粹的,尤其是做了很多年,现实依然存在,口碑依然很赞的饭馆。
所以就有了这么一篇专访: 我是非专业人士,绝对的吃货,所以就按我喜欢的方式,聊聊鹿阳,聊聊她所经历的人生旅程:
在鹿阳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带着姐姐们从东北老家跑去河南打工。把她留在姥姥家里。那时候姥姥不止照顾鹿阳,还得照顾两个弟弟。那时候家里穷,交学费困难,小小的她愁得满嘴都是火泡,老师们都在默默的帮助她,直到很久才把学费补齐。
初一的时候,鹿阳转学去姑姑家,姑姑家是自建的开间房:一边是卧室,一边是厨房。 那时候没有电,姑父自己做的蜡烛,每次放学的时候,鹿阳就在昏暗的烛光下写作业。过了一段时间,家里有了电,有了电视,因为只有一间房,姑姑家的弟弟睡觉时不喜欢开灯。所以初中的时候,下了晚自习她只能借着电视的光亮写作业。记得在她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在忙,没有一个人记得她的生日。那天晚上,她就自己躲在被窝里哭。想象那样的画面,总让人觉得心酸。姑姑也很疼她,当她好久没回去,姑姑看到她回家就问:今天想吃什么?鹿阳说:想吃鱼。姑姑就赶紧去市场买鱼去做。她感觉特别温暖。虽然有时候也会有委屈,可总觉得姑姑一家特别善良,谁遇到有难事去找,都义不容辞的去帮,不管自己的生活有多苦多累,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她也一直很感激能跟姑姑一起度日。
中考的时候,她考了592分,还差18分就可以上重点高中。可是想上的话最少要6000块钱。她没办法去上。幸好有位老校长,在做慈善学校,想上的话可以按分数交费,学费是3年4000块钱。上高中的时候,因为鹿阳品学兼优,校长直接就免了假期补课的费用,对她也一直很照顾。今年过年时,鹿阳也去老校长家看望他们,老两口还专门包饺子给鹿阳吃,感觉特别温馨。
代教的老师们都特别喜欢鹿阳,有位女化学老师每天都给鹿阳带饭,有时候也会让鹿阳住在宿舍,还经常给她补课。
学校的历史老师虽然已经不在教高中了,可遇到鹿阳的时候还会给她50块钱,让她去买点学生用品。当逢年过节时,鹿阳也会给老师送些小礼物。想到那时的场面,鹿阳也会很开心。只是可惜的是,逝者己矣,图留回忆。愿老师在天堂之灵,一路好走。
语文老师也很喜欢鹿阳,虽然只教了半个学期。在高考的时候,因为学校安全管理问题,不管饭,也不管住。很多学生都找旅馆住宿。老师担心鹿阳没地方吃饭,专门请鹿阳到饭馆吃饭,还多买了两份饺子,让她带回家吃。
高考的时候,她报的志愿全是教师。 虽然最终还是考上了师范,可她没有去上学,而是去了一家小饭馆打工。 后来父母让她到邯郸一起住。
高中刚毕业的她,手提肩扛背包拖箱,全身披挂上场,一路从东北坐车到北京。 在北京转站的时候,拖着一大堆行李的她被一些行人乱指路,磕磕碰碰上下天桥多次,好容易找到了正确的公交车。
等鹿阳好不容易把行李拖到了车站,遇到一个家长带着和她差不多的孩子问她借钱。当时她手里所有的钱加起来只有十几块钱。她就准备留几块钱给自己。这个家长说:你看我们也没有钱,你把钱都给我吧?! 鹿阳想了想:反正自己也买的通票,应该也用不着了,就直接把手里的钱都给人家了。背包里还留了5块钱,准备晚点给爸爸打电话用。
在车站的小卖部本来准备给爸爸打电话,结果打通的那一瞬间,她听身边的人问店老板:打一次电话,5块钱够不够?她一听,就赶紧把电话挂了。 怕身上没钱了,就没敢再打电话。
等坐到邯郸火车站。又是一阵拖行李。筋疲力尽的她,不知道汽车站该往哪里走? 就直接找了个摩的。 对方问她要了5块钱。 等到了汽车站,她才知道,原来邯郸火车站到汽车站的距离不到半条街。
等她坐上了汽车,心里就开始忐忑:没钱怎么办?会不会被人撵下去啊?! 一路上提心吊胆,就怕钱不够。 等快到站了才开始收钱,好在只有几块钱,她把包里所有的硬币都拿出来数:够了。
到家的第二天,就直接在餐馆里工作了。爸妈早就给她找好了工作。 那时候在小餐馆里,天天不闲着,一个月下来才200块钱。后来还是爸爸强势出面找老板,才要回来这200块钱。 身上没有钱的时候,姐姐把自己辛苦攒下来的1000多块钱,一分不留,给她买衣服,又带她吃,又带她玩,一直在照顾着她。她到现在一直在内疚,都没有回报姐姐。感恩姐姐这么多年以来的细心照顾,希望以后的日子里,能 够好好的回报姐姐。
说起这些的时候,鹿阳一直很淡定,脸上总充满着自信的笑容。 现在的她有自己的小幸福:婆婆开明,老公呵护,儿子懂事,小店安稳。
![]() |
![]() |
鹿阳一直记得婆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给她炒的空心菜。在聊天时候,还一脸惊喜的跟我分享:从来没吃过那么可口的菜。看到她脸上洋溢的幸福,真是替她感到高兴。
当提到她生病住院做扁桃体摘除手术时,老公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每次把药和水都端到床前来喂她。当她嗓子疼得吃不下饭时,老公心疼她,看着鹿阳哭他也哭。说到这里,她的眼中就闪着感动的泪花。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儿子是妈妈的皮夹克。 鹿阳的小皮夹克,很会照顾爸爸和妈妈,很多事都会跟爸爸妈妈商量,爱看书,爱思考,有自己的小主意了。
提到小店: 鹿阳说:以前朝鲜面火的时候,峰峰有5、6家朝鲜冷面馆,现在只有她一家坚持了十几年。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 |
有一位爱来店的小孩子长大以后,去北京上大学,每次回家的第一次事:来吃面。 有女朋友了以后,把女朋友从北京带回来吃面,女朋友吃了一口以后说:我从来没吃过这样的朝鲜冷面,真好吃。
鹿阳说:父亲曾经提起:想做生意,想让更多的人吃面,你要有1000个人来吃面,今天这100个人来,明天这100人来,循环往复,如此才可以称为稳定。 很多时候,吃面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有些人出国去了,从英国大老远回来,也会专门跑来吃面。 还有对在矿务局居住的夫妻,自己舍不得吃面,大老远的天天跑来带一碗面回家吃孩子吃。
鹿阳还清楚得记得:邯郸有一群孩子那时候18-20出头,常常一路骑摩托车到面馆,每次都是灰头土脸的来,就为了吃一碗朝鲜冷面。
说到这里,鹿阳幽幽的叹了一口气:不知道现在他们在哪里?
感谢有那么多的好心人,默默的陪着鹿阳一路走来,让她这样幸福。她会心怀感恩之心,努力坚持。
感谢鹿阳所爱的老公,一直细心体贴的照顾。
![]() |
感谢棒棒的儿子皮夹克,这样听话懂事爱学习。
![]() |
苦尽就是甘来,选择守着小店也是一种情怀,期待更多的人常回家看看,有空来小店坐坐,就是随便聊聊天也好。
愿鹿阳和属于她的小幸福,越来越好,能够得偿所愿:六十岁的时候能跟老公一起开车出去转,走到一个地方,玩到一个地方。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祝好人一生平安。
鹿阳微信号:15127005576
![]() |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节选
摄影:鹿阳 杨艳丽
口述:鹿阳
责编:杨艳丽
如有投稿留言事宜,投稿信箱: yangfan_00544@sina.com 责编微信:yangfan_00544
渴望真情实感,期待原创作品及平凡人的传奇故事。还原一份真实的情感。尊重原创,会署名作者及作者本人微信号,在微信、新浪微博、豆瓣三方进行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