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生活与现实困境
查看话题 >在乡镇的三年
![]() |
小镇街景 |
我是2014年大学毕业时,通过参加公开招考,来到目前所在的这个湘南小镇的。之前从没到过这个地方,甚至在报考之前,还不知道这里是本省一个赫赫有名的旅游大县。
读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外语,但天赋不高,学得很吃力。好不容易熬到毕业,还没来得及庆幸自己终于逃离了外语的苦海,就来到了这里,作为一个外地人,马上又被这里不是外语胜似外语的方言吓住了。
当时的领导设宴为我们几个新来的年轻人接风,大家开始时还讲普通话,但没过几分钟,就都不知不觉地用本地话交流了。我当时一句也听不懂,顿时有种漂洋过海到了国外的错觉。
刚到这里时,我被安排住进了一栋老旧的青砖楼房里。这栋建于七十年代的楼房共四层,三个单元,我们那个单元除了我住在二楼以外,一楼还住着一个八九十岁的退休老干部以及他的住家保姆,其他的房间都早已人去楼空了。我住的房间从前也是一户老干部住过的。刚住进去时,人家的东西还没搬走,直接用一把大锁,把睡房锁住了,我只能住在客厅。客厅里只有一架单人床,几件废弃的老家具,窗户玻璃也缺了好几块,唯有几盒过期了好几年的治疗气管炎的药物,显示着它曾经有人生活过的痕迹。
楼下住着的老干部有个爱听京剧的雅好,大概是因为耳朵不灵光,总把声音开得震天响,直到凌晨一两点了还陶醉其中,乐此不疲。我本来睡眠就不好,而且老式楼房的楼层低,隔音效果差,我睡在楼上的客厅里,老人家在楼下嗨到几点,我就得默默地陪他守到几点。
后来总算到了冬天,夜里气温低了,老人家扛不住冻,晚上就不怎么听京剧了。可北风又呼呼刮过来了,震得整栋楼里硕果仅存的几块窗玻璃颤颤作响,那时候我就更是整宿整宿地睡不着了。觉得冷,心灰意冷的那种冷。有时迷迷糊糊睡着了,还梦见自己在荒地里被一群野狗追赶着,怎么也找不到逃跑的路。
没有风的晚上,屋子里总能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活动声。有时被吵得忍无可忍了,开灯一看,一只硕大的老鼠正在柜头,有恃无恐地在和你四目相对着。这时候我就更不敢入睡了,怕自己一旦睡着了,说不准醒来之后就被老鼠啃掉一只耳朵或是半边嘴唇了。
从读高中时起,我就有失眠的毛病。特别是那段时间,因为焦虑,失眠这个问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经常累积起来好几天都睡不着。
一睡不着,我就东想西想,越想越觉得沮丧。我思想比较传统,想不明白自己一个农村青年,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干嘛要一毕业就脑子进水来到这里,以致陷入了此种痛苦不堪的境地。这时整个人的都是神思恍惚的,惶惶不可终日,其中的心酸过程不堪回首。好在努力调整了将近半年多,才慢慢地走了出来。
现在我在这个乡镇工作三年多了,依旧睡不好觉,神经衰弱。但总得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还是由于我个人的性格造成的,无关风月,更不能全赖工作环境。
对于现在在这里的生活,自认为还是适应得比较好的,无论是语言还是风土人情,我都算得上是都半个“本地通”。而且发自内心地,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丰富多彩的风俗、风物和风情。每次回家,差不多都要从食堂拿个蛇皮袋子,提一袋子从这边买的的时令水果、干货、湖鱼等特产回家。
这三年,我喜欢没事时逛一下菜市场,或者去县城轧一下马路,也不为了买点什么东西,就看看市场上有什么新鲜玩意儿,看看人家老乡是怎么做生意,怎么讨价还价的。从中,我感受到了那种鲜活的,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多,这怎么讲都不能算是一件幸福指数很高的事情。但三年来,虽然也有过无数次灰心丧气悔不当初的时候,但每次只要心平气和地想想,还是会觉得释然,甚至庆幸自己总算坚持当时的初心。
这条路本身就是自己选的,在选择这条路之前,尽管涉世未深,作为成年人,我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打算。曾经也想过,年轻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到大都市、大环境里去拼搏闯荡,激流勇进,即使拼得头破血流也无怨无悔。
但我后来选择了这种看似稳定的小环境,也绝不是只为了安逸。至少在这三年里,让我感觉安逸的时候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清苦、寂寞。而这种清苦、寂寞,正是我需要的,在我选择来这里之前,也已在意料之中。
所谓的清苦、寂寞,更像是一种修行,让我学会更好的跟自己那敏感不安的内心相处。
至于驱使我来到这里,心中一直坚持和向往的那份初心,不遑多论。总之,我觉得那些别人想要的,我不想要,别人做到的,我没有去做,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但明明看到树上有那么多形态丰富、滋味甘甜的苹果,如果真的连一个想要踮起脚尖去摘取的都没有,那肯定也是对不起自己的。
![]() |
微信公众号【维之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