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黄瑾: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pck视角
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析 ——领域教学知识(PCK)的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 黄瑾教授 一、首先黄瑾教授从课程质量的提升角度强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地位: (教育改革——课程质量——儿童发展,图) 如今的课程改革逐渐从幼儿园课程的数量规模到内涵质量的提升上来,课程质量的提升是幼儿园办学的生命线,也是更好实现儿童发展为本的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的专业性是课程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 二、黄教授给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从态度与信念、知识与能力、课堂实践三个方面,增进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 黄教授认为,有重点的、反思性的、连续性的继续学习机制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3、接着,黄教授介绍了PCK的相关知识 PCK定义:(上图) 领域教学(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为PCK)知识作为体现一个教师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有机会整合的一种知识(和能力)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研讨教师专业成长的热点和关键,许多研究者从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出发,将教师的PCK提升作为促进教师将理论与教育实践建立起联系的、重要的培训内容。(Borko,2000:Darling-Hammond&BransFord,2005:Soonhye,2007:Rojas,2008) 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最大差异之一,在于前者比后者对教与学的过程理解得更清晰深入。(Darling-Hammond&Bransford,2005) 黄瑾老师由此认为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知道要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而教,即是一个“看得懂孩子”的老师。而 PCK就是最能反映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 四、基于PCK谈教师专业发展 (1)关注领域核心经验 帮助教师理解“教”与“学” 即WHAT -领域核心经验 核心经验是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关键经验? 黄教授首先指出,“教”与“学”不是从老师到孩子的单项联系,而是儿童探究在前、教师支持提升在后的一种教学。 核心经验概念: 黄教授认为核心经验是指,对于儿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是PCK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聚焦性、连贯性、适宜性。 黄瑾教授还强调核心经验是一种反思性知识,是在PCK“教什么”、“教谁”、“怎么教”三要素基础上进行的反思性、建构性、动态性的知识。 核心经验的特点: 个体_聚会性 情境—动态性 开放-建构性 专业-科学性 多维整体性 如何理解核心经验: 1.核心经验是教师思考和设计“教学”的逻辑起点,它能帮助教师理解并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指导“教”什么以及为什么“教”。 2.核心经验是教师读懂儿童的专业“武装”,它为教师解读和评价儿童提供了一个专业的框架,能够使教师对儿童的发展更敏感面对儿童学习的支持更有力。 (理解儿童——读懂儿童——支持儿童) (二)以提升教师PCK为主线改革园本教研模式 上图: 研究教材 研究儿童 研究备课 研究教育实践情境 PCK因素二WHO: 如何了解儿童: 要素一:儿童(学习与发展轨迹、特点) 要素二:已有经验(学习困难) 要素三:学习方式(认知风格) 要素四:文化和家庭背景(个体差异) 提升幼儿核心素养: 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是学生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 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体悟 它是伴随于可持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 如何提升:(上图) 深度学习 (探究性 主动性 动手动脑的学习(hand on and mind on )、有效学习 …. (三)组件学习共同体,在反思性时间中不断提升教师的PCK 教师角色:管理班级、维系环境、规划课程、为个体儿童提供指导、和同事在专业网络中的互动和协同(瑞吉欧和高宽课程都尤为强调的环境) 最后,黄教授用精念的语言总结出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的三大步:(上图) 学习知识——研究(反思)意识——实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