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性侵的她,17岁时决定不再沉默,毅然致力于未成年性教育推广
《我是演说家》的海选现场,舞台有些简陋。
一个梳着马尾辫的17岁的女孩子,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中间,看着“局座”张召忠和MC天佑,做了五分钟的短演讲——《本少女教你如何正确的啪啪啪》。
女孩镇定自若,在场包括主持人在内的三个男人却羞红了脸,憋不住笑。
张召忠说,“你这年纪搞这个,太小了!都还是未成年。“
天佑说,“你这未成年,做这个,不是纸上谈兵么?”
有偏见,有质疑……
青少年性教育,这就是17岁少女姚思璠正在做的事儿!
那些父母不愿意教我们的事儿
讲述这段话的人叫做姚思璠,17岁,高中女生,是“小翅膀”的创始人。

她有一个朋友,谈恋爱意外怀孕,姚思璠问她为什么不避孕,那个朋友却说:“看满街都是人流广告,怀了孕索性就做人流,有什么好担心的!”
姚思璠曾经做过调查,发现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有1300万例人工流产,占全世界四分之一,50%来自未成年人。
她在讲述朋友的故事时,语气里全是惋惜。
姚思璠的朋友不知道,人流可能会导致子宫穿孔、不孕症、月经失调等等问题,所以宁愿选择小广告上那种快速、轻松方式去解决怀孕的问题。
像她朋友这样,在性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的案例绝不罕见,甚至可以说很大众。
有年中秋节,姚思璠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有个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情节,村民说那对男女“搞破鞋”。
她的表弟问:“什么是搞破鞋?”
全家人瞬间沉默,半晌,小姨才回答说:“长大后,你就知道了。”匆匆换了台。
姚思璠突然明白,曾经有人问她,怎么评价中国的性教育,这件事儿让她突然觉悟到,自己没法评价中国的性教育的原因。
“我怎么去评价不存在的东西?”
不存在的不只是性教育本身,甚至连性教育这个概念都不存在。
“长大后你就知道了?”
孩子们问出关于性的问题时,家长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
姚思璠觉得这太荒谬了,为什么要把所有事都推给“长大后”?
她开始调查,有39%的人通过网络获取性教育知识,29%的人通过色情光盘也即av获取性教育,只有0.9%通过学校、老师、家长来获取性教育。

有人说,多看几部av,性教育不就可以出师了?
姚思璠想起她身边的男生,平时插科打诨,张嘴就是黄段子。
但在看小翅膀的文章之前,他一直以为经血是蓝色的。
问他,他竟说:电视上的卫生巾广告,撒的液体不就是蓝色的么?
这一回答的潜台词就是男生不需要知道这些,甚至是不应该知道这些,这让姚思璠感觉到恐惧。
她觉得,如果有人认为,男生不了解月经还算做小事,那性侵犯呢?艾滋病呢?无痛人流呢?
如果大家对于月经都有“月经羞耻”的话,那遇到性侵犯的时候,怎么才能够敢站出来,解决这件“羞耻”的事情呢。
她觉得这样不行,她想了很久,最终决定站出来,创立“小翅膀”微信公众号。
“那些大人不会交给我们的事情,由我们来自我教育。”
女孩子的“羞耻”
姚思璠说,她曾经也经历过一次性侵犯,只是那时候年纪太小了,她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过了将近十年,她在看电视的时候,才恍然明白,当年幼小的自己被侵犯了。
那段时间她陷入到了无以复加的耻辱感中,总觉得自己“脏了”,不知道和谁去讲这些事情,只能没日没夜的听着五月天的歌给自己打气,把所有的难过自己生生的咽到肚子里。
“因为没有人教我们该怎么办。”
她为什么对“性教育缺乏”格外敏感,这就是源头。

她创立小翅膀的事情没有和家人说,写文章发朋友圈也会屏蔽父母亲人。
即便她在外面有性教育平台“小翅膀”创始人的头衔,即使有几亿人次看过她讲性知识的视频,她也从来没有跟父母提过“性”字。
在父母眼中,她仍然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特别倔的小女孩儿。
“不是刻意,而是感觉无从讲起。”
她能面对这件事儿,创立小翅膀后,她遇到许多苦难和质疑,但她都挺过来了,并展现出足够的勇气和智慧。
这件事太难了
小翅膀团队的内部,曾因为父母的介入而出现过一场混乱。
小翅膀创立几个月后,姚思璠发现大家的热情慢慢减退,转发非常不积极。
她开始害怕,开始自我怀疑:“我该不该把大家拉下‘水’?”
后来才知道,有个女孩在转发朋友圈时,忘记屏蔽家长,被七大姑、八大姨发现,轮番教育。
“虽然你以后要出国,可是思想不能被资本主义腐蚀,女孩子一定要要懂得守贞。”之类的话,搅的那个女孩不胜烦恼,只得疏远大家。
2017年3月,她带着“小翅膀”来到上海,参加哈佛大学主办的“中国大智慧社会创新比赛”。
现场评委有大学校长、500强高管、顶级投资人等等,姚思璠在台上讲的兴高采烈,但评委却面色凝重。
所有团队做完展示后,评委先是表扬那组以旧校服回收利用为主题的队伍,然后又是称赞那组研究地名文化的队伍,最后内有所指的说:“有些队伍,热情有余能力不足。”
“说这话的时候,那位评为直直的看着我,好像在说年轻人,不要太天真!”
下台后,姚思璠冲进厕所,蹲在地上抱头痛哭。这是自己做的事儿无人理解后的释放。
她觉得委屈,难道旧校服的回收利用比青少年的性教育更重要?姚思璠不理解。但也工作人员过来安慰,说喜欢“小翅膀”,非常的看好她们。
姚思璠调整好心态,决定死磕到底。

“虽然有些事情,我们现在改变不了,有些话语权现在得不到,但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包容、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她说:“性教育是个大坑,总是要有人站出来补。”
不拿鸡蛋磕石头
创立小翅膀之初,姚思璠在北京的各个高中招募到一批同学。他们都觉得性教育缺失是社会问题,要解决,就要通过更有趣的方式。
现在的学校里,偶尔也会有几节生理卫生课,一般都是讲男生时把女生请出门。讲女生时再把男生换出去。老师们指着投影仪讲述着人体的生理构造,就好像一节观察小白鼠的实验课。
“这都是什么年代了呀,小学生打LOL都会开直播,性教育竟然还这么枯燥。”
“小翅膀”决定做些有趣的东西。
“真正的有趣要顺应流行文化,而非拒绝,要符合大家的好奇心,而非违背。”
小翅膀选择漫画,用萌萌的的画风,设计搞笑漫画,拍趣味视频。
有个漫画是描述很多女性在学生时代都会经历的一个场景:一个小女孩想借卫生巾,先是左顾右盼,等到最后等到没人了,才跟同学开口,然后飞奔去厕所,像做贼似的,怕被别人看见。

她们所希望的是,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让年轻人不再觉得性是一件多么难以接受的事儿。
我们打开小翅膀的主页,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主题。
有一些是属于少女时代的轻松话题,比如《痛经的女孩看过来》《月经大辟谣之吃货篇》。
还有一些,则更为沉重,也更为必要。比如:《HPV疫苗是什么?》《如果被性骚扰或侵犯,你该怎么办?》
除此之外,她们还会在线下做很多场的同伴教育活动。
十几个年龄相仿的青少年被召集到一起,通过游戏调查、小组汇报等方式,进行关于性的自我教育。
其中有一个女生讲述了自己在地铁上被性骚扰的遭遇。
女生说她知道自己要维权,可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
姚思璠说,那时候突然明白,自己所做的所有的意义。普及性知识,消除羞耻心,不是让大家无时不刻的去聊性,而是让有些事情必须要发生时,勇敢的喊出来。
再见到那个女孩是已经是下一个学期了,她特别特别的感谢姚思璠。
她在地铁上再次被骚扰,但这次,从西单到公主坟,把那个骚扰她的臭流氓骂了整路。
姚思璠说:“虽然建议大家,采取联系工作人员报警这种方式,但是这一次她勇敢了,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她最开心的地方,因为她看到了自己对世界的一点点改变。
一往直前的少女
小翅膀微信公众号累积数万人关注,并被大媒体转载。
这时候,她开始有一种自己在改变世界的骄傲感。
《我是演说家》的海选,面对评委们的犹豫和质疑,姚思璠的回答不卑不亢。
“性教育这件事永远没有太小,只有太少。”
主持人接着问张召忠,你有一次权利,否决掉观众和天佑的两票,取消姚思璠的晋级资格,你要用吗?
张召忠摆摆手。
“不用了,不用了,宣传性教育,这是好事儿。”

现在的她已经18岁,摘掉高中生头衔,在新加坡读大学。
来新加坡后,她依然热衷了解当地的性教育现状,“他们流行约炮,对性侵事件中的受害方,也有谴责的声音。”
姚思璠联系一些新加坡当地的高中生,通过微信群分享性知识。同时试着通过他们,走进新加坡学生的课堂。
她建立新公众号,叫做“肉豆蔻”,用结合热点的方式推送性知识。
她在性教育的路上一往无前。
性教育在中国这个社会上,的确是一个禁忌。
在性教育上,中国家长是矛盾的,嫌性教育课本尺度大,却不嫌满街的无痛人流广告。
对性闭口不谈,等到孩子被性侵,却丝毫没有察觉。
不让孩子大方学习常识,孩子们只能淹没在黄段子和AV里,有些却连阴道和尿道都分不清。
姚思璠说:“她们已经成功把傻白甜带成老司机,把上错车的老司机带成有证的老司机。”
虽然还是会有很多人跟她们说:年轻人不要太天真。
“但是,不天真,怎么能叫年轻人呢?“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