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的生活因科技发生了哪些改变?
每到一年即将结束,媒体们的年终盘点就要陆续开始启动。我也顺势在这个时候回顾自己这一年的生活,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最终,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的改变,往往因科技业新趋势的影响而随之发生。
比如,2015年开始习惯手机打车、2016年用微信支付替代了线下现金支付。再看2017年,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当然是共享单车的出现和使用。
若更全面地梳理一下,其实今年还有下面这些变化:
1.不再只玩简单的休闲手游,王者荣耀打开了我的游戏新世界
没想到这一年,在线对战类手游会大规模覆盖到了女性用户这一曾经很少触达到的用户群体。在写王者荣耀女性玩家的数据调查文章时,我的用意也是希望游戏厂商可以关注到这部分新增用户,打开对战类游戏设计的思路,把这部分新增的女性玩家也纳入到目标用户中。
若站在用户角度来评价王者荣耀,它的优点很多,比如游戏逻辑简单清晰、英雄设计有质感、不是一款坑钱游戏等。
但玩了小半年,我还是觉得这个游戏能吸引用户的一层因素是,它抓住了一些人性本身的弱点,就像今日头条对用户的时间侵占一样,它在满足低级欲望,而没有上升到更高的游戏境界中。当然,这并不全是游戏本身的错,而是用户群本身的需求问题。
总之,在为游戏花钱方面,游戏行业面对的用户群在变大。
2.掐掉了有线电视线,只通过电视盒子联网看电视
OTT设备的普及改变用户看电视的方式,这个趋势我一直看好,并期待更多改变。这是视频网站的机会,也是电视类设备的机会,更是做视频内容的机会。就像非智能手机时代,用户就开始喜欢在手机上用QQ,而最终iPhone和安卓机改变了手机时代一样。电视行业,我总觉得会有很大的变革机会。毕竟现在OTT设备的易用性和功能延展方面还挺初级。
说到电视,还要提一下最近开始用的任天堂Switch,一款兼具了家用游戏主机和移动掌机的游戏机。连在电视上玩游戏,果真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更大的游戏世界向我打开。难怪Switch超过iPhone X成为今年Time评选的酷玩电子设备第一名。
3.刷即刻成为我比较重要的刷内容应用
必备的杀时间的方式之一还是刷内容,比如刷微博、刷朋友圈、刷豆瓣。但今年,还包括了刷即刻。其实在即刻上订阅的一些主题,其内容不少来自微信公众账号、微博和豆瓣,那我为什么不在微信里刷呢?有一个原因是公众号更新并不是以时间流页面显示,而是一个个独立账号对话体现,订阅的账号如此之多,且还是不习惯一个个账号去点。所以,据说微信公众号以后要改成时间流形式显示内容更新,这个改变有合理之处。(不过一些从业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微信平台会掌控更大的内容分发权力,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
说回到即刻,我觉得它的优势在于兴趣类话题内容丰富,维度更细、更有趣。做到了既能覆盖兴趣内容、也不少新闻热点。相比传统以电影、音乐、游戏这种大一统的内容维度来分主题,变成“NGA王者荣耀精华帖”、“马化腾最新言论及动向”、“NS新闻速报”、“豆瓣八组热帖传送”这种细分度更高的内容标签,建立用户和主题之间的关系链,整体体验挺好。
还有一点,用即刻刷短视频内容也变多。尤其是在wifi下,短视频自动播放,体验很好,比在微信账号里看视频自然多了。
不过现在不明确的就是即刻的用户群属性问题,它的用户规模边界在哪里。
4.其它
其它的一些变化,还包括:直接用国航app买机票、低价抢头等舱;浦发信用卡刷积分抢红包……能够聪明地利用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其实在服务用户方面,终于愿意转向做一些人性化的创新服务和营销了。
今年用三星S8代替iPhone成为我的主用机。这么多年的iPhone体验,真的是有些厌倦了。
用的无线类设备变多,比如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缠绕着的满满一抽屉充电线、插头线希望有一天能真正被改变。
家电设备里干衣机、洗碗机、吸尘器、净水器这些设备随着搬进新家后,都变得必不可少,生活质量有了提升。
以上就是我对于今年变化的一些琐碎记录,以便于日后回忆2017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后,发一张部分上市科技企业在2017年的股价变化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