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万斗彩? | 共享古玩
成化以后明斗彩器的生产进入低潮。明弘治朝没烧过斗彩,到正德、嘉靖朝开始按成化图案和技术再烧斗彩。关于斗彩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康熙、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从明嘉靖开始,仿制品就持续不断。嘉靖朝由于五彩器盛行,斗彩器制作不是很多,见有盘、碗、杯、瓶、鼎、炉、公罐等。受五彩的影响,嘉靖斗彩色彩变得繁密、浓艳,红彩鲜艳,黄彩娇嫩,与成化淡雅之风区别较大。

嘉靖斗彩器胎薄体轻,瓷质坚致细密。釉质与其他小件一样釉面细润,呈青白、黄白或灰白色。这一时期仿成化斗彩非常成功,制作比较精致,仿品的胎体、釉面、色彩与真品无二,只是釉色青亮,尤其是青花线及用青花渲染的纹饰颜色浓艳。因为已开始使用正德年间从云南获得的回青料,这种青料使纹饰呈现出蓝中微泛紫的色调,浓重鲜艳,较成化淡雅青花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仿款字体还带有本朝特点。万历时期斗彩器与嘉靖时期相差不多,器物以杯、盘、碗、罐为主,另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之器。其胎较成化时厚重,彩较成化时浓艳,具有万历本朝青花浓艳泛紫的特点。

嘉靖传世品虽较正德朝增多,但在装饰上并无新的突破,除一部分仿成化制品,另有少量本朝流行的蒜头瓶、乳钉双系炉、方形葫芦瓶等。万历斗彩更无创新器型,多为仿成化制品。这两朝所仿的成化瓷整体造型不如真品秀美,色彩也不如真品柔丽。万历胎体较成化时厚重,质地粗松,釉面的细润程度比不上前朝。

嘉靖斗彩瓷纹样除仿成化外,还流行鱼藻莲池、折枝菊、八卦图等图案,种类不多。而万历时多仿成化朝的纹饰。由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故斗彩纹饰也充满了道教色彩,纹饰有灵芝云纹、牡丹纹、鸡纹、婴戏纹等。万历斗彩器纹饰有折枝花果纹、团连纹、团花纹等。
嘉靖斗彩器款识书“大明嘉靖年制”楷款,或双框两行直书,或为一个当看间左横书,也有“大明成化年制”仿款。万历斗彩器底均有款识,或为青花双圈,或为青花双框六字本朝纪年款,或为“大明成化年制”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