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室
作为一名社区内的社工,不仅仅只是要懂得为居民链接资源,同时社工的实务性也很强。
其实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社工,在大学期间我没好好上课,对社工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掌握不扎实,投放到工作上来讲可以说几乎为零。相反,我倒是有过几个月认真学习教师资格证,很多在社工对青少年儿童领域方面的理论的熟悉都是因为在学教师资格证有接触到才知道的,所以,再一次强调,我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社工,同时为自己拿到毕业证而愧疚。
对比教师行业来说,社工行业的学习自我感觉实在是很笼统。教师资格有等级区分,逐级侧重点不同。但性质是永恒的,即教书育人。相反社工,就目前来看我就还没感受到社工还有等级的划分,无论你是什么学历,只要有心想当社工,有心在社工行业摸爬滚打,就可以给你社工的职位。也就是因为这个,社工行业浑水摸鱼的情况太多太多,社工人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就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另外,国家也没有出台为社工行业做法律相关规定,这更显得社工在中国的发展是如此的卑微与渺小。
说实话,我是不喜欢当教师的,因为我不喜欢孩子。但是比起社工要接触更多的人之后,我认为教师的工作至少在别人能理解而且也在中国有长久地历史背景的支持下,就显得教师比社工要容易做多了。有时候,做一项工作,别人的支持往往也很重要。
其实为什么说社工容易浑水摸鱼?可能我的妄下定论也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在里面,但这是我实习这段期间所看到很多很多应付性的工作而发出的感慨。其实只要是一个岗位,他就要他的职业技能在里面,我不能忽视掉所有同事在默默奉献出他们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容我残忍的说一句,你们做的工作还不够格!
其实,不管是社工专业性不够另外再说,就是社会上的其他人士,无论是企业的还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只要是我们能接触到的资源单位,他们永远都把社工当做他们手底下打杂的一类人群,永远是把最底层、最棘手的工作让给我们做。在这我可能会有疑问啊,就是社会上的人士到底是怎么看社工的?是觉得社工上门就应该分一瓢,一羹吗?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可能这里面也有我自己的主观臆断。或许从这层面上来看,行业选择也·体现出一个人得性格合不合适了。有时候,做一项工作,性格的支持往往也很重要。
我认为我不适合做官,就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我适合做什么呢?由于我文化知识有限,做人道理有限,我处于迷茫期。我很羡慕那些学霸们,可以凭着自己的文化水平走天下,毕竟,文化这种东西,需要日积月累,付出时间的。然而我没有,文凭限制了我,限制了我的选择。
有时候,做一项工作,文化水平往往也很重要,这重要的是将导致你在这份工作上的态度以及取得的价值,没有文化作方法,就算机会在面前,你也会因没办法也失去机会,多可惜。
为什么我今天会有如此大的感慨?从今早的开会,我深入了解到了所在组别的具体情况,工作的任务以及人手的安排,新旧主管的领导方式不同。在开会期间甚至是上演了一场美国两党的竞争。从细部划分来看,我看到的是整个组人心散乱,没有正职,就没办法做好工作交接,就没法有长期的工作计划。年度计划就无法施行,也就是处在了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境况,这肯定是不利于发展的,不让怎么说做人做事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呢?当你被现实局限住,生怕惹出什么祸端而着急处理,不但浪费时间,也浪费了自己的价值,我是深深感受到新主管内心的压力,当然,旧主管的工作也是显而易见的,旧主管人滑、机灵,爱钻空,这在新主管看来其实不适应也在所难免。按照我现实的工作能力,我无法评断到底哪个主管更好,但按我也是一个死板的性格,我更同情新主管。
若是在工作量上来说的话,我反倒更喜欢旧主管,至少她没给我压力,容许我蒙混过关。旧主管还是看人做事吧,或许在第一天见面的时候,旧主管就已经发觉到其实我的实习也就是应付式的实习,感谢感谢旧主管的不杀之恩。所以,在做人方面,我更喜欢旧主管。
上午的会议,当然不影响下午的驻校工作。至于拉我进驻校,让我写计划,就算我有千百个不愿意,我也不能看着家庭组目前的情况见死不救。虽心中有恨但也因情况而化解了吧。谁叫我同情主管的工作。
既然是驻校,又是家庭组,那肯定是小学。这显然和我未来想去小学当任小学教师有了不谋而合的机会。然而因为社工的特殊身份,我的目的地其实是心理咨询室。其实若是一个标配的小学校,也理应有小学心理老师。若是我以后想当小学老师,也理应理解懂得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故此,我又重回一开始说的,在社工青少年儿童领域看到的理论基础知识,其实更多是在学习教师资格证中学到的,而今天下午的一场与小学生一年级~五年级的亲密接触,从中也自我实操一下,在真正面对小学生的情况下,对应从书上学到的,会有哪些异同。
在心理科室,我更多的还是以老师的身份在跟同学互动,而不是社工。我甚至是忘了社工这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在面对学生闹腾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做?而我不知道,因为我知道,一我不认识那些学生,名字对不上号。二,我没有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去,所以我没办法发挥我在他们身上的作用。所以我只能旁观。我只能用我的眼睛去看,去感受孩子们闹腾的缘由。利用在教师资格书中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解释进行观察,一一对应,一一理解,小孩的天性理应是这样的,但至于为什么动作会如此之大,这背后就需要认真分析了。然而我只能从教师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若是去分析孩子非正常的行为,难度确实是比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要难得多。作为教师,我有我的教材保护着,我有学校的规章制度保护着,我安心完成我对每个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授,就完成我的任务了。然而作为社工,我没有任何保护。我虽然不用关心孩子的文化知识,但我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显然是很抽象的。一个孩子在社会上,接触到的不同资源,从父母、辖区内的环境,大到商店,小到就算是小区的一砖一瓦,都会给孩子带来身心健康的威胁。其实谁实话,社工其实更考验一个人的专业水准,当你碰到孩子在哭在闹在顶撞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能确保你接下来的动作能让孩子改过自新吗?难!这里面需要一个系统,然而我实习期来看,我没感受到有对这方面系统的讲述,没有!所以我说他们做的还不够格!
社工不仅仅是链接资源这么简单,别人也有腿,他们就不会自己跑吗?相反,与其叫链接资源,还不如说是帮别人做宣传,这想想也是可笑啊!若是有能力的企业,他们不会自己做宣传吗?那么社工到底能做些什么有意义且看到价值的东西呢?
其实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社工,在大学期间我没好好上课,对社工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掌握不扎实,投放到工作上来讲可以说几乎为零。相反,我倒是有过几个月认真学习教师资格证,很多在社工对青少年儿童领域方面的理论的熟悉都是因为在学教师资格证有接触到才知道的,所以,再一次强调,我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社工,同时为自己拿到毕业证而愧疚。
对比教师行业来说,社工行业的学习自我感觉实在是很笼统。教师资格有等级区分,逐级侧重点不同。但性质是永恒的,即教书育人。相反社工,就目前来看我就还没感受到社工还有等级的划分,无论你是什么学历,只要有心想当社工,有心在社工行业摸爬滚打,就可以给你社工的职位。也就是因为这个,社工行业浑水摸鱼的情况太多太多,社工人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就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另外,国家也没有出台为社工行业做法律相关规定,这更显得社工在中国的发展是如此的卑微与渺小。
说实话,我是不喜欢当教师的,因为我不喜欢孩子。但是比起社工要接触更多的人之后,我认为教师的工作至少在别人能理解而且也在中国有长久地历史背景的支持下,就显得教师比社工要容易做多了。有时候,做一项工作,别人的支持往往也很重要。
其实为什么说社工容易浑水摸鱼?可能我的妄下定论也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在里面,但这是我实习这段期间所看到很多很多应付性的工作而发出的感慨。其实只要是一个岗位,他就要他的职业技能在里面,我不能忽视掉所有同事在默默奉献出他们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容我残忍的说一句,你们做的工作还不够格!
其实,不管是社工专业性不够另外再说,就是社会上的其他人士,无论是企业的还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只要是我们能接触到的资源单位,他们永远都把社工当做他们手底下打杂的一类人群,永远是把最底层、最棘手的工作让给我们做。在这我可能会有疑问啊,就是社会上的人士到底是怎么看社工的?是觉得社工上门就应该分一瓢,一羹吗?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可能这里面也有我自己的主观臆断。或许从这层面上来看,行业选择也·体现出一个人得性格合不合适了。有时候,做一项工作,性格的支持往往也很重要。
我认为我不适合做官,就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我适合做什么呢?由于我文化知识有限,做人道理有限,我处于迷茫期。我很羡慕那些学霸们,可以凭着自己的文化水平走天下,毕竟,文化这种东西,需要日积月累,付出时间的。然而我没有,文凭限制了我,限制了我的选择。
有时候,做一项工作,文化水平往往也很重要,这重要的是将导致你在这份工作上的态度以及取得的价值,没有文化作方法,就算机会在面前,你也会因没办法也失去机会,多可惜。
为什么我今天会有如此大的感慨?从今早的开会,我深入了解到了所在组别的具体情况,工作的任务以及人手的安排,新旧主管的领导方式不同。在开会期间甚至是上演了一场美国两党的竞争。从细部划分来看,我看到的是整个组人心散乱,没有正职,就没办法做好工作交接,就没法有长期的工作计划。年度计划就无法施行,也就是处在了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境况,这肯定是不利于发展的,不让怎么说做人做事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呢?当你被现实局限住,生怕惹出什么祸端而着急处理,不但浪费时间,也浪费了自己的价值,我是深深感受到新主管内心的压力,当然,旧主管的工作也是显而易见的,旧主管人滑、机灵,爱钻空,这在新主管看来其实不适应也在所难免。按照我现实的工作能力,我无法评断到底哪个主管更好,但按我也是一个死板的性格,我更同情新主管。
若是在工作量上来说的话,我反倒更喜欢旧主管,至少她没给我压力,容许我蒙混过关。旧主管还是看人做事吧,或许在第一天见面的时候,旧主管就已经发觉到其实我的实习也就是应付式的实习,感谢感谢旧主管的不杀之恩。所以,在做人方面,我更喜欢旧主管。
上午的会议,当然不影响下午的驻校工作。至于拉我进驻校,让我写计划,就算我有千百个不愿意,我也不能看着家庭组目前的情况见死不救。虽心中有恨但也因情况而化解了吧。谁叫我同情主管的工作。
既然是驻校,又是家庭组,那肯定是小学。这显然和我未来想去小学当任小学教师有了不谋而合的机会。然而因为社工的特殊身份,我的目的地其实是心理咨询室。其实若是一个标配的小学校,也理应有小学心理老师。若是我以后想当小学老师,也理应理解懂得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故此,我又重回一开始说的,在社工青少年儿童领域看到的理论基础知识,其实更多是在学习教师资格证中学到的,而今天下午的一场与小学生一年级~五年级的亲密接触,从中也自我实操一下,在真正面对小学生的情况下,对应从书上学到的,会有哪些异同。
在心理科室,我更多的还是以老师的身份在跟同学互动,而不是社工。我甚至是忘了社工这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在面对学生闹腾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做?而我不知道,因为我知道,一我不认识那些学生,名字对不上号。二,我没有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去,所以我没办法发挥我在他们身上的作用。所以我只能旁观。我只能用我的眼睛去看,去感受孩子们闹腾的缘由。利用在教师资格书中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解释进行观察,一一对应,一一理解,小孩的天性理应是这样的,但至于为什么动作会如此之大,这背后就需要认真分析了。然而我只能从教师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若是去分析孩子非正常的行为,难度确实是比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要难得多。作为教师,我有我的教材保护着,我有学校的规章制度保护着,我安心完成我对每个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授,就完成我的任务了。然而作为社工,我没有任何保护。我虽然不用关心孩子的文化知识,但我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显然是很抽象的。一个孩子在社会上,接触到的不同资源,从父母、辖区内的环境,大到商店,小到就算是小区的一砖一瓦,都会给孩子带来身心健康的威胁。其实谁实话,社工其实更考验一个人的专业水准,当你碰到孩子在哭在闹在顶撞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能确保你接下来的动作能让孩子改过自新吗?难!这里面需要一个系统,然而我实习期来看,我没感受到有对这方面系统的讲述,没有!所以我说他们做的还不够格!
社工不仅仅是链接资源这么简单,别人也有腿,他们就不会自己跑吗?相反,与其叫链接资源,还不如说是帮别人做宣传,这想想也是可笑啊!若是有能力的企业,他们不会自己做宣传吗?那么社工到底能做些什么有意义且看到价值的东西呢?
© 本文版权归 dandand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