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白富美名媛,只做印象派画家的天才女神
【情迷画色】不做白富美名媛,只做印象派画家的天才女神
原创 2017-03-14 林微云 不合逻辑的诗意
本文内容版权归作者林微云(微博@林微云vv)所有,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投诉到底。如需转载文章请微博联系。欢迎关注“不合逻辑的诗意”。 当然,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分享:)
警告:本文多图,请在wifi状态下打开,当然,土豪请随意:)
一说起印象派,大家首先想起的是莫奈,可怜他年轻时太穷,没钱买颜料,画又卖不出去,连鼎鼎有名的《草地上的午餐》都发霉腐烂了,连吃饭钱都没有,几乎被饿死,巴黎太贵实在住不起了,只好跑路去乡下,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才终于熬出头,好歹有口饭吃,到了老年才真正的功成名就,得享吉维尼花园的清闲生活。
《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
其实印象派、后印象派除了有像莫奈、高更、梵高这堆穷鬼,还是有几个富二代的,像居斯塔夫·卡耶博特和德加都是金融世家出身,有钱有闲,按说那个时代搞艺术的人出身都不会穷,因为穷人根本没机会接触艺术,他们之所以变穷是因为走了艺术道路被家人抛弃,没法每月收津贴,所以才成为落魄的艺术家,例如塞尚在他父亲死后立刻继承巨额财富,再也不愁吃穿,成功住在大庄园里,想画画就画画,最后还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奠基人,简直过得不要更开心。
Jas de Bouffan by Paul Cézanne 1876
印象派人才济济,除了一众帅哥大放光芒,还有被记者古斯塔夫·杰夫洛瓦(Gustave Geffroy)并称为“印象派三姝”的美女也不遑多让,微云之前曾写过女画家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与马奈世纪深情的恋爱故事,点击这里可看【情迷画色】10 L.O.V.E 爱情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此外还有两位玛丽,一位是雕塑家菲利克斯•布拉克蒙(Felix Bracquemond)的妻子玛丽•布拉克蒙(Marie Bracquemond),另一位则是在艺术成就上与莫里索不遑多让的玛丽•卡萨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
Portrait of miss cassatt holding the cards by Mary Cassatt 1876
Portrait of the artist by Mary Cassatt 1878
卡萨特可谓是含着银汤勺出生,名副其实的上流社会白富美,她1844年5月22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父亲是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和房地产投资家,母亲来自法裔银行世家,他哥哥后来成为宾州铁路局的主席,富裕那自是不必说的,母亲温文尔雅的文化传承也很有影响力,她家庭把旅行当成完整教育的一部分,她从六岁起就经常旅行,花了五年时间呆在欧洲各大城市如伦敦、巴黎、柏林等等,十岁时能说流利的法语、德语,很小就开始研习绘画和音乐,接触过很多名画名作,富裕无忧、视野开阔,这种高品质的生活绝非普通人能够望尘所及。
虽然富裕美貌,但她可不是傻白甜,她是一个很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在卡萨特流连在巴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画廊间,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使父母反对,不愿意她学习绘画,她也坚持把艺术当成自己毕生的道路。1861年,年仅十五岁,她进入费城宾州美术学院就读学习,即使是在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期间,她也坚持学习。因感到学习进程太慢,对美国教育失望,讨厌教师和男同学盛气凌人的态度,四年后在母亲陪同下,她直接跑到巴黎去,向古代大师们的作品学习。
在巴黎因为法国艺术学院拒收女学生,她拜入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古典主义大师让•莱昂•杰罗姆(Jean Léon Gérôme)门下,这位在卢浮宫美术学院的教授的指导下,卡萨特打下了坚实的学院派的基础。追求返璞归真,推崇自然和人的合一的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当时很流行,他们多爱描绘朴实的乡村风景,摈弃古典画派中深奥复杂的寓意和说教功能,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对卡萨特影响很大。1868年落选画展中马奈和库尔贝现实主义的画作也给卡萨特带来新的冲击。他们大胆叛逆的主题和粗糙的笔触,影响了整个印象派,也影响了年轻的卡萨特。1870年,由于普法战争爆发,她返回美国。
The Mandolin Player, Mary Cassatt 1872
Offering the Panel to the Bullfighter by Mary Cassatt 1872-1873
Two Women Throwing Flowers During Carnival by Mary Cassatt 1872
1871年,卡萨特终于回到欧洲,相继奔往伦敦、帕尔玛、塞拉维亚和马德里等地,为艺术马不停蹄,然而此次父亲断绝了她的经济来源,生存、学习、研究和创作叠加,艺术道路更加艰难,但她对艺术热爱激情不减,创作完成了《曼陀林琴手》、《嘉年华会》等优秀作品,艺术才华终于收获了同行认可。1872-1874年,卡萨特都有作品在沙龙展出:《狂欢节的阳台上》(1872)、《斗牛士和年轻女孩》(1873)和《爱达》(1874)。而正是这最后一幅画,吸引了印象派大师德加(Edgar Degas)的注意,德加赏识卡萨特的才华,将她收为门徒,并鼓励她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1874年卡萨特决定正式定居巴黎,开始了自己艺术人生的辉煌时期。
Woman with a Pearl Necklace in a Loge, 1879,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Tea by Mary Cassatt, 1880,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1875年,沙龙拒绝了卡萨特给姐姐莉蒂亚画的肖像,除非她把画作背景加深。1877年,卡萨特的两幅画又再次被沙龙拒绝,此后她再也没有与官方合作过。德加顺势邀请卡萨特在次年加入印象派。1877年,她父母和妹妹莉蒂亚来到巴黎,并租了一套大公寓,但母亲和妹妹很快就生病了,卡萨特停止作画,专心照顾母亲和妹妹。因为她们姐妹俩都没有结婚,父母的陪伴让卡萨特觉得很贴心,但这也引起了卡萨特的思乡之情。很年轻的时候,卡萨特就决定不结婚,她认为婚姻无法与她的艺术职业相匹敌,两者无法同时拥有。
德加常常指导卡萨特的画作,她的画技提高很快,在德加指导下她很快学会了粉笔画和蚀刻版画,素描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她父亲依然不支持她的艺术事业,要求她的开支应该用她卖画的收入来支付,这让她压力很大,很害怕自己因为经济考虑而会粗制滥造,所以愈发地用心画画。1879年第四次印象派画展上,卡萨特展出了《剧院里带着珍珠项链的莉蒂亚》、《午茶》和《蓝色扶手椅上的小女孩》等几幅画作,并和印象派女画家莫里索成为了好朋友。《剧院里带着珍珠项链的莉蒂亚》是卡萨特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画中身着粉色礼服裙的女孩是妹妹莉蒂亚,身后可以窥见剧院巨大的空间,闪亮的枝形吊灯。实际上,这其实是她正前方的视野所见,被她身后的镜子反射了出来,人物左边身后她自己的背影揭示了这一奇妙的视觉游戏。
Little girl in a blue armchair by Mary Cassatt 1878
《蓝色扶手椅上的小女孩》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卡萨特曾把此画送往1878年的美国艺术大展却被官方拒绝了。画中的小女孩是德加朋友的女儿,卡萨特让小女孩坐在蓝色扶手椅中摆好姿势,德加对画作背景做了建议,后来还对此画进行了修饰,整幅画面洋溢天蓝色的色调,特别是背景深处玻璃窗的亮光都可以看出来德加对卡萨特的影响,即使是小女孩对面扶手椅上的布鲁塞尔粗毛猎犬,也是德加从朋友处要来让卡萨特领养的,所以说这幅画可以算是德加和卡萨特友情的见证。
The Opera by Mary Cassatt 1877-1878
1878年这幅《包厢里》也是卡萨特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依旧是她的妹妹莉蒂亚,她全神贯注地拿着望远镜,望着水平视线的方向的剧场,浑然不觉远处一位男士,正在用同样集中的注意力,盯着她。画中这位身处男人和观众中间的女孩,衣着深色服装,显得低调朴实,她拿着望远镜往远处望,拥有着和男人一样观察对象的主动权,她弯曲的臂膀显示出男人般的强势有力,仿佛并不想要吸引异性的注意。
The Coiffure Study by Mary Cassatt 1890-1891
The Bath by Mary Cassatt 1890-1891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浮世绘风靡整个巴黎,许多艺术家像莫奈、梵高等等都收藏了诸多浮世绘,深受其影响,日本版画中修长的线条对轮廓和形状的表现,二维的立体空间处理,和纯色的运用都对印象派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影响,卡萨特也被充满异国情调的日本版画深深吸引,借鉴了很多浮世绘的绘画手法。卡萨特这幅《梳洗的女孩》就用长线条展现了女子修长的后背,这也是日本文化中女性美的特征,不过她并没有使用日本的木板印刷,而是使用了凹版腐蚀雕塑法来模仿日本木版画的效果。这种雕刻技术极其复杂,她掌握这门技术德加功不可没,她这一技法的掌握和运用赢得了同行的极大赞叹。
Auguste Reading to Her Daughter by Mary Cassatt 1910
Jules Being Dried by His Mother (1900)
Young Mother Sewing by Mary Cassatt 1900
The Child's Bath (The Bath) by Mary Cassatt, 1893
与莫里索一样,卡萨特身处在男性主宰的艺术圈里,也会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自然而然地更关心一些充满女性气息的主题,家人、孩子、朋友都是她们汲取灵感的源头。她最爱的模特是自己的姐姐莉蒂亚,可是莉蒂亚可惜在1880年代就不幸因病去世,终身未婚、没有孩子的卡萨特,却终身都在用极大的温情和爱展现家庭这个主题。
《洗澡》也是卡萨特参加第四届印象派画展的作品,是卡萨特90年代中最杰出的一幅代表作。卡萨特善于描绘女人,特别是反映母子关系的作品。受浮世绘影响,卡萨特的笔触更加突出轮廓,画中人物更加被推向前景,并且对白色的运用更加偏爱。这幅画描绘一位母亲正在给孩子洗澡的场景,画家将孩子与母亲身体和手臂拉得很长,让其在画面上伸展开来。并运用俯瞰的方法,使背景色彩划分为上下两部分,花纹墙纸的赭色与地面地毯图案的红棕色,通过母亲的条纹服装衔接起来,使色调的表现情绪融合为一体。这种形式、色彩的运用刻画出了母女之爱,显得女孩可爱,母女之间很亲昵,从而加深对母爱主题的烘托。
画作色彩分为上下两部分:花纹糊墙纸的赭色和下面几何图案地毯的红棕色,画作中段被母亲衣服色带断开。小女孩白白的赤裸身体居于这些斑斓色块的中间,并与母亲条纹衣服相互交叉。母亲握着女孩右脚与小孩居于斑杂色彩的显著地位,而母亲那只在焦距上显得过大的左手又被小女孩裸露的腹部色彩所减弱,从而使这种透视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觉。右下角的水壶起着对全画的透视,焦点的提示作用它又弥补了这一角落的色彩分量。这种水壶在德加描绘浴女的画面上也常被采用,用以填补地平面的空间。
Summertime ,Mary Cassatt 1894
The Boating Party by Mary Cassatt 1893-1894
这幅《船宴》也显示出了浮世绘的影响,色彩简单、扁平化的平面,日本版画式的不同寻常角度,男人的黑色身影压迫着船帆,地平线被推倒了画作的顶部,创造出一种奇妙的距离感,看画的观者会有一种身处船上的感觉。1893年,卡萨特在地中海的安提比斯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画中的小模特是嫂子尤金妮娅的女儿,在当地强烈的阳光下,她尝试了更为鲜亮、更有装饰性的颜色,画中鲜黄和深蓝把画作割裂成为简单的块状,这种大胆的几何图形和装饰性风格的平面构图让她的风格更加接近后印象派的高更和梵高,这画在1895年她在美国的个人画展上展出。
作为一个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卡萨特非常支持20世纪2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1915年她选用了15幅画作参加了活跃女权主义者路易斯·哈佛梅耶(Louisine Havemeyer)领导支持的画展,她还多次卖画筹款把画款捐给女权运动。尤金妮娅·卡萨特是反对女权运动,所以她不得不赶紧把包括上述《船宴》等画作卖掉,《船宴》卖给了华盛顿国家画廊,以免将来这些画作落入她的继承人手中,这些继承人自然包括画中的模特尤金妮娅·卡萨特以及她的女儿。
The Chrochet Lesson by Mary Cassatt 1913
Woman with needlework Sunby Mary Cassatt
Lilacs in a window, Mary Cassatt 1880
卡萨特画中既有印象派美丽辉煌的色彩和自然和谐的构图,又固守着传统的古典造型法则,她的画面上总是保持一种均衡僵持状态,富丽明媚的色彩始终未能动摇她那绝对准确坚固的素描造型,而这理想主义的造型又从未束缚住她对色彩的热情追求。然而严格的素描却使艺术形象显出学院派式的规整和呆板,不能像德加的画作那样自然和洒脱。人们形容她的艺术风格像一座独立的建筑,坚实、富丽、完整,却未免流于呆板。
1891年,四十七岁的卡萨特举办首次个展,为法国美术界所推崇。不过此时她在美国仍不受重视,直到1904年芝加哥美术协会邀请她为年度展览主宾,卡萨特才回到美国,1915年在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十年后,费城美术学院为她颁奖,她逐渐为世人关注。但她并没有在美国定居,晚年移居法国南部的格拉赛。1926年6月14日卡萨特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直到1947年美国才举办卡萨特回顾大展,在她离世二十年后,她终于被祖国追认为一位伟大的女画家。
这位终生未婚的女画家曾说:“画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易行的通衡大道,另一条则是坎坷的羊肠小路。”她自称走的是后一条路,没有成为母亲或许很遗憾,但作为天才画家,她永远都会铭记在艺术史上,她的名字会在历史里永远闪闪发光。
✨🌙⭐️🌟💫✨✨✨✨✨✨✨✨
【情迷画色】系列
下期继续推送情迷画色系列文章,暂定来跟大家聊一聊艺术有关的趣事,千万要继续关注,敬请期待哦:)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想鼓励作者继续写下去,可以请作者喝一杯咖啡:)或者任意金额打赏:)
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不合逻辑的诗意”
原创 2017-03-14 林微云 不合逻辑的诗意
本文内容版权归作者林微云(微博@林微云vv)所有,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投诉到底。如需转载文章请微博联系。欢迎关注“不合逻辑的诗意”。 当然,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分享:)
警告:本文多图,请在wifi状态下打开,当然,土豪请随意:)
一说起印象派,大家首先想起的是莫奈,可怜他年轻时太穷,没钱买颜料,画又卖不出去,连鼎鼎有名的《草地上的午餐》都发霉腐烂了,连吃饭钱都没有,几乎被饿死,巴黎太贵实在住不起了,只好跑路去乡下,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才终于熬出头,好歹有口饭吃,到了老年才真正的功成名就,得享吉维尼花园的清闲生活。
![]() |
《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
![]() |
其实印象派、后印象派除了有像莫奈、高更、梵高这堆穷鬼,还是有几个富二代的,像居斯塔夫·卡耶博特和德加都是金融世家出身,有钱有闲,按说那个时代搞艺术的人出身都不会穷,因为穷人根本没机会接触艺术,他们之所以变穷是因为走了艺术道路被家人抛弃,没法每月收津贴,所以才成为落魄的艺术家,例如塞尚在他父亲死后立刻继承巨额财富,再也不愁吃穿,成功住在大庄园里,想画画就画画,最后还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奠基人,简直过得不要更开心。
![]() |
Jas de Bouffan by Paul Cézanne 1876
印象派人才济济,除了一众帅哥大放光芒,还有被记者古斯塔夫·杰夫洛瓦(Gustave Geffroy)并称为“印象派三姝”的美女也不遑多让,微云之前曾写过女画家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与马奈世纪深情的恋爱故事,点击这里可看【情迷画色】10 L.O.V.E 爱情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此外还有两位玛丽,一位是雕塑家菲利克斯•布拉克蒙(Felix Bracquemond)的妻子玛丽•布拉克蒙(Marie Bracquemond),另一位则是在艺术成就上与莫里索不遑多让的玛丽•卡萨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
![]() |
Portrait of miss cassatt holding the cards by Mary Cassatt 1876
![]() |
Portrait of the artist by Mary Cassatt 1878
卡萨特可谓是含着银汤勺出生,名副其实的上流社会白富美,她1844年5月22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父亲是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和房地产投资家,母亲来自法裔银行世家,他哥哥后来成为宾州铁路局的主席,富裕那自是不必说的,母亲温文尔雅的文化传承也很有影响力,她家庭把旅行当成完整教育的一部分,她从六岁起就经常旅行,花了五年时间呆在欧洲各大城市如伦敦、巴黎、柏林等等,十岁时能说流利的法语、德语,很小就开始研习绘画和音乐,接触过很多名画名作,富裕无忧、视野开阔,这种高品质的生活绝非普通人能够望尘所及。
虽然富裕美貌,但她可不是傻白甜,她是一个很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在卡萨特流连在巴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画廊间,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使父母反对,不愿意她学习绘画,她也坚持把艺术当成自己毕生的道路。1861年,年仅十五岁,她进入费城宾州美术学院就读学习,即使是在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期间,她也坚持学习。因感到学习进程太慢,对美国教育失望,讨厌教师和男同学盛气凌人的态度,四年后在母亲陪同下,她直接跑到巴黎去,向古代大师们的作品学习。
在巴黎因为法国艺术学院拒收女学生,她拜入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古典主义大师让•莱昂•杰罗姆(Jean Léon Gérôme)门下,这位在卢浮宫美术学院的教授的指导下,卡萨特打下了坚实的学院派的基础。追求返璞归真,推崇自然和人的合一的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当时很流行,他们多爱描绘朴实的乡村风景,摈弃古典画派中深奥复杂的寓意和说教功能,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对卡萨特影响很大。1868年落选画展中马奈和库尔贝现实主义的画作也给卡萨特带来新的冲击。他们大胆叛逆的主题和粗糙的笔触,影响了整个印象派,也影响了年轻的卡萨特。1870年,由于普法战争爆发,她返回美国。
![]() |
The Mandolin Player, Mary Cassatt 1872
![]() |
Offering the Panel to the Bullfighter by Mary Cassatt 1872-1873
![]() |
Two Women Throwing Flowers During Carnival by Mary Cassatt 1872
1871年,卡萨特终于回到欧洲,相继奔往伦敦、帕尔玛、塞拉维亚和马德里等地,为艺术马不停蹄,然而此次父亲断绝了她的经济来源,生存、学习、研究和创作叠加,艺术道路更加艰难,但她对艺术热爱激情不减,创作完成了《曼陀林琴手》、《嘉年华会》等优秀作品,艺术才华终于收获了同行认可。1872-1874年,卡萨特都有作品在沙龙展出:《狂欢节的阳台上》(1872)、《斗牛士和年轻女孩》(1873)和《爱达》(1874)。而正是这最后一幅画,吸引了印象派大师德加(Edgar Degas)的注意,德加赏识卡萨特的才华,将她收为门徒,并鼓励她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1874年卡萨特决定正式定居巴黎,开始了自己艺术人生的辉煌时期。
![]() |
Woman with a Pearl Necklace in a Loge, 1879,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 |
Tea by Mary Cassatt, 1880,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1875年,沙龙拒绝了卡萨特给姐姐莉蒂亚画的肖像,除非她把画作背景加深。1877年,卡萨特的两幅画又再次被沙龙拒绝,此后她再也没有与官方合作过。德加顺势邀请卡萨特在次年加入印象派。1877年,她父母和妹妹莉蒂亚来到巴黎,并租了一套大公寓,但母亲和妹妹很快就生病了,卡萨特停止作画,专心照顾母亲和妹妹。因为她们姐妹俩都没有结婚,父母的陪伴让卡萨特觉得很贴心,但这也引起了卡萨特的思乡之情。很年轻的时候,卡萨特就决定不结婚,她认为婚姻无法与她的艺术职业相匹敌,两者无法同时拥有。
德加常常指导卡萨特的画作,她的画技提高很快,在德加指导下她很快学会了粉笔画和蚀刻版画,素描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她父亲依然不支持她的艺术事业,要求她的开支应该用她卖画的收入来支付,这让她压力很大,很害怕自己因为经济考虑而会粗制滥造,所以愈发地用心画画。1879年第四次印象派画展上,卡萨特展出了《剧院里带着珍珠项链的莉蒂亚》、《午茶》和《蓝色扶手椅上的小女孩》等几幅画作,并和印象派女画家莫里索成为了好朋友。《剧院里带着珍珠项链的莉蒂亚》是卡萨特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画中身着粉色礼服裙的女孩是妹妹莉蒂亚,身后可以窥见剧院巨大的空间,闪亮的枝形吊灯。实际上,这其实是她正前方的视野所见,被她身后的镜子反射了出来,人物左边身后她自己的背影揭示了这一奇妙的视觉游戏。
![]() |
Little girl in a blue armchair by Mary Cassatt 1878
《蓝色扶手椅上的小女孩》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卡萨特曾把此画送往1878年的美国艺术大展却被官方拒绝了。画中的小女孩是德加朋友的女儿,卡萨特让小女孩坐在蓝色扶手椅中摆好姿势,德加对画作背景做了建议,后来还对此画进行了修饰,整幅画面洋溢天蓝色的色调,特别是背景深处玻璃窗的亮光都可以看出来德加对卡萨特的影响,即使是小女孩对面扶手椅上的布鲁塞尔粗毛猎犬,也是德加从朋友处要来让卡萨特领养的,所以说这幅画可以算是德加和卡萨特友情的见证。
![]() |
The Opera by Mary Cassatt 1877-1878
1878年这幅《包厢里》也是卡萨特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依旧是她的妹妹莉蒂亚,她全神贯注地拿着望远镜,望着水平视线的方向的剧场,浑然不觉远处一位男士,正在用同样集中的注意力,盯着她。画中这位身处男人和观众中间的女孩,衣着深色服装,显得低调朴实,她拿着望远镜往远处望,拥有着和男人一样观察对象的主动权,她弯曲的臂膀显示出男人般的强势有力,仿佛并不想要吸引异性的注意。
![]() |
The Coiffure Study by Mary Cassatt 1890-1891
![]() |
The Bath by Mary Cassatt 1890-1891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浮世绘风靡整个巴黎,许多艺术家像莫奈、梵高等等都收藏了诸多浮世绘,深受其影响,日本版画中修长的线条对轮廓和形状的表现,二维的立体空间处理,和纯色的运用都对印象派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影响,卡萨特也被充满异国情调的日本版画深深吸引,借鉴了很多浮世绘的绘画手法。卡萨特这幅《梳洗的女孩》就用长线条展现了女子修长的后背,这也是日本文化中女性美的特征,不过她并没有使用日本的木板印刷,而是使用了凹版腐蚀雕塑法来模仿日本木版画的效果。这种雕刻技术极其复杂,她掌握这门技术德加功不可没,她这一技法的掌握和运用赢得了同行的极大赞叹。
![]() |
Auguste Reading to Her Daughter by Mary Cassatt 1910
![]() |
Jules Being Dried by His Mother (1900)
![]() |
Young Mother Sewing by Mary Cassatt 1900
![]() |
The Child's Bath (The Bath) by Mary Cassatt, 1893
与莫里索一样,卡萨特身处在男性主宰的艺术圈里,也会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自然而然地更关心一些充满女性气息的主题,家人、孩子、朋友都是她们汲取灵感的源头。她最爱的模特是自己的姐姐莉蒂亚,可是莉蒂亚可惜在1880年代就不幸因病去世,终身未婚、没有孩子的卡萨特,却终身都在用极大的温情和爱展现家庭这个主题。
《洗澡》也是卡萨特参加第四届印象派画展的作品,是卡萨特90年代中最杰出的一幅代表作。卡萨特善于描绘女人,特别是反映母子关系的作品。受浮世绘影响,卡萨特的笔触更加突出轮廓,画中人物更加被推向前景,并且对白色的运用更加偏爱。这幅画描绘一位母亲正在给孩子洗澡的场景,画家将孩子与母亲身体和手臂拉得很长,让其在画面上伸展开来。并运用俯瞰的方法,使背景色彩划分为上下两部分,花纹墙纸的赭色与地面地毯图案的红棕色,通过母亲的条纹服装衔接起来,使色调的表现情绪融合为一体。这种形式、色彩的运用刻画出了母女之爱,显得女孩可爱,母女之间很亲昵,从而加深对母爱主题的烘托。
画作色彩分为上下两部分:花纹糊墙纸的赭色和下面几何图案地毯的红棕色,画作中段被母亲衣服色带断开。小女孩白白的赤裸身体居于这些斑斓色块的中间,并与母亲条纹衣服相互交叉。母亲握着女孩右脚与小孩居于斑杂色彩的显著地位,而母亲那只在焦距上显得过大的左手又被小女孩裸露的腹部色彩所减弱,从而使这种透视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觉。右下角的水壶起着对全画的透视,焦点的提示作用它又弥补了这一角落的色彩分量。这种水壶在德加描绘浴女的画面上也常被采用,用以填补地平面的空间。
![]() |
Summertime ,Mary Cassatt 1894
![]() |
The Boating Party by Mary Cassatt 1893-1894
这幅《船宴》也显示出了浮世绘的影响,色彩简单、扁平化的平面,日本版画式的不同寻常角度,男人的黑色身影压迫着船帆,地平线被推倒了画作的顶部,创造出一种奇妙的距离感,看画的观者会有一种身处船上的感觉。1893年,卡萨特在地中海的安提比斯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画中的小模特是嫂子尤金妮娅的女儿,在当地强烈的阳光下,她尝试了更为鲜亮、更有装饰性的颜色,画中鲜黄和深蓝把画作割裂成为简单的块状,这种大胆的几何图形和装饰性风格的平面构图让她的风格更加接近后印象派的高更和梵高,这画在1895年她在美国的个人画展上展出。
作为一个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卡萨特非常支持20世纪2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1915年她选用了15幅画作参加了活跃女权主义者路易斯·哈佛梅耶(Louisine Havemeyer)领导支持的画展,她还多次卖画筹款把画款捐给女权运动。尤金妮娅·卡萨特是反对女权运动,所以她不得不赶紧把包括上述《船宴》等画作卖掉,《船宴》卖给了华盛顿国家画廊,以免将来这些画作落入她的继承人手中,这些继承人自然包括画中的模特尤金妮娅·卡萨特以及她的女儿。
![]() |
The Chrochet Lesson by Mary Cassatt 1913
![]() |
Woman with needlework Sunby Mary Cassatt
![]() |
Lilacs in a window, Mary Cassatt 1880
卡萨特画中既有印象派美丽辉煌的色彩和自然和谐的构图,又固守着传统的古典造型法则,她的画面上总是保持一种均衡僵持状态,富丽明媚的色彩始终未能动摇她那绝对准确坚固的素描造型,而这理想主义的造型又从未束缚住她对色彩的热情追求。然而严格的素描却使艺术形象显出学院派式的规整和呆板,不能像德加的画作那样自然和洒脱。人们形容她的艺术风格像一座独立的建筑,坚实、富丽、完整,却未免流于呆板。
1891年,四十七岁的卡萨特举办首次个展,为法国美术界所推崇。不过此时她在美国仍不受重视,直到1904年芝加哥美术协会邀请她为年度展览主宾,卡萨特才回到美国,1915年在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十年后,费城美术学院为她颁奖,她逐渐为世人关注。但她并没有在美国定居,晚年移居法国南部的格拉赛。1926年6月14日卡萨特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直到1947年美国才举办卡萨特回顾大展,在她离世二十年后,她终于被祖国追认为一位伟大的女画家。
这位终生未婚的女画家曾说:“画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易行的通衡大道,另一条则是坎坷的羊肠小路。”她自称走的是后一条路,没有成为母亲或许很遗憾,但作为天才画家,她永远都会铭记在艺术史上,她的名字会在历史里永远闪闪发光。
✨🌙⭐️🌟💫✨✨✨✨✨✨✨✨
【情迷画色】系列
下期继续推送情迷画色系列文章,暂定来跟大家聊一聊艺术有关的趣事,千万要继续关注,敬请期待哦:)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想鼓励作者继续写下去,可以请作者喝一杯咖啡:)或者任意金额打赏:)
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不合逻辑的诗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