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囚》片段--普鲁斯特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我发现有些深不可测的井。
而那些井都打在人类灵魂的几个孤立的点上。
但他是位伟大的创造者。
首先,他描绘的世界确实就像为他而创造的。所有那些小丑般的人物,他们不断地出现在小说中。列别杰夫,卡拉马佐夫,伊沃而金,谢格列夫,这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物,比伦勃朗《夜巡》中的那群人更怪异。而他们的怪异,也许是用同一种方式,也就是通过光线和服装表现出来的,其实他们原本只是很普通的人。这些人物形象真实、饱满,同时又深刻、独特。
他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独创的。
这些丑角般的人物,几乎就像古代戏剧中某些类型的角色(今天的舞台上已经没有这些类型的角色了),他们把人类灵魂的某些侧面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啊!
有些人说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评论他的作品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样子,真让我受不了。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尊和骄傲在这些任务身上所起的作用?
你不觉得吗,对他来说,爱与狂乱的恨,善良与背叛,羞怯腼腆与傲慢无礼,无非是同一种性格的两种状态而已。
阿格拉娅,纳斯塔西娅,被米佳揪住胡子的中校,跟阿廖沙亦敌亦友的克拉索特金,他们本性中的那个“自我”都被自尊和骄傲所遮蔽了。
可是毕竟还有许多闪光的地方。
我对他的作品了解很少。
但老卡拉马佐夫把可怜的疯女人搞大肚子,而做母亲的在自己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当了命运之神的工具,令人难以理解地听从母亲的本能,怀着对施暴者的心理怨恨和肉体承认这双重情感,到老卡拉马佐夫家去分娩。
老卡拉马佐夫的暴行和疯女人这种神秘的、属于动物本能的、无法解释清楚的举动,难道不是一个堪与古代艺术媲美的质朴的雕塑题材?不是一种中断后重加修饰、展现复仇与赎罪主题的檐壁雕塑吗?
这是第一个片段。神秘,崇高,令人敬畏。犹如奥尔维耶托大教堂雕塑群像中新添的一组女人雕像。
与之呼应的是第二个片段。
那是二十多年后,老卡拉马佐夫被疯女人的儿子斯麦尔佳科夫杀死,卡拉马佐夫家族名誉扫地。接下来马上又是一个同样无法解释清楚而又堪作雕塑题材的场景。在斯麦尔佳科夫自缢身亡、了结复仇的举动中,有一种如同疯女人在老卡拉马佐夫的花园里分娩一样令人费解却又极为自然的美。
我刚才说到托尔斯泰,并没有如你所想的那样撇开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在很多地方是模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那些压抑的、带有紧张感的描写,有许多到了托尔斯泰笔下,都舒展开来。
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那种文艺复兴前的艺术家的阴郁气质,在他的追随者身上消散了。
而那些井都打在人类灵魂的几个孤立的点上。
但他是位伟大的创造者。
首先,他描绘的世界确实就像为他而创造的。所有那些小丑般的人物,他们不断地出现在小说中。列别杰夫,卡拉马佐夫,伊沃而金,谢格列夫,这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物,比伦勃朗《夜巡》中的那群人更怪异。而他们的怪异,也许是用同一种方式,也就是通过光线和服装表现出来的,其实他们原本只是很普通的人。这些人物形象真实、饱满,同时又深刻、独特。
他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独创的。
这些丑角般的人物,几乎就像古代戏剧中某些类型的角色(今天的舞台上已经没有这些类型的角色了),他们把人类灵魂的某些侧面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啊!
有些人说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评论他的作品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样子,真让我受不了。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尊和骄傲在这些任务身上所起的作用?
你不觉得吗,对他来说,爱与狂乱的恨,善良与背叛,羞怯腼腆与傲慢无礼,无非是同一种性格的两种状态而已。
阿格拉娅,纳斯塔西娅,被米佳揪住胡子的中校,跟阿廖沙亦敌亦友的克拉索特金,他们本性中的那个“自我”都被自尊和骄傲所遮蔽了。
可是毕竟还有许多闪光的地方。
我对他的作品了解很少。
但老卡拉马佐夫把可怜的疯女人搞大肚子,而做母亲的在自己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当了命运之神的工具,令人难以理解地听从母亲的本能,怀着对施暴者的心理怨恨和肉体承认这双重情感,到老卡拉马佐夫家去分娩。
老卡拉马佐夫的暴行和疯女人这种神秘的、属于动物本能的、无法解释清楚的举动,难道不是一个堪与古代艺术媲美的质朴的雕塑题材?不是一种中断后重加修饰、展现复仇与赎罪主题的檐壁雕塑吗?
这是第一个片段。神秘,崇高,令人敬畏。犹如奥尔维耶托大教堂雕塑群像中新添的一组女人雕像。
与之呼应的是第二个片段。
那是二十多年后,老卡拉马佐夫被疯女人的儿子斯麦尔佳科夫杀死,卡拉马佐夫家族名誉扫地。接下来马上又是一个同样无法解释清楚而又堪作雕塑题材的场景。在斯麦尔佳科夫自缢身亡、了结复仇的举动中,有一种如同疯女人在老卡拉马佐夫的花园里分娩一样令人费解却又极为自然的美。
我刚才说到托尔斯泰,并没有如你所想的那样撇开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在很多地方是模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那些压抑的、带有紧张感的描写,有许多到了托尔斯泰笔下,都舒展开来。
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那种文艺复兴前的艺术家的阴郁气质,在他的追随者身上消散了。
阿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散文《雪花儿2》(钢的城,片段) (2人喜欢)
- 散文《雪花儿》(钢的城,片段) (7人喜欢)
- 论小说创作中的非逻辑性——2024年感悟总结二 (30人喜欢)
- 2024年收获到的感悟(可能是一) (37人喜欢)
- 银河旅人(九)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