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饮鸩自尽了
吕不韦饮鸩自尽了,虽然对这位大商人没有特别的好感,但还是觉得他的die有点悲壮。总感觉大秦帝国的作者对吕不韦有点正化和英雄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一位很有投资眼光和战略眼光的商人,对未来也有一定的预见性。
1、投资眼光。长平大战,各国都被打蔫了,非常需要养精蓄锐,恢复元气。商旅出身的吕不韦一小番纠结之后,倾尽了自己所有的家当入资秦国,用自己多年经商积攒的经验帮助秦国进行经济建设,恢复国力,在查理芒格看来,吕不韦就很有投资远见,选择了一只超级潜力股,为公司的未来价值投资,和其他频繁交易的小散户还不一样,吕不韦是认准了一次机会就牢牢抓住,做长期持有,古代的股神啊,最终获得了非常大的收益。吕不韦不仅从政了,还非常的成功。
2、未来的预见性。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曾建议嬴政法儒结合,认为秦国的法治太过苛刻,需要融入一点柔性,他的主张遭到了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因为动摇了商鞅法治强秦的根基,那个时候因为赵姬(嬴政的麻麻)和嫪毐的事情,当然还有其他小情绪,嬴政已经有点不爽吕不韦了,最终的结果是吕不韦的主张被嫌弃,连官都丢了,罢黜至洛阳。后来秦国一统天下,法治越走越极端,焚书坑儒,直至秦二世,苛政猛于虎,秦国die了,突然想起一句话“我们都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秦孝公和商鞅估计要哭晕在厕所了,不省心的熊孩子,毁了大秦帝国的霸业。
吕不韦也算是一个很有脑子的人了,但当他把和自己有各种扯不清道不明关系的赵姬献给嬴政老爸的时候,他的结局似乎就有点注定了,怎么说呢,不好说。
虽然作者把吕不韦刻画成了一位特别正直的义商,但说到底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位商人~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