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 |《新生》(卷4-8)
但丁早期作品《新生》初版于1295年,以诗文互渗的方式讲述了作者对贝雅特丽齐的爱恋,后者逐渐成为诗人心中的创作缪斯、精神向导,为鸿篇巨制《神曲》的创作埋下伏笔。

《新生》(卷4-8)[1]
[意]但丁 /著 Mark Musa /英译 石绘&李海鹏 /中译
————————————————————
四.
经历这次幻象之后,我的自然之灵变得功能紊乱,因为我的灵魂完全陷入了对那挚爱淑女的朝思暮想。随即,我日渐消瘦,变得如此虚弱萎靡,以至许多朋友为我的样子感到担忧;另一些人则满怀恶意的好奇心,竭力发现我向每个人隐瞒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我意识到了他们探寻的恶意,在那位以理性的建议对我发号施令的爱神的指引下,我回答道,正是爱神征服了我。之所以归于爱神,是因为它在我的面容上留下了如此多显而易见的记号。但是当人们问:“你为谁而被爱神如此摧残呢?”我只是看着他们,笑而不语。
五.
某日,这位挚爱淑女坐在了圣母赞歌被唱起的地方,碰巧我就身处可以望见她的位置。一位雍容华贵的女士坐在我望向她的视线中间,或许因为对我貌似朝向她的凝视感到困惑,这位女士不时向我顾盼。许多人开始注意她对我的频频回眸。离开教堂时,我听见身边的某个人说,“你看见那个男人被那位女士迷得多么神魂颠倒。”当说话者提到她的名字时,我意识到他指的是挚爱淑女贝雅特丽齐和我之间的那位女士。因而,我如释重负,因为这表明我的凝视并没有使我的秘密在那一天被公之于人。我立刻想到将那位可爱女郎作为隐藏真相的幌子,我将自己的戏份演得栩栩如生,不多久,流言蜚语的众人都确信知道了我的秘密。幸亏有这位女士,我得以将关于自己的真相隐藏几年光景。而且,为了加深人们的错觉,我创作了一些小诗献给她,除非那些诗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挚爱淑女贝雅特丽齐,否则不打算在这里摘录。因此,我将保留那些明确赞美她的诗而略去其他。
六.
请让我诉说,在那位女士作为幌子来隐蔽我如此强烈单恋的时期里,我内心悸动地想要写下挚爱淑女的名字,连同其他许多人特别是这位雍容华贵女士的名字。从万能天主将贝雅特丽齐置于其中的这个城市里,我择取了六十个秀雅绝俗女郎的名字,并以书信体形式创作了一首讽喻诗,在此就不摘录了——事实上,在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一件神奇的现象,如若不曾发生我是不会指出来的,即我的挚爱之名出现在这些女士名字的第九位,仿佛与其他数字绝缘。
七.
那位长期掩护我真正感情的女士认为有必要离开此城,前往某个偏远的乡镇;而我,由于失去理想掩护者而不知所措,感到极度惆怅,甚至比我预想的更加严重。我意识到,如果我并未哀悼她的离去,那么人们会很快看穿我的秘密。因此我决定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在字里行间表达悲戚(在此摘录全诗,因为默契的读者将心领神会,诗中的某些词句正是受挚爱淑女的直接激发而作)。我以此句起兴:“哦,你们在爱神的花径中涉险之人”:
哦,你们在爱神的花径中涉险之人, 请看看自己的周遭,我想知道 自己是否与你们遭逢相似,我祈祷; 仅仅乞求保留自己的言语。 一俟你们听闻了我黑暗的圆舞曲 你们就成了我的法官,请宣判 折磨,是否已居留在我的房屋里? 真的,我尚未赢得爱神眷盼 在我之中的伟大展览。哪怕仅仅一日 我的生命甜蜜如斯,旁人也会质疑 自己,缘何不值得如此欢愉与安逸。 我曾经独占鳌头,如今风流不复。 爱神已扭头弃我而去。我感触 自己正消解,衰败,此刻的脑海 骄傲已成陌路之存在。我变得穷苦 沦为不幸的乞丐,虽不蹒跚,亦不盲目 但却同样可怜,并且渴慕 一种怜悯,它让我羞愧——我磨碎 我的牙齿和笑意,虽然内心灌满愤慨。
这首十四行诗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意在借用耶利米(Jeremiah)的话来呼唤爱神的忠诚追随者,“你们一切过路的人哪,这事你们不介意吗?你们要观看,有像这临到我的痛苦没有?”[2] 并请求他们屈身聆听我。在第二部分中,我诉说着爱神将我置入的境况,蕴藏着与诗的开头和结尾截然不同的内涵。我亦哀叹着已然遗失的东西,“真的,我尚未赢得爱神眷盼”。
八.
这位雍容华贵女士离开后,天使之主便将一位曾经风华正茂、倾国倾城的少女召回到他的荣耀之中。我望着她那失去灵魂的身体,许多女人在周围悲痛地哀悼。回想起自己曾经好几次见过她陪伴着我的挚爱淑女,泪水情不自禁涌出了双眸。我决心以诗悼念她的离世,以感激曾经见证她时常与我的挚爱淑女相伴(正如敏锐的读者将会发现的,我在诗的末尾暗示了此事)。因此,我创作了这两首十四行诗,其中一首如是开篇:“哭吧,爱人们,哭吧,爱神也正哀泣”,另一首则呼唤道,“哦残忍的死神”。
哭吧,爱人们,哭吧,爱神也正哀泣, 不幸女人们的哀戚之泪让他心绪烦乱, 他无力去平息,也不能提供排遣, 因为死神已经将她牢牢占据, 用粗糙的双手,钳住这沉睡的美丽。 懊,你这强盗——怎样的心之残酷, 那首席的骄傲:有女长成之初 竟被不合时宜地诱捕,这珍贵的身体。 听听爱神付出了怎样的尊敬与崇拜, 当他悔恨的泪水之影缓缓遮盖 那娇媚的尸骸。随后,将头颅抬起, 他望向那凝定的一点:深藏于悠远天籁 是那高贵的灵魂已然安居的所在; 他哀声致敬,哽咽着,朝向永恒的曼妙处女。
第一首十四行诗分为三节,第一节中,我呼唤着爱神的忠诚追随者,恳求他们哭泣,并提到他们天主的哀泣,以及得知因何而哭后,他们将更加愿意倾听我。第二节述其缘由。第三节则谈到了天主向这位少女赐予的荣耀。第二节的起句是:“不幸女人们的哀戚之泪”,第三节的开头则是:“听听爱神”。
哦残忍的死神,与遗憾永峙的敌人, 悲痛的古老母亲 以及高高悬吊的判官,在你面前 我们不得不学会掌管口中的语言, 你在我的双肩 倾覆了一种不能承受的悲恸,迫使我下潜 而我的抱怨 却如滔滔洪水,无法减慢。 我舌端的漫骂,不知疲倦地映现 你的罪愆,所有人都会由此知悉 你的奸邪;即使 我确信,你早已习惯了,诽谤的语言。 在这世上你已斩断了所有的路途, 它们通往恩惠,通往女人的赞美。 你似乎如此盲目 对于美貌,美德,和女性的至美。 我无须在此写下她的芳名,何况是 仅仅天生丽质便足可证明 她身份的清澈:一个个地,那些身影 无法抵达天堂,便无缘再睹她的容仪。
这首十四行诗可分为四节。我在第一节中以某些恰当的名字称呼死神;第二节中讲述我为何诅咒它;第三节痛斥它;第四节我隐晦地提到几个未予指明的人,然而他们在我心中清晰可见。第二节的首句是:“在你面前”;第三节为:“而我的抱怨”;第四节则是:“一个个地,那些身影”。
————————————————————
[1] 译自 Dante's Vita Nuova: A Translation and an Essay by Mark Musa,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3, pp7-14. 本书翻译以该英译本为底本,并参考 Dante Alighieri, La Vita Nuova, Translated by David R. Slavit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诗歌部分翻译参见译者李海鹏的豆瓣小站: https://site.douban.com/292602/widget/notes/193204510/note/630358791/
[2] 《旧约•耶利米哀歌》,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