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本 | 如何用绘本摆平孩子的坏情绪
关注蜗牛亲子学堂(isnailgogo) ,及时了解绘本童书阅读指导、早教育儿资讯。
要不到、玩不到、吃不到,孩子就哭闹,这成了不少家长的头号烦恼。但尚处于生命初始阶段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生活体验,凡事必须亲身体验及尝试才能够学会。因此,如何教会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下,适当地表达并调节自己的情绪,成为现代不少家长的教养新挑战。
绘本——幼教专家们公认最适合孩子学习情绪的渠道。如果孩子常常出现令人困扰的情绪,家长不妨善用绘本,让孩子学会抽象的情绪,并帮助Ta疏导和缓和不良情绪。

一、绘本能提升情绪表达能力
不论是学者的研究,或是幼儿园实施绘本教学后的发现,都证实了以绘本进行情绪教育,确实能增进幼儿的情绪能力,在情绪的表达上尤其显著。 绘本中的情绪元素无处不在,只要家长悉心的觉察与发现,都可以用绘本来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绘本对孩子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让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提升,孩子会将自己投射成绘本中的角色,跟着主角经历事件、情绪经验,往往在读完一个故事后,进而发展出同理心。
以绘本进行情绪教育的方式,在国外其实有个专业说法——“读书疗法(Bibliotherapy)”。最早从英国与美国的医院图书馆开始,由图书馆员与心理师合作,开出书本处方笺。这些以书为本的心灵处方笺从最初的《圣经》、《可兰经》等宗教教化书籍,逐渐延伸至想象性丰富的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通常具有引发情绪的事件和冲突的铺陈,不论是主角内心或与外在人事物互动的冲突,在故事中安排冲突,带读者经历主角经验的冲突,照见自己内心情绪,成为“读书疗法”故事处方笺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演进,“读书疗法”开始往下延伸至孩童,并发展出儿童情绪疗愈绘本。

二、情绪绘本对幼儿的3大效用
以绘本做为情绪学习的素材,专长“读书疗法”的台湾大学图书信息学系暨研究所教授陈书梅提出对孩子的三大效用:
1.协助孩子发展平稳的情绪 如果以地形来比喻情绪状态,而协助孩子的情绪走到「平原」的状态,是使用情绪绘本最主要的目标。 幼儿最常见的情绪状况包括:
▲对黑暗、陌生环境等未知事物感到害怕;
▲不知如何处理自身恶劣的情绪,因此对他人恶言相向;
▲当个人的要求被父母拒绝时,产生忿忿不平的情绪;
▲因为连续遭遇挫折,产生失望、难过与无助感;
▲在人际关系上,渴望获得他人的关心与协助。 不论出现哪种情绪,都有低谷或高峰,绘本的使用,就是帮孩子透过与绘本的互动,产生“原来我不孤单,有人和我一样”的共鸣感。当孩子感到自己的状态被理解,情绪就会慢慢从谷底或高峰走到平原。

2.协助孩子发展坚强的自我复原能力
根据“读书疗法”的研究,在阅读故事的过程当中,阅读者的内在会产生三阶段的心理现象:认同、净化、领悟。 透过这三个阶段的心理运作历程,阅读者觉得被理解,并随着故事情节的铺陈,跟着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进而参考故事角色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能思考自己所遭遇问题的解决途径,最终发展出情绪的自我修复能力。
>>> 认同 这是指阅读者会将个人的生活经验与绘本中的角色连结,而有感同身受的心理感受。
以《小鸡逛超市》为例,如同故事中的母鸡带小鸡们逛超市的描述,能让小小孩联想到妈妈带自己逛超市的经验,进而对书中所描述的人事物产生深度的共鸣感。
>>> 净化 这是指在读故事时,因为故事中的角色分享了挫折、生气等感觉,因此阅读者得以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而有解脱之感。
就像孩子看到《小鸡逛超市》中的小鸡们在超市内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当下的心情也会跟著书中主角们一起雀跃起来。但看到小鸡们拿了很多零食,却被鸡妈妈制止不能买,而难掩失望情绪时,小小孩的心情也会随之失望与难过。
故事的最后,描述小鸡们看到鸡妈妈煮了大家爱吃的意大利面,并大喊“万岁”时,小孩也会替小鸡们感到高兴。如此,小小孩的内心可以随着绘本的故事情节,与小鸡们一起在负面情绪与正面情绪之间摆荡起伏,最终得以宣泄与净化负面情绪。
>>> 领悟 这是指借着故事角色的遭遇与情境,照见个人的情绪、问题、行为反应等,并以理性的态度面对自我,最后能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采取可行的行动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就像书中的鸡妈妈最后用小鸡们心中“无聊的食材”,为小鸡们煮了一顿意大利面,由此孩子可以领悟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透过读故事过程中这三个阶段的心理历程,孩子的情绪能被同理、抒发,并进而思考问题该如何解决,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3.协助孩子发展解决情绪问题的能力
绘本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有引起情绪的事件,还有主角如何面对事件、如何处理事件和情绪,以及处理方式的结果。当故事具备了上述元素,才具备完整的情绪教育功能。 绘本主角如何面对及处理情绪事件很重要。给孩子阅读的绘本,不少是将动物拟人化,孩子会把自己投射为故事中的主角,学习与模仿主角的态度和行为。因此,选到一本正向面对及处理情绪事件的绘本至关重要。
三、用绘本感受4个情绪历程
父母也要对情绪能力有基础认识,才不会对孩子有不合理的期待。人一出生就有情绪,6到9个月大的宝宝会出现喜怒哀乐等原始情绪,而要能在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则需要后天学习更多的情绪技能才能达成。
从情绪的产生到情绪的处理,一般会经过四个历程:
1.情绪的觉察与辨识
当有情绪时,能不能觉察出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产生,以及辨识是什么情绪、强度有多强。
2.情绪的理解
知道生活中的情境与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情绪,能够了解为什么自己或别人会有某个情绪感觉,即是拥有情绪理解的能力。
3.情绪的表达
完整的情绪表达方式要包含脸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透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期待、需要等。
4.情绪的调节
拥有处理、调整负向情绪的能力。婴儿寻求安全感时,会吸吮自己的手指,以获得自我安抚,就是一种情绪调节的表现。大一点的孩子会受到经验的影响,而学到以深呼吸、说出来或咬指甲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父母的陪伴,与孩子一起读绘本,亲子共享亲密的阅读时光,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疼爱,这种亲密感更是小小孩发展好情绪的重要基石。

蜗牛寄语: Hi!我是蜗牛,一只带着孩子们探寻阅读、艺术、旅行及一切有趣童年的蜗牛。微信关注蜗牛亲子学堂(wx:isnailgogo),及时获取科学教养、绘本共读、亲子出游等优质育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