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乘说
我们心中心法,说白了就是心乘。
这次把这个打七叫心七,有佛七、禅七,我们现在叫打心七。用七天来好好地把这个心敲打敲打、锤炼锤炼,在这个心上面好好地精进用功,实证心的本来面目,叫心七。我们说心乘非常超绝殊胜,有不共的功德和利益。超就是超越一切,胜就是功用殊胜。心乘,是以心为乘。此次打心七,是来追究这个心,心的意义,心的实相。我们宗乘是心乘,有般若乘、金刚乘、密乘、小乘大乘,我们是心乘。心乘,乘是什么意思?乘一个就是承载的意思,像船一样能够载人;第二个乘是能够到达的意思,乘舟乘船可以到目的地;第三个就是符合的意思,就是心与心自己相应。以心为乘,至心实际。分别讲有三纲九目,心乘的九种殊胜,体相用,每个里面又各分三个殊胜。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它是一切法的体相用,它无不殊胜的理由,是一切现象的根本,不管你烦恼也好,快乐也好,觉悟也好,愚痴也好,都是心。整个世界,除了心,没有其它,所以不得不说它是殊胜的。它是唯一的味道,唯一的内容,唯一的价值,佛说它就是唯一的实相。《法华经》所谓“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你说我天天看的红的绿的,看的高的胖的瘦的,看的贫富贵贱种种的差别,这种差别本身也就是心的一种显示而已。这个心看方桌子,你这个心就是方的吗?待会看圆桌子,那你这个方心能看圆桌子吗?不能看。所以一切现象只是心的显现,一切现象本身它没有迷惑住我们心的可能,它无法迷惑真正的心啊!我们的智慧也好,无明也好,要破无明转为般若,也就是要以心来认识心,心它应该认识心,像水一样的,它不会障碍水,空气它不会障碍空气的。我们的心不会障碍心的,也不会迷惑心的。所以同修打坐过程中,喜欢讲有个什么感受啊,有个什么境界啊,看到什么东西。那已经是着相来认心了,起了分别执著。所以,我们说你不要着相!这个腿疼不是腿疼,是心疼,腰酸不是腰酸,是心在酸。所有的一切现象,体相用,全部融归心,这叫做心乘。你说打坐有障碍,这个认识的本身它就是片面的,因为障碍也是心啊,那障碍本身它无法障碍自己,所以障碍的实性它也是空而不成立的。不管世间法也好打坐也好,你说我打坐有难度,有难关,那就是说,你要重新回过头来,迴光返照,提醒自己,是不是着相迷惑了,迷失了心的本来无住的这种大妙性了,妄加分别虚妄地在执取。
通过这几天的修行,大家的心越来越调柔,座上越来越稳固。为什么?因为心调好了,心调好了一切都好了。身体是心的一部分,不要心外见身,着相见身,妄认身为实有,身也是心的相用啊!本来全体是心,却执身与心为二,叫做心外见身。若知身就是心的话,即身与心无别,更与心无碍哦!如果心跟身对立了,法跟身对立了,我们修的法跟它的对境对立了,那这个修的方法本身它就不是圆融的法,也是不具足了义的法。我们天天眼睛开了跑东跑西的,在干嘛,心在做事情,在做什么事情?天天在贪嗔痴里面,就在做贪嗔痴的事情,天天在戒定慧,就做戒定慧的事情。一切都是心,所以,心它本身没有任何界限,没有任何围墙藩篱,没有任何的局限的可能性。要时时认识心:一旦见到相,在相上认识心,那就不着相,对不对。所以,我们讲的心乘,就是以这个着眼点。佛也是这么修心,修心乘的,众生认识它的话,就跟佛的境界一样的,所以《大日经》说“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
心乘,我们称为有九殊胜。一个是体上殊胜,分根道果。心为根,就是它的根殊胜,我们心就是根。我们要修行,修什么,凭什么修?比如她们后勤组要做饭,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吧,没有米,如何下锅做饭?我们如果要修行,要成就,你没有米,没有原始材料,你怎么来做饭,怎么来成就?我们修行的原始材料是什么?做饭的米是什么?就是心本身。所以以心为根,这是根殊胜。第二个以心为道,心是出发点,心它又是个路径,你用心来认识心,这就是通道。修行不是说从一个非心的状态到一个心的状态,是用心来认识心本身,这就是道路,这就是方法,所以方法也是心,所以以心为道,以心为方法,心是起点,心是道路。同样的,果,以心为果,心至大至密,含藏三界,四凡六圣,都是心。三界唯心造么!净土也是唯心净土,法报化,三身四智,都是心的本来的功德显现。所以以心为果,这是果殊胜。我们讲的以心为根,以心为道,以心为果,出发点也是心,方法也是心,最后的结果也是心,那你说还需要干什么么?直接享用好了,这就是如来的一个大秘密藏。我们举首抬腿动脚眨眼说话都是心,就是打瞌睡也是心,而且之外你也不可能再修个不是心的东西,不修也是心,那修的话,就是认识心,就是修了。以智慧来修,这就是我们的心。心是根,心是道,心是果,心是出发点,心是方法,最后心的实相,心的究竟,心的本来面目,是心的果。所以心是根道果。以心为根,这是根殊胜;以心为道,这是道殊胜,这是我们的方法理论,方法论殊胜,根是本体论殊胜。我们本体殊胜,方法殊胜,果,是结果殊胜。
然后是心的相,相也殊胜,样样好,是诞生王子,生在如来家,一不小心就生了个帝王种性,如来种性。为什么是如来种性呢?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来就是通过心来成佛的,我们直接修心,就是直接跟如来的血缘最直接,最亲近!完全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它的相殊胜,以心为禅,以心为密,以心为净。相就是它的体现,体现出很殊胜。我们心就是禅,不用多说,禅就是心印,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当年禅宗一开始推行的时候叫佛心宗,它强调了这个真心实相,以真心来立宗,叫佛心宗。心为密,以心为密,密的意思首先不是神秘的意思,密的意思是实证,我们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冷暖,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要知道就要直接体验,我们心的功德味道要直接用,用的话它就是功德,光是听人家讲而不实证,那还没有显发出来。这种用,这种开发,别人没办法代替你,就是人家无法代替你成佛,在这个意义上称为密,无法直接代替。你拿个苹果在那里吧嗒吧嗒地吃,什么味道,问问你啊,说甜,甜甜甜。再甜,别人只是听到一个甜的字,无法体会你这个感受,所以称为密,你的这个感受,你的这个也就是这个现量的实证,对他人来讲就是密,因为无法直接传递。但也有传递的方法,就是密法,密法它用它的佛菩萨的身口意,直接能够把功德感受传给你,所以说更殊胜了。密一方面无法传递,第二方面你有这种殊胜的这种智慧无碍的功德之后,它可以直接传递,又称为密。所以这个密啊,又是成为妙用了。最后这个密是什么密呢?密就是你无法企及,无法达到,你的心啊,心的本性啊,不可思议,不可执取而得,不可攀援而至,心的极秘密地,无相无作,这也叫密。你知道我有心,你有心,他有心,举手投足,都有这个心,但这个心到底在哪里,是什么样子,我又找不到。这就是心的密。心它有无限可能的灵变性,适应性,它的生发性,它怎么生发,它用空性,它无住的体性才能生发,是不是啊。所以心的这种大空性,这种《金刚经》里面讲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种性德啊,它就是心的体现,也是从某种角度在讲心的秘密地的相貌。以心为净,刚才讲的,睁眼闭眼,都是心啊,除了心之外,没有其它的杂质啊,是不是啊,那不就是心嘛。你要说了,这个桌子不是,这个桌子有点障碍,其实这个桌子也是心!桌子也是心。明白了桌子也是心,这个桌子在我心份里面就纤尘不立,就是净土,是不是啊。虽然是桌子,但很清净,为什么清净?没有桌子相可得。没有桌子相的这种实有的建立而成的障碍,因为其实是我用心来见心。它也是心,我认识它的能力也是心,就是自己照镜子。我们自己照镜子,你看着自己的嘴脸,也无法排斥它,认识它,它跟你是不二的,不是一个,是不二的,又有直接关系的。经云:“心无异境,唯一是实。”所以认识到一切万法都是心的话,就是净土,这就是净土的认识。净,净就是一致、平等、清净、庄严,无障碍,没有掺杂,这就是净。所以你哪天说我的境界里出现了障碍,障碍也是净,也是你的资粮,也是你的心,你认识心的话,你就不好意思说它不是你的心了,更不好意思说是障碍了。心怎么是障碍!你用心在认识心,自己制造的心,心制造出来的本身,它又不可得的。所以,心净则佛土净!以心为净,这是相殊胜的三个。以心为禅,以心为密,以心为净,三大殊胜。
还有就是心的用殊胜,我们心的显用殊胜:以心为戒,以心为定,以心为慧。以心为戒,不打妄想这就是心戒,刚才讲的,什么叫不打妄想,不妄作取舍分别建立,这就是不打妄想,这就是心戒。心戒,以心为戒。以心为定,定者,不颠倒恼乱也,为什么会颠倒,为什么会恼乱,我们在我们心里面迷相取舍,所以才会乱,但你见相即见心的话,没有虚妄的取舍心,见一切的万法都是心的话,就没有得失心,没有颠倒心,这就是定,它不会乱,没有乱的可能 ,乱本身也是种定,你刹那认识它的本质的话,所谓的乱马上就是个妙用了,是心的功能的显发。所以,这个就自然是定了。比如跑到一个场所,四通八达都无有障碍随你行走,都没有什么任何的走不通的地方,就是平等的定。以心为慧,心的体性是空寂的,它的相用又是能够在我们世间的喜怒哀乐,出世间的六度万行,都是用心来推动出来的,着相而求,用它来生烦恼,反过来你知道了真正的这么一个秘密之后,就会正确地使用它。正确地使用它的基础是你正确地认识它,这个认识包含了多方面地用实践、愿力,以前有种种的虚妄的习气,但一旦认识到习气本身也是心也可以是妙用,认知它的话,就不要着相来认识习气,那这个习气就一下子化成你的心法,化成你的净土,化成你的智慧。不认识的话,一边迷惑一边来糊涂造业,还是一个颠倒的凡夫,但一旦不光是相上认知它,性上体质上跟它呼应,互相融通,那一切都成为妙法,这就是心,心乘,我们心密,以心为乘。
我们经常说打坐首先要一切放下,像无事一样的。虽然这么说的,但这个无事,对你来说,一旦起分别要无事,也成了件事。自己还在琢磨怎么像无事人一样?是要做得直呢,还是要表情稍微悠哉悠哉显示得轻松一点?都不是。是认识到一切都是心,认识了这么一个大事因缘。佛法讲,你认识了佛出世的一个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知见。认识了大事之后,就没有其它事了,因为开了佛之知见了!所有其它事都是这一件事,那就叫无事。无什么事啊,无有烦恼事,没有对立事,所以什么叫无事。你说我这个心上还要少想点东西叫无事,那还不是无事。像我们祖师说的,什么叫切忌用力,我用力稍微轻一点,那还是用力了,我分别得稍微悄悄的不要让人知道,那还是在分别,还是在用力。你说我无事,我这个事,心里面不分别,大事不分别,我只分别点小事情,那算无事吧,也不是,还是有事。只要分别一起,就空花乱坠,才起分别,即入阴境,五蕴境,一念回光,还同本得!哦!五蕴也是心光显露,那这个五蕴境当下就消散了成为智慧。所以它又是根,又是道,又是果。既是体,又是相,又是用。所以我们心乘是大殊胜、特殊胜的!
心是什么?心是根、心是道、心是果;心是禅、心是净、心是密;心是戒、心是定、心是慧,这是心乘之殊胜。有为也是它,无为也是它,颠倒也是它,觉悟也是它。自在也是它,不自在也是它。你认识了不自在它的本质那就是自在,你想要装一个自在的话,那迟早还会不自在。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斯为稀有之极稀有,殊胜中最殊胜!
(根据甲午心七开示《福田花雨》整理)
这次把这个打七叫心七,有佛七、禅七,我们现在叫打心七。用七天来好好地把这个心敲打敲打、锤炼锤炼,在这个心上面好好地精进用功,实证心的本来面目,叫心七。我们说心乘非常超绝殊胜,有不共的功德和利益。超就是超越一切,胜就是功用殊胜。心乘,是以心为乘。此次打心七,是来追究这个心,心的意义,心的实相。我们宗乘是心乘,有般若乘、金刚乘、密乘、小乘大乘,我们是心乘。心乘,乘是什么意思?乘一个就是承载的意思,像船一样能够载人;第二个乘是能够到达的意思,乘舟乘船可以到目的地;第三个就是符合的意思,就是心与心自己相应。以心为乘,至心实际。分别讲有三纲九目,心乘的九种殊胜,体相用,每个里面又各分三个殊胜。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它是一切法的体相用,它无不殊胜的理由,是一切现象的根本,不管你烦恼也好,快乐也好,觉悟也好,愚痴也好,都是心。整个世界,除了心,没有其它,所以不得不说它是殊胜的。它是唯一的味道,唯一的内容,唯一的价值,佛说它就是唯一的实相。《法华经》所谓“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你说我天天看的红的绿的,看的高的胖的瘦的,看的贫富贵贱种种的差别,这种差别本身也就是心的一种显示而已。这个心看方桌子,你这个心就是方的吗?待会看圆桌子,那你这个方心能看圆桌子吗?不能看。所以一切现象只是心的显现,一切现象本身它没有迷惑住我们心的可能,它无法迷惑真正的心啊!我们的智慧也好,无明也好,要破无明转为般若,也就是要以心来认识心,心它应该认识心,像水一样的,它不会障碍水,空气它不会障碍空气的。我们的心不会障碍心的,也不会迷惑心的。所以同修打坐过程中,喜欢讲有个什么感受啊,有个什么境界啊,看到什么东西。那已经是着相来认心了,起了分别执著。所以,我们说你不要着相!这个腿疼不是腿疼,是心疼,腰酸不是腰酸,是心在酸。所有的一切现象,体相用,全部融归心,这叫做心乘。你说打坐有障碍,这个认识的本身它就是片面的,因为障碍也是心啊,那障碍本身它无法障碍自己,所以障碍的实性它也是空而不成立的。不管世间法也好打坐也好,你说我打坐有难度,有难关,那就是说,你要重新回过头来,迴光返照,提醒自己,是不是着相迷惑了,迷失了心的本来无住的这种大妙性了,妄加分别虚妄地在执取。
通过这几天的修行,大家的心越来越调柔,座上越来越稳固。为什么?因为心调好了,心调好了一切都好了。身体是心的一部分,不要心外见身,着相见身,妄认身为实有,身也是心的相用啊!本来全体是心,却执身与心为二,叫做心外见身。若知身就是心的话,即身与心无别,更与心无碍哦!如果心跟身对立了,法跟身对立了,我们修的法跟它的对境对立了,那这个修的方法本身它就不是圆融的法,也是不具足了义的法。我们天天眼睛开了跑东跑西的,在干嘛,心在做事情,在做什么事情?天天在贪嗔痴里面,就在做贪嗔痴的事情,天天在戒定慧,就做戒定慧的事情。一切都是心,所以,心它本身没有任何界限,没有任何围墙藩篱,没有任何的局限的可能性。要时时认识心:一旦见到相,在相上认识心,那就不着相,对不对。所以,我们讲的心乘,就是以这个着眼点。佛也是这么修心,修心乘的,众生认识它的话,就跟佛的境界一样的,所以《大日经》说“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
心乘,我们称为有九殊胜。一个是体上殊胜,分根道果。心为根,就是它的根殊胜,我们心就是根。我们要修行,修什么,凭什么修?比如她们后勤组要做饭,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吧,没有米,如何下锅做饭?我们如果要修行,要成就,你没有米,没有原始材料,你怎么来做饭,怎么来成就?我们修行的原始材料是什么?做饭的米是什么?就是心本身。所以以心为根,这是根殊胜。第二个以心为道,心是出发点,心它又是个路径,你用心来认识心,这就是通道。修行不是说从一个非心的状态到一个心的状态,是用心来认识心本身,这就是道路,这就是方法,所以方法也是心,所以以心为道,以心为方法,心是起点,心是道路。同样的,果,以心为果,心至大至密,含藏三界,四凡六圣,都是心。三界唯心造么!净土也是唯心净土,法报化,三身四智,都是心的本来的功德显现。所以以心为果,这是果殊胜。我们讲的以心为根,以心为道,以心为果,出发点也是心,方法也是心,最后的结果也是心,那你说还需要干什么么?直接享用好了,这就是如来的一个大秘密藏。我们举首抬腿动脚眨眼说话都是心,就是打瞌睡也是心,而且之外你也不可能再修个不是心的东西,不修也是心,那修的话,就是认识心,就是修了。以智慧来修,这就是我们的心。心是根,心是道,心是果,心是出发点,心是方法,最后心的实相,心的究竟,心的本来面目,是心的果。所以心是根道果。以心为根,这是根殊胜;以心为道,这是道殊胜,这是我们的方法理论,方法论殊胜,根是本体论殊胜。我们本体殊胜,方法殊胜,果,是结果殊胜。
然后是心的相,相也殊胜,样样好,是诞生王子,生在如来家,一不小心就生了个帝王种性,如来种性。为什么是如来种性呢?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来就是通过心来成佛的,我们直接修心,就是直接跟如来的血缘最直接,最亲近!完全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它的相殊胜,以心为禅,以心为密,以心为净。相就是它的体现,体现出很殊胜。我们心就是禅,不用多说,禅就是心印,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当年禅宗一开始推行的时候叫佛心宗,它强调了这个真心实相,以真心来立宗,叫佛心宗。心为密,以心为密,密的意思首先不是神秘的意思,密的意思是实证,我们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冷暖,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要知道就要直接体验,我们心的功德味道要直接用,用的话它就是功德,光是听人家讲而不实证,那还没有显发出来。这种用,这种开发,别人没办法代替你,就是人家无法代替你成佛,在这个意义上称为密,无法直接代替。你拿个苹果在那里吧嗒吧嗒地吃,什么味道,问问你啊,说甜,甜甜甜。再甜,别人只是听到一个甜的字,无法体会你这个感受,所以称为密,你的这个感受,你的这个也就是这个现量的实证,对他人来讲就是密,因为无法直接传递。但也有传递的方法,就是密法,密法它用它的佛菩萨的身口意,直接能够把功德感受传给你,所以说更殊胜了。密一方面无法传递,第二方面你有这种殊胜的这种智慧无碍的功德之后,它可以直接传递,又称为密。所以这个密啊,又是成为妙用了。最后这个密是什么密呢?密就是你无法企及,无法达到,你的心啊,心的本性啊,不可思议,不可执取而得,不可攀援而至,心的极秘密地,无相无作,这也叫密。你知道我有心,你有心,他有心,举手投足,都有这个心,但这个心到底在哪里,是什么样子,我又找不到。这就是心的密。心它有无限可能的灵变性,适应性,它的生发性,它怎么生发,它用空性,它无住的体性才能生发,是不是啊。所以心的这种大空性,这种《金刚经》里面讲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种性德啊,它就是心的体现,也是从某种角度在讲心的秘密地的相貌。以心为净,刚才讲的,睁眼闭眼,都是心啊,除了心之外,没有其它的杂质啊,是不是啊,那不就是心嘛。你要说了,这个桌子不是,这个桌子有点障碍,其实这个桌子也是心!桌子也是心。明白了桌子也是心,这个桌子在我心份里面就纤尘不立,就是净土,是不是啊。虽然是桌子,但很清净,为什么清净?没有桌子相可得。没有桌子相的这种实有的建立而成的障碍,因为其实是我用心来见心。它也是心,我认识它的能力也是心,就是自己照镜子。我们自己照镜子,你看着自己的嘴脸,也无法排斥它,认识它,它跟你是不二的,不是一个,是不二的,又有直接关系的。经云:“心无异境,唯一是实。”所以认识到一切万法都是心的话,就是净土,这就是净土的认识。净,净就是一致、平等、清净、庄严,无障碍,没有掺杂,这就是净。所以你哪天说我的境界里出现了障碍,障碍也是净,也是你的资粮,也是你的心,你认识心的话,你就不好意思说它不是你的心了,更不好意思说是障碍了。心怎么是障碍!你用心在认识心,自己制造的心,心制造出来的本身,它又不可得的。所以,心净则佛土净!以心为净,这是相殊胜的三个。以心为禅,以心为密,以心为净,三大殊胜。
还有就是心的用殊胜,我们心的显用殊胜:以心为戒,以心为定,以心为慧。以心为戒,不打妄想这就是心戒,刚才讲的,什么叫不打妄想,不妄作取舍分别建立,这就是不打妄想,这就是心戒。心戒,以心为戒。以心为定,定者,不颠倒恼乱也,为什么会颠倒,为什么会恼乱,我们在我们心里面迷相取舍,所以才会乱,但你见相即见心的话,没有虚妄的取舍心,见一切的万法都是心的话,就没有得失心,没有颠倒心,这就是定,它不会乱,没有乱的可能 ,乱本身也是种定,你刹那认识它的本质的话,所谓的乱马上就是个妙用了,是心的功能的显发。所以,这个就自然是定了。比如跑到一个场所,四通八达都无有障碍随你行走,都没有什么任何的走不通的地方,就是平等的定。以心为慧,心的体性是空寂的,它的相用又是能够在我们世间的喜怒哀乐,出世间的六度万行,都是用心来推动出来的,着相而求,用它来生烦恼,反过来你知道了真正的这么一个秘密之后,就会正确地使用它。正确地使用它的基础是你正确地认识它,这个认识包含了多方面地用实践、愿力,以前有种种的虚妄的习气,但一旦认识到习气本身也是心也可以是妙用,认知它的话,就不要着相来认识习气,那这个习气就一下子化成你的心法,化成你的净土,化成你的智慧。不认识的话,一边迷惑一边来糊涂造业,还是一个颠倒的凡夫,但一旦不光是相上认知它,性上体质上跟它呼应,互相融通,那一切都成为妙法,这就是心,心乘,我们心密,以心为乘。
我们经常说打坐首先要一切放下,像无事一样的。虽然这么说的,但这个无事,对你来说,一旦起分别要无事,也成了件事。自己还在琢磨怎么像无事人一样?是要做得直呢,还是要表情稍微悠哉悠哉显示得轻松一点?都不是。是认识到一切都是心,认识了这么一个大事因缘。佛法讲,你认识了佛出世的一个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知见。认识了大事之后,就没有其它事了,因为开了佛之知见了!所有其它事都是这一件事,那就叫无事。无什么事啊,无有烦恼事,没有对立事,所以什么叫无事。你说我这个心上还要少想点东西叫无事,那还不是无事。像我们祖师说的,什么叫切忌用力,我用力稍微轻一点,那还是用力了,我分别得稍微悄悄的不要让人知道,那还是在分别,还是在用力。你说我无事,我这个事,心里面不分别,大事不分别,我只分别点小事情,那算无事吧,也不是,还是有事。只要分别一起,就空花乱坠,才起分别,即入阴境,五蕴境,一念回光,还同本得!哦!五蕴也是心光显露,那这个五蕴境当下就消散了成为智慧。所以它又是根,又是道,又是果。既是体,又是相,又是用。所以我们心乘是大殊胜、特殊胜的!
心是什么?心是根、心是道、心是果;心是禅、心是净、心是密;心是戒、心是定、心是慧,这是心乘之殊胜。有为也是它,无为也是它,颠倒也是它,觉悟也是它。自在也是它,不自在也是它。你认识了不自在它的本质那就是自在,你想要装一个自在的话,那迟早还会不自在。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斯为稀有之极稀有,殊胜中最殊胜!
(根据甲午心七开示《福田花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