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8日记 修辞一种
1月8日
有一种修辞,课堂上好像从来没有学过,也不知道学名叫什么,但是有时候见到,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不知道学名,所以我只能描述这种修辞的特点而给不出准确的定义。其实,这种修辞就是在同一个句子里,把几个词来回来去地使用,只是使用的地方不一样而产生对比、反讽和幽默的效果,一般人看来也就是文字游戏。
先说英文中的例子,好像这样的修辞我在英文中见到的例子多一些。比如,钱锺书到日本讲学,为表示谦虚,对听讲座的日本汉学家们说“You hve the knowledge of my ignorance, I have the ignorance of your knowlede”(对我的无知你们了如指掌,我却对你们的学识一无所知)。在这个句子里面,ignorance和knowledge各被使用了两次,但地方不一样,用于修饰形容不同的主体也不一样,这样一来称赞别人和谦卑自己的效果一下子就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还有一个例子,比如路上看到一个姑娘,远远望去身材窈窕,长发飘飘,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当街就作起白日梦来,越走越近,心也越跳越快,可是到了可以清楚看见姑娘面容的时刻,仔细一瞧,其实这姑娘长得很不怎么样,于是乎大失所望,如梦初醒。这样的经历其实很平常(汉语中有专门描述这样情境的俗话“远看一朵花,近看满脸麻”),而这样的姑娘用英文来形容就是“beautiful, from far; but actually, far from beautiful”,与汉语的描述异曲同工,可见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是,英文中就两次使用了beautiful、far、from这三个词,地方不一样,意思就不同,而且修辞产生的对比和幽默效果似乎比汉语还要强一些。还有就是说人应当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又应该有所专长“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比如银行资金部的同志也应该知道点会计部的业务,但是自己的专长还是在资金上,谈起资金就无所不知等等。另外还读到过这样一句话:“everybody says no pains, no gains, but how about pain without gain?”(人人都说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可要是付出辛苦没有收获怎么办?),就在这一句里,两次使用pain和gain,用以表达作者对“no pains, no gains(通常译作不劳无获)”这样一句老生常谈(cliche)的怀疑,其实天底下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的事情也所在多有,因此这种修辞用在这里多少有点讽刺效果。还有一个堪称经典的例子,就是Max Shulman的佳作“Love is a fallacy”中的那句话“It is, after all, easier to make a beautiful dumb girl smart than to make an ugly smart girl beautiful.(毕竟,把一个笨笨的美眉变聪明点总比把一只聪明的恐龙变漂亮要容易一些)”。每次读到或者想到这句话都会忍俊不禁。最后,是我从丁克家庭想到的,有的人家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现如今贫富差距大了,还有的家庭就是double kids no income,呵呵,胡编乱造,聊发一噱。汉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少一点。最有意思的还是钱锺书的小说《猫》里面有一种说法:平时的日本通,到了抗战的时候都变成了通日本。这里“通”和“日本”各被使用两次,位置却不一样,幽默的效果很明显地突出了。再举两个例子,都没有什么幽默效果,都是对联,但有点意思,也就不再细细分析了。一个是: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另一个是对联,在故宫养心殿看得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其实可能还有很多例子,今天实在想不出来了。
诗曰:修辞从来未知名,
同词异位义径庭。
古今中外理相似,
情色电影不色情。
有一种修辞,课堂上好像从来没有学过,也不知道学名叫什么,但是有时候见到,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不知道学名,所以我只能描述这种修辞的特点而给不出准确的定义。其实,这种修辞就是在同一个句子里,把几个词来回来去地使用,只是使用的地方不一样而产生对比、反讽和幽默的效果,一般人看来也就是文字游戏。
先说英文中的例子,好像这样的修辞我在英文中见到的例子多一些。比如,钱锺书到日本讲学,为表示谦虚,对听讲座的日本汉学家们说“You hve the knowledge of my ignorance, I have the ignorance of your knowlede”(对我的无知你们了如指掌,我却对你们的学识一无所知)。在这个句子里面,ignorance和knowledge各被使用了两次,但地方不一样,用于修饰形容不同的主体也不一样,这样一来称赞别人和谦卑自己的效果一下子就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还有一个例子,比如路上看到一个姑娘,远远望去身材窈窕,长发飘飘,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当街就作起白日梦来,越走越近,心也越跳越快,可是到了可以清楚看见姑娘面容的时刻,仔细一瞧,其实这姑娘长得很不怎么样,于是乎大失所望,如梦初醒。这样的经历其实很平常(汉语中有专门描述这样情境的俗话“远看一朵花,近看满脸麻”),而这样的姑娘用英文来形容就是“beautiful, from far; but actually, far from beautiful”,与汉语的描述异曲同工,可见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是,英文中就两次使用了beautiful、far、from这三个词,地方不一样,意思就不同,而且修辞产生的对比和幽默效果似乎比汉语还要强一些。还有就是说人应当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又应该有所专长“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比如银行资金部的同志也应该知道点会计部的业务,但是自己的专长还是在资金上,谈起资金就无所不知等等。另外还读到过这样一句话:“everybody says no pains, no gains, but how about pain without gain?”(人人都说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可要是付出辛苦没有收获怎么办?),就在这一句里,两次使用pain和gain,用以表达作者对“no pains, no gains(通常译作不劳无获)”这样一句老生常谈(cliche)的怀疑,其实天底下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的事情也所在多有,因此这种修辞用在这里多少有点讽刺效果。还有一个堪称经典的例子,就是Max Shulman的佳作“Love is a fallacy”中的那句话“It is, after all, easier to make a beautiful dumb girl smart than to make an ugly smart girl beautiful.(毕竟,把一个笨笨的美眉变聪明点总比把一只聪明的恐龙变漂亮要容易一些)”。每次读到或者想到这句话都会忍俊不禁。最后,是我从丁克家庭想到的,有的人家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现如今贫富差距大了,还有的家庭就是double kids no income,呵呵,胡编乱造,聊发一噱。汉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少一点。最有意思的还是钱锺书的小说《猫》里面有一种说法:平时的日本通,到了抗战的时候都变成了通日本。这里“通”和“日本”各被使用两次,位置却不一样,幽默的效果很明显地突出了。再举两个例子,都没有什么幽默效果,都是对联,但有点意思,也就不再细细分析了。一个是: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另一个是对联,在故宫养心殿看得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其实可能还有很多例子,今天实在想不出来了。
诗曰:修辞从来未知名,
同词异位义径庭。
古今中外理相似,
情色电影不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