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或者日记
深夜睡不着,因为咖啡导致失眠的症状常有,今天再犯。所以反思的习惯相当重要。虽然总是很难做得到。
夜里想起大一老师反复提起的一本小说,《根》,大二暑假读的,现在约乎只记得讲述的是一个黑人穷尽一生都在逃跑以离开奴隶主的庄园摆脱奴隶身份的故事,结果不知道有没有成功,当时读的感受大致是没啥特别的啊,一个人总在逃走的故事这有什么好让英语老师不下七八次的推荐的。
今天恰好跟闺蜜电联了三个小时,很惊人的通话时间,聊到认命这个词,我初听到觉得完全封建疗毒啊天呐读书都读到这了居然还这样啊,所以大多数人的思想程度水平可见一斑,但后来一经解释,是说是努力之后再接受现实的意思,所谓认命,是面对现状不得已做的屈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从选择的现时承受,也算一种成熟。
然后就突然想到这两点的联系,我所看的那本小说《根》,也就是我很敬爱的老师想要传递的东西,恐怕就是那种不管结果,永远在与命运做抗争的精神力量吧,生命不息,这种对命运的抗争不止,而绝不是精神上的懈怠,对现实生活的屈服或者说是认命。这是一种力量,永不放弃,从一而终,坚定正确的而不管是否和主流文化相悖的信念。
类似的电影也有不少,像《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都带有这种色彩,不同的区别在于,《根》这部小说着重渲染的更是他无数次逃走被抓被惩罚的惨不忍睹但是一旦恢复又计划逃走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过程,其他的这几部电影,似乎还保留着一丝不断抗争决不放弃终有好结果的温情。
其实细思闺蜜的那句认命,还是带着消极的意义的,当然她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她所处的大环境的思想动态的反映了,作为一个还未入世的青年女孩,对事情的认知更多还是停留在听说上耳濡目染上。所以我想说的是,当下小老百姓其实本质上还是带着奴隶性的,最常见的,就是有代表性的欺软怕硬这一奴性的缩影了。
所以这个黑人最终的目标是摆脱不公的命运,为此一生抗争,其实这样的人也不少,每一个革命者,改革者,孙中山,甘地,毛泽东,邓小平,白鹿原里的黑娃都算,就是有一种不屈不饶,一生奋斗的决心和勇气,你若是想要孙文放弃革命,那是断断不可能的,但他又是那么人单势孤,次次失败,又像没有得到神助的愚公,所以他们其实本质上会是单纯的,善良的,干净的,晶莹剔透的。
我知道我是这种类型的人。永远与命运抗争,况且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