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丨乡村古老智慧的活力新生

依山而建,运水而活的村落选址是先民生活智慧的体现,山水在一动一静之间,生活充满诗意。徽人重山水、重风气,对应到建筑上是山水相依,而放到村落之中则是水山融合。张潮在《幽梦影》里曾说道,“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山水放到精神上,则为“灵”,放到视觉里,则为“秀”,这是古村落的山水密码,原始但生动,充满活力。中国有270万个古村落,它们传承了中国人对于“天地”思维的理解,或道、或佛、或禅的精神依托,山水在即生活在,生活在即文明在。这种精神依托,对于现代人来说,情节虚构,但情感真实。

黄山黟县东北部,雷岗山下,距黄山风景区29公里,有一处以徽派古建筑群为特色的古镇,这里是徽派民居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古镇,孕育着深厚的徽文化,这里是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和“桃花源里人家”的宏村。

从上俯瞰,宏村宛如一头壮硕的大牛:雷岗山为牛头,村头古树为牛角,水圳、南湖、月沼分别作为牛肠、牛肚、牛尾存在着,为了使这头牛成为完整的牛,宏村的古人还在绕村河道上建起四座小桥——“牛腿”。这种建筑和水系的完美结合凝聚了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宏村人,也让宏村成为徽派建筑的完美典范。

古村落的形态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纯实用功能的几何组织与拼凑,而是一个充满文化意义的生活环境,它的形象表达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了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证明这一点的是宏村村落选址和典型徽州民居建筑内部结构,似“牛型”的整体村落,体现了徽州地区农耕民族对于牛的崇拜与依赖。或可说,宏村的民居与社会思想来自于农业世界中“牛”的精神图腾的具化。

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2016年,宏村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
传统商业升级或者是商业氛围在中国古村落会形成一种飓风,或多或少的对古镇进行现代化的洗礼。在宏村镇,宏村作为一种标识的存在是放大了徽派文化在传统山水间的思想传承,但从宏村镇的整体来看,除去宏村之外,还有屏山、塔川、庐村等错落有致的古建筑聚落,可似乎,我们只认为宏村镇即是宏村,宏村也即是宏村镇。

任何观念与感观所带来的认知效果是直接的,在面对与黄山相距30公里的徽文化聚集地,我们似乎更加认可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景区”。与镇内其他村落相比,我们的这种感观与在“世界文化遗产”评比中宏村获得的评价一样:“宏村是非常和谐地利用当地自然山水,在儒家文化与徽派当地文化思想影响下的东方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的代表,是独一无二的”。

迄今为止,宏村镇或者是宏村景区内大部分民居建筑所有权依然是当地居民,在经历了贫困与落后的徽州人更加懂得怎样去丰富自身。徽州出徽商,徽人出工匠,在我们看来这一切不过都是生存以及生活为前提的突破。古村有着古老的智慧密码,怎么去开启新时期的大门,还是要看我们对于“新”的理解是什么。


当然,现阶段宏村镇宏村景区依旧代表着最直接、最纯粹的徽文化,她被誉为是中国的画里乡村,是青年人热爱的徽州小镇、是艺术学者不可缺席的文化盛宴、是传统文化最美的承接地,也是山水文明孕育下的古村活化石。

2000年,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宏村得到了世界的认可,2003年,国家公布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名单,宏村赫然在列,接着宏村还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5A级景区。

宏村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瞩目,人们开始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只为一睹最美乡村风貌。然而对于这样一座古镇来说,它的交通路网是不甚发达的,到现在为止,通往宏村只有一条盘山省道。但是他又是中国商业化最重的古村落,上文提到宏村古民居中大多为原住民自持,而相对的景区管理在与其他古村景区对比之下,简单而落后。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34年前,宏村景区自主成立旅游机构,“官宅承志堂”以县旅游局景点的名义向游人开放。据宏村人说,门票收了10年,但村里人没拿到一分钱。1994年,宏村有过三次向县级政府寻求成立规范的旅游专门结构,又不了而终。与之相对应的是,距宏村15公里的西递,自有景区的村办公司办的如火如荼,而被嘲笑为“老实”的宏村人仍等待上面的批示,这个批示始终没下来。

宏村人最骄傲的是这些全部是来自祖先手工劳动的创造:始建于南宋,在元末明初,宗族长汪思齐为村庄屡遭大火而头疼不已,他妻子胡重走遍全村,设计了水系图纸,将河水引入旱村,建成月沼,全村四通八达的水系也是人工挖成,最后流入的南湖更是全村人的劳作,整个宏村因此带着宏村人的灵气。


“宏村老祖宗建了宏村,现在宏村人要搞旅游,把宏村介绍给世界”。每一件事物的发生与发散都有着既定的环境,这是我们正确看待世界的特定观念。对于宏村来说,历史中的“徽”与时空中的“困”,都是宏村在面对世界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阻碍。我们通常把阻碍当作是实现梦想的路,而这个将宏村介绍给世界的梦想,走了30年。

宏村作为历史给世界的馈赠,不应只是隐在深山的瑰宝,应该行走在时代的潮流中,为时代喝彩,继续见证时间的兴替,让宏村人有梦想,让世界有宏村。
2000年上映的电影《卧虎藏龙》将宏村这一幅自然古朴的画卷呈现在世人眼前,优美线条勾勒的轮廓,塔川村红艳艳的枫叶,成了各色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先后又有电视剧《苏乞儿》和《武林外传》等著名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2016年,黟县启动四大特色小镇建设,宏村以其古朴的风景和浓厚的徽文化成为打造艺术小镇的重点。早在2007年,由北京新时刻文化与黄山市中权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宏村秀里影视基地,为宏村发展艺术特色架起了桥梁。未来将按照“国际艺术风情小镇、国内摄影写生产业示范平台、皖南艺术交流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发展定位,打造集“人文、艺术、品质、生态”于一体,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融合,国际化与本土化交相辉映的艺术小镇。

宏村艺术小镇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徽州文化,遵循“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坚持“传承、保护、利用”的宗旨,围绕摄影、写生两大群体,完善村镇功能,健全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积极将宏村艺术小镇打造成为全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旅游交流社区。
从黄山景区顺着蜿蜒的省道,沿途原生态的徽州乡村,景色宜人。然而近年来,宏村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追求经济效益而非持续保护的现状将宏村推向古镇发展的风口浪尖。

对于宏村要打造艺术特色小镇的构想,若要使之不成为空想,遵循生态的村落密码、尊重徽文化的根底、尊敬徽州人内心的田园需求或可是我们现在要遵从的规则。商业化是历史发展唯一的选择,徽商或者徽州心理中行走江湖的心性都决定着以“生活、生存”为主才是宏村所以伫立的历史根源。我们或许会批判为什么要在世人心中的桃花源里运作着厚黑的商品交易、人心不古,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前几十年里宏村所经历过的低谷以及古村落的危险现状。那么现在的宏村,走出半生归来依旧是少年的心态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释放,它关乎生活,也关乎你我。
我们能做的,唯有期待宏村在时代潮流中涅槃,从岁月走过,仍能保持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