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高考时
查看话题 >那年高三:一场被摄影机注视的成人礼
2016年5月的一天,天气预报说南京的雨还要下上个十来天,那差不多天晴的时候,就是开始高考的日子了。
来自玄武区新世界中心写字楼39层投资公司30岁的张先生吐了一口烟,管我毛事,我在整理客户资料。
是。对于所有的80后来讲,如今夏天的这个时段,只是一段上下班时出行不太方便的梅雨季节,潮湿点,霉味重了点,别无他事。
但是朋友,你还记得你曾在堆积到三十厘米高的课本后面狂背“林则徐销烟”的那段日子吗?
十几年前的今天,刚开始学会抽烟的这位张同学,还有十天你就要走进一间考场,这将意味着你一段疯狂时代的结束,那个时代叫

有人浑浑噩噩就过了来,有人一辈子不想回忆,还有人自虐,也虐我们,周浩,这个新华社的前摄影记者,拍摄的影片两度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这部同样是纪录片的《高三》,也拿下了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人道奖纪录片奖”。周浩在2004年扛着一架摄影机,走进福建省武平县西南风的西山脚下的武平一中,在高三七班,开始了一段为时一年的跟踪拍摄。
当时整个教室的画风,是这样的。

但也许这就是你这辈子和最多书接触的时光。
好学生林佳燕在用“4 in love”的《一千零一个愿望》激励自己,“4 in love” 是什么,就是杨丞琳出道时的组合。现在早解散了。

在背d性,

差生躲在宿舍抽烟,

每一个高三的主题班会都是一场营销大会,班主任王锦春教语文,也是流行歌曲爱好者,经常用歌词勉励大家,歌品不俗。
比如这首,文章的《三百六十五里路》

孩子们的慷慨陈词也确实发自肺腑,



差等生钟生明深得王老师音乐素养真传,有话要说,

都让“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熟读水浒的差等生钟生明又有话要说,

班会结尾,王锦春老师最后陈词,也是流行音乐接龙的高潮,老师打开录音机背景音,全班开始大合唱,齐秦,《狼》,


荒诞吗?老罗当年为了进新东方任教,狂k书的时候,在书桌旁放了一沓《读者》,学不下去的时候,就翻两篇鸡汤文章给自己打鸡血。回头看羞耻感猛增,从此不再斜睨安利产品。
十几岁的年纪,熬不下去的时候,萨特比不上宋公明。
动员班会结束了,全班群情激昂,拼了几天。
然后,一个深夜,有人爬学校围墙,包夜上网。
C'est la vie


普通学生的唯一放风地是教室外走廊,

晚自习时在有水汽的窗户上作画,

杂志也是消闲佳品,

那个时候红极一时的杂志是——

穿森马。同期潮牌还有真维斯、美邦,

长得好看的确实都谈上了恋爱。你是不是后面那个吃泡面的孤独身影?


武平一中的那届高三从2004年秋天开始,那一年印尼遭遇大海啸,全国募捐。前一年,是非典。再前一年,是中国第一次打进世界杯。
高三依旧继续。
语文老师就是语文老师,华语歌曲时间结束,开始诗词情怀,

接着温书,

背历史,真的在背“虎门销烟”了,

背政治,

背地理,

也永远在担心数学过不了,

优等生激励自己的方式是写日记跟自己对话,把自己狠逼,



咬紧牙,闭上眼睛,纵身一跳。
“敢笑黄巢不丈夫”的钟生明因为通宵包夜上网被学校处分,喊家长,记过。摔门走开,穿着那年正夯的阔腿牛仔裤,跑进校园深处。



那一年,他玩的网游叫“大话西游”,

也有受不了出逃的人。张兴旺给王老师留了一封信,走了,


班主任王锦春买了一张火车票,去厦门找他,两人站在一条小河边谈心。

王锦春说还有十来天,你不要怕,不要放弃。
一个会骂“娘“和“鸟”的班主任,王锦春,武平一中高三七班班主任,教语文。

激情澎湃,幽默风趣,快嘴直肠,


但又完全细腻,顾及不同孩子的性格,情绪。农民出身的家长听着王锦春说“你小孩心理素质不好,不要多说他”,似懂非懂,又紧张感激。


日子过的很快,王锦春依旧用北方的狼鼓励孩子们,让他们“咬紧冷冷的牙”。
转眼各种模拟考就开始了。

也拍毕业照了,



逃走又回来的张兴旺调整好了心态,准备重新开始,已经走了很多地方,接下来的十几天也只能走下去。

2005年6月7日,高考日正式开始。豪放派代表诗人王锦春把高三七班全体召集到食堂,继续他的狂词动员大会。





两三天的高考日飞速,最后一门科目终于考完。
大部分孩子彻底放松,告捷。

也有伏在同学肩头哭的姑娘。

但无论怎样,当最后一天考试收卷铃响起的那一刻,整个高三,彻底终结。
成绩好但是性格内向的林佳燕发挥不好,她对妈妈说,“我考的不好,但我不会去自杀的。”
2005年的9月,王锦春迎来了他又一批的高三学生,他依旧把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念给这些孩子们共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小明站在牯岭街街头,对小四说,“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然后小四拔出刀,向小明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