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淡水其人其事
因课程需要,来到淡水捷运站(这个每次旅程的起点),寻觅人家采访。
饱食之后,就开始坐在淡水河岸犯食困。想到上午为了采访一位老人,跟上了接驳车,就这么被颠颠簸簸地带到了山沟沟去。接驳车会转进山间小路,看有没有人要上车,然后再倒车出来,继续颠簸,颠簸地让人想吐。
下午的采访简直鸡同鸭讲,到后来都忘了要采访什么,只是觉得这么听听故事也颇有趣。
A. 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个题目有点矫情,不过这位九十多的老伯也许就是这么想的。
老伯一边撒着面包屑,一边跟我说,“我这样"啧啧啧",这些麻雀就会过来。”
“你经常来,它们认识你吗?”
“不是不是,我是外省人。”
“哦~那我也算是。我也是大陆来的。”(谈话就这么鸡同鸭讲地转到了这个话题。)
老伯说自己是阿兵哥,在台湾开战车开了几十年。
“战车你看到过吗?你肯定不知道。”(就是坦克来着。)“你不知道”是老伯最常对我讲到的话,每讲到一个新的故事,他都会加一句“你不知道”。他说的我其实都晓得,但真的晓得吗?听过坦克、看过坦克、坐过坦克、开过坦克的人知道的坦克很不一样吧。
老人家总对过去的某段记忆特别清晰,特别详尽,,而对正在发生的、近在发生的一带而过。
他说自己会讲各地方言(阿兵哥们和眷村人的才能)。他说一个南方来的兵称呼一个北方来的兵“老板”,被抽耳光的故事。最后才知道要改口叫“掌柜的”。
他说他最喜欢油菜花,每次看到菜花就想到家乡。(他是安徽人哪)
他说他在上海住过几年,四川北路,虬江路,外白渡桥,他都认识。(直到最后,好像也没和他说明白我是交换生。还以为我没怎么在上海待过。)
他塞给我四个柳丁,还让我边吃葡萄边听。老伯把他过去作为外省人的辛酸体会变成了对我这个独在异乡姑娘的关怀。他老提醒,这里天气不比大陆,要多穿衣服;一个人晚上不要出去,危险;要学点台语,这样不会被在地人欺负,,,
真不知道该怎样回应这份浓厚的、朴实的、已不太常见的感情。希望以后还能在淡水河岸看到你的身影,跟你聊聊,给你祝福。
B. 采访与被采访--推销与被推销。
此处奇人之奇,让我大开眼界。紧接着老伯,我遇上了一对青年男女。
刚开始聊,觉得挺上路的。可说着说着,自觉从采访者变为被访者,从推销者变为被推销者。(足见人际间的圆场话和能言善辩已被滥用到不值得信任。)
一开始,她说正在做一些网络营销的生意,想问问大陆的情况和大学生的想法。直到她拿出了道具,我才彻悟,不过也更有兴致一探究竟,乐趣无穷。
现场小实验开始。她拿出两个塑料小杯,一小块泡面放在一个杯子里(类比我们消化的食物),然后倒入一种黑水(类比食物中的有毒成分、致癌物质),然后面就变色了。紧接着,要推销的产品终于出现,是一种健康饮料,说是有抗氧化功能。当这种淡紫色的饮料倒入后,面开始恢复了原来的颜色,杯子里的液体颜色也减淡很多。
然后她就开始讲他们的网络直销模式,然后讲公司是美国的,如何合法,产品如何得到认证,加入的话如何简单又好赚。。。在她如此践踏我界限的情况下,我也实在难耐,不过最后还是很虚伪地说了句,“你们的模式很有趣,不过我自己不太有兴趣,也许会向同学推荐。8888888888 ”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万恶之事啊,网络直销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何况是我主动找人家聊,具有敏锐商业头脑的朋友们怎么能错过呢。但好像总能从里面看到蠕动着的、扩张着的欲望,令人毛骨悚然。
**美丽的淡水河畔啊,因为这些被诉说的和没被诉说的奇人奇事,让我更对你着迷了**
饱食之后,就开始坐在淡水河岸犯食困。想到上午为了采访一位老人,跟上了接驳车,就这么被颠颠簸簸地带到了山沟沟去。接驳车会转进山间小路,看有没有人要上车,然后再倒车出来,继续颠簸,颠簸地让人想吐。
下午的采访简直鸡同鸭讲,到后来都忘了要采访什么,只是觉得这么听听故事也颇有趣。
A. 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个题目有点矫情,不过这位九十多的老伯也许就是这么想的。
老伯一边撒着面包屑,一边跟我说,“我这样"啧啧啧",这些麻雀就会过来。”
“你经常来,它们认识你吗?”
“不是不是,我是外省人。”
“哦~那我也算是。我也是大陆来的。”(谈话就这么鸡同鸭讲地转到了这个话题。)
老伯说自己是阿兵哥,在台湾开战车开了几十年。
“战车你看到过吗?你肯定不知道。”(就是坦克来着。)“你不知道”是老伯最常对我讲到的话,每讲到一个新的故事,他都会加一句“你不知道”。他说的我其实都晓得,但真的晓得吗?听过坦克、看过坦克、坐过坦克、开过坦克的人知道的坦克很不一样吧。
老人家总对过去的某段记忆特别清晰,特别详尽,,而对正在发生的、近在发生的一带而过。
他说自己会讲各地方言(阿兵哥们和眷村人的才能)。他说一个南方来的兵称呼一个北方来的兵“老板”,被抽耳光的故事。最后才知道要改口叫“掌柜的”。
他说他最喜欢油菜花,每次看到菜花就想到家乡。(他是安徽人哪)
他说他在上海住过几年,四川北路,虬江路,外白渡桥,他都认识。(直到最后,好像也没和他说明白我是交换生。还以为我没怎么在上海待过。)
他塞给我四个柳丁,还让我边吃葡萄边听。老伯把他过去作为外省人的辛酸体会变成了对我这个独在异乡姑娘的关怀。他老提醒,这里天气不比大陆,要多穿衣服;一个人晚上不要出去,危险;要学点台语,这样不会被在地人欺负,,,
真不知道该怎样回应这份浓厚的、朴实的、已不太常见的感情。希望以后还能在淡水河岸看到你的身影,跟你聊聊,给你祝福。
B. 采访与被采访--推销与被推销。
此处奇人之奇,让我大开眼界。紧接着老伯,我遇上了一对青年男女。
刚开始聊,觉得挺上路的。可说着说着,自觉从采访者变为被访者,从推销者变为被推销者。(足见人际间的圆场话和能言善辩已被滥用到不值得信任。)
一开始,她说正在做一些网络营销的生意,想问问大陆的情况和大学生的想法。直到她拿出了道具,我才彻悟,不过也更有兴致一探究竟,乐趣无穷。
现场小实验开始。她拿出两个塑料小杯,一小块泡面放在一个杯子里(类比我们消化的食物),然后倒入一种黑水(类比食物中的有毒成分、致癌物质),然后面就变色了。紧接着,要推销的产品终于出现,是一种健康饮料,说是有抗氧化功能。当这种淡紫色的饮料倒入后,面开始恢复了原来的颜色,杯子里的液体颜色也减淡很多。
然后她就开始讲他们的网络直销模式,然后讲公司是美国的,如何合法,产品如何得到认证,加入的话如何简单又好赚。。。在她如此践踏我界限的情况下,我也实在难耐,不过最后还是很虚伪地说了句,“你们的模式很有趣,不过我自己不太有兴趣,也许会向同学推荐。8888888888 ”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万恶之事啊,网络直销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何况是我主动找人家聊,具有敏锐商业头脑的朋友们怎么能错过呢。但好像总能从里面看到蠕动着的、扩张着的欲望,令人毛骨悚然。
**美丽的淡水河畔啊,因为这些被诉说的和没被诉说的奇人奇事,让我更对你着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