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大家和你都一样。
前几日浏览知乎,看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你见过的最奇特的体质是什么?“听到一段悠扬的音乐可以浮现出对应的场景,看到花的名字仿佛就能闻到一股花香...”有人如是说。我才知道,原来语文书里“通感”的修辞手法不是文人的矫情造作,而是真实地存在于世界上的呀。
听说,
具备通感这种能力的人,往往有着成为作家、艺术家的潜质。
一瞬之间,有那么一点小羡慕,又有一点小失落。羡慕在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失落在自己好像没什么特别之处。
我也曾幻想过,如果我有一样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是否一切都会改变,抑或是维持原状?这似乎是个伪命题。得到意味着失去。“我”依旧是“我”,也许和“现在的我”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我时常会有一种感觉,当下的每个人都在试图be the unique one,给自己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为什么一定要刻意追求某种“奇特”呢?我们是否一直在欺骗自己?我们之所以存在,就是独一无二的。基因的排列组合,塑造了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所以,人们也许并不是执意那样做,也许仅仅是为了享受被纪念的成就感,证明自己的存在感,顺便掩盖被遗忘的孤寂感。这说明了什么?人类终究摆脱不了群体性,归根结底还是想要得到群体的认同。这同时也是个体评判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从宏观的层面来看,这世界上的所有,原本就是具有普遍性的。大树的叶子与枝干,河流的分支与交汇,神经元的散布与联结...个性与共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看似新鲜亮丽的外表下依旧保留着最为原始的核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很难做到时刻follow the trend and make a difference,但是我们可以choose what we want and try to do it.
最后,我重新思索了一下。如果看到美食图片就能闻到饭菜香味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通感”的奇特体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