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忽梦少年事(三)
总是做梦,梦到一些模糊的场景。所有具体的目标丧失了,只有漂浮着的感觉,在我看来只有这种感觉,不连贯而美丽的场景才是意义本身,至于一切目标野心都只是人生的枷锁。
2011年韩寒出了独唱团,我在王玄博家看到这本书,里面的好几篇文章我都记得。我还在王玄博那里借了一本《挪威的森林》,那本书我一共看过两遍半。村上春树说:死亡不是作为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永恒。
小的时候看到的星空,我家楼后夕阳中的树林,落雨的时候,或者一个早上,秋天淡泊的空气。这些是我认为美的东西,我经常迷失在这些场景里,也迷失在自己的幻想里。
我不知道这算是美的启蒙还是什么。还包括我喜欢给人以哀愁的东西,我会在脑海中反复的体会一个作为悲剧的结尾的悲伤场景。
我喜欢人多,但是我并不喜欢和人直接相处,我喜欢作为一个旁观者,受到他们的喜乐所感染。我喜欢一个人去人多的地方,但不是为了和人相处,也不是为了理解他们,我只是惊异于人群本身的感染力,我觉得这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幸福,每个人都和朋友趁夜色里歌舞。
我喜欢的不是具体的人群,我不想去了解这些人生的悲喜,更别提人心复杂我最是厌恶。我好像只是喜欢这么一个概念,他们指向一个短暂的美好的想象。
我喜欢女生好像也是这样,我仅仅是喜欢一个印象,姑娘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姑娘这个词就是一片广袤的想象空间。初中是一个年代,一个抒情的年代。我总想起我坐在浴室地板上,水从头上落下,一个小窗户透露一点光,明暗交错。那时候我正在发生神奇的变化,我有一双好奇的眼睛。
那个年代我用一些比喻来描绘我理想的人生。
是黄昏,是没命的狂奔。
我们没法追求永恒的东西,但我们可以追去一个极致的瞬间,我们可以追求一种激情。一个瞬间我们的生命如此绚烂。黄昏是我对理想的死亡,也是理想的生命的比喻,在这种观念里,人生的哲学意义不重要了,我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是伟大的or有意义的or并非碌碌无为的,我所在意的是生命是否是美的。那种接近死亡的生命的极致飞扬。
此前我对生命的理解一直是尝试使用理性,逻辑,对于一个为什么问题的回答。事实上我只是一直在找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我想生命必须有一个意义,我的一切烦恼都源自于此。
但是当我意识到生和死在概念上 抽象的紧密性,这种紧密性变得更加直观。这是一种抽离的情感。我感觉到死亡是如影随形的,但我不再将它视之为一种威胁,一种绝望,一种虚无,我把它看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如同新生,我对所有事情的态度不一样了,他直接改变的是我的一切经验,客观
噗有事不写了
2011年韩寒出了独唱团,我在王玄博家看到这本书,里面的好几篇文章我都记得。我还在王玄博那里借了一本《挪威的森林》,那本书我一共看过两遍半。村上春树说:死亡不是作为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永恒。
小的时候看到的星空,我家楼后夕阳中的树林,落雨的时候,或者一个早上,秋天淡泊的空气。这些是我认为美的东西,我经常迷失在这些场景里,也迷失在自己的幻想里。
我不知道这算是美的启蒙还是什么。还包括我喜欢给人以哀愁的东西,我会在脑海中反复的体会一个作为悲剧的结尾的悲伤场景。
我喜欢人多,但是我并不喜欢和人直接相处,我喜欢作为一个旁观者,受到他们的喜乐所感染。我喜欢一个人去人多的地方,但不是为了和人相处,也不是为了理解他们,我只是惊异于人群本身的感染力,我觉得这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幸福,每个人都和朋友趁夜色里歌舞。
我喜欢的不是具体的人群,我不想去了解这些人生的悲喜,更别提人心复杂我最是厌恶。我好像只是喜欢这么一个概念,他们指向一个短暂的美好的想象。
我喜欢女生好像也是这样,我仅仅是喜欢一个印象,姑娘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姑娘这个词就是一片广袤的想象空间。初中是一个年代,一个抒情的年代。我总想起我坐在浴室地板上,水从头上落下,一个小窗户透露一点光,明暗交错。那时候我正在发生神奇的变化,我有一双好奇的眼睛。
那个年代我用一些比喻来描绘我理想的人生。
是黄昏,是没命的狂奔。
我们没法追求永恒的东西,但我们可以追去一个极致的瞬间,我们可以追求一种激情。一个瞬间我们的生命如此绚烂。黄昏是我对理想的死亡,也是理想的生命的比喻,在这种观念里,人生的哲学意义不重要了,我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是伟大的or有意义的or并非碌碌无为的,我所在意的是生命是否是美的。那种接近死亡的生命的极致飞扬。
此前我对生命的理解一直是尝试使用理性,逻辑,对于一个为什么问题的回答。事实上我只是一直在找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我想生命必须有一个意义,我的一切烦恼都源自于此。
但是当我意识到生和死在概念上 抽象的紧密性,这种紧密性变得更加直观。这是一种抽离的情感。我感觉到死亡是如影随形的,但我不再将它视之为一种威胁,一种绝望,一种虚无,我把它看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如同新生,我对所有事情的态度不一样了,他直接改变的是我的一切经验,客观
噗有事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