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之间看吴派系列之(十四)——《仇英评传》新书即将首发暨吴晓波苏州书友会
![]() |
引言
林家治老师《仇英评传》即将与读者见面,这是林老师公开出版的第三本有关仇英的专集。距前一本出版仇英的书长达十年之久,光阴荏苒,林家治老师辛勤研究、笔耕不辍,笔者也曾陪林老师去仇英的老家考证资料,直至如今即将与大家见面,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抢鲜来一睹究竟~
![]() |
摆动的彩球
明·《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评传》全书总共十八个章节,以明代苏州府社会、文化背景开篇,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一副欣欣向荣、万马奔腾的繁华景象。
“当时苏州经济、文化的许多方面远远超越诸多地方,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重心之一。特别是苏州传统的丝织、刺绣、缂丝、制扇、玉刻、木雕、髹漆、造园、书画及装裱等手工业兴旺发达,引人注目。”
▼
![]() |
明版·《清明上河图》笔下的苏州府
全书从仇英迁居苏州开始讲起,每个章节层层推进,深入浅出的描述和分析了仇英的一生,以及他的艺术成就历程。
《仇英评传》前半部分,主要细数了他的人生轨迹。
仇英出生在太仓,父亲应是位老漆匠,仇英七八岁时就追随父亲学手艺。随着时间推移,仇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漆匠。
十五六岁时,喜爱绘画的仇英,来到了苏州桃花坞。机缘之下,结识了比他大三十多岁的文徵明,在文徵明父子的指导下,逐渐走向专业的绘画道路。
文徵明和仇英共绘《摹李公麟莲社图》
--人物是仇英所画,字是文徵明所题
经年累月,仇英的绘画水平不断提升,文徵明又介绍他拜周臣为师,更加系统的学习绘画。人至中年,绘画技艺逐渐有了建树,他也四处客居在富家、收藏家的家中,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绘画造诣也更加提升。
![]()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到了《仇英评传》的后半部分,则主要评述了仇英的艺术成就。他的长卷系列、历史故事画、摹古与创新以及他难得的花鸟画。另外还有一些有关他的考证,例如与唐寅的异同、他的故居等等。
![]() |
明·仇英《双钩兰花图》
林家治老师从事中国美术史与吴门画派史研究四十余年,辛勤研究,笔耕不辍。2008年,撰写出版的《民国商业美术史》被评为年度“全国十本最佳艺术类书籍”;2015年编写出版的《林家治吴门画派研究论文选集》获苏州第二届金圣叹文艺评论奖一等奖。著作颇丰,不胜枚举。
《仇英评传》新书刚刚出版不久,就被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入馆藏。
清华美院教授陈瑞林先生,特意为本书写了序言,后期我们会转载公布,现摘录几句如下: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林家治先生出于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多年坚持吴门画派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绩。
展读林家治先生新著《仇英评传》,感觉作者的吴门画派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陈瑞林(清华美院教授)
仇英是我国美术史上、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过去的这十几载,林家治老师反复认真考查了仇英的相关资料,发现了一些新材料,纠正了一些老看法,总结了一些新成果,故而此书的出版显得尤为必要。
![]() |
林家治老师在昆山市档案馆考证仇英资料时摄
现摘录一些林家治老师在本书出版之际,所写的段落,其中包含了林家治老师撰写本书的期许:
《仇英评传》起码有三个方面值得读者关注。
第一
颠覆了原来的有些结论
让我们走得离仇英更近
![]() |
例如大家熟知的,文徵明曾邀仇英绘制《二湘图》,两次试画未成功,文先生只得自画。画史上和历代史论家都如此评定。是否真是仇英没有画好?作者经过严密分析,在书中做出了于此迥然不同的结论。
![]() |
明·文徵明《二湘图》
第二
发现了一些新资料、新证据
帮助我们对仇英的认识引向深入
上海博物馆引荐了由私家收藏的一封仇英亲笔书信,这是首次披露的仇英手札,作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十分珍贵。
仇英写给翰川翁的手札
另外,仇英来苏州定居后的居住地,也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却从无音讯。在《仇英评传》里,作者根据文史工作者的介绍,做了深入调查研究,虽然不能做出决断,也是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
对仇英研究进行了新的总结
扩大了研究范围和领域
例如,过去对仇英是否参与春宫画活动提及很少,常常是浮光掠影。这次,按章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书里也做了专门介绍。
![]() |
明·仇英《修竹仕女图》
过去对仇英与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够,这几年,作者多次去嘉兴考察,与嘉兴的专家们深入探索,获得了大量珍贵资料,使本书更加充实、丰满。
![]() |
明·仇英《水仙腊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本书提供了许多资料,纵观全书,图文并茂,读来生动鲜活,受益匪浅~
吴晓波书友会暨新书发布会
![]() |
艺术源于生活,明堂一直在追求最生活的艺术,追求在当下的生活中体验茶香、书香、熏香和心香。
至此,吴晓波苏州书友会·明堂站挂牌仪式将于10月28日在吴晓波苏州书友会和明堂修习社共同挂牌成立。明堂将定期进行读书晚自修,在当下,一起修身养性,弘扬一脉文明。当日,林家治老师的新书《仇英评传》发布会也将同时举行。
银色金属分割线
〈END〉
写在最后 衣夕
笔者仍清楚的记得,曾陪林家治老师去昆山等地考证仇英资料的情景。春末,细雨微寒,已至古稀之年的林老师顾不上天气的差劲以及身体的不适,辛勤的奔走在研究之路上。新书出版,这是一位学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还望大家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