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诺奖作家
查看话题 >川端康成:用文字讲述美的人
川端康成给了我对日本最初的想象,存在于想象中的,是白雪皑皑的雪国,是千年的古都,是仿佛被遗忘在大海中的伊豆半岛。他笔下的日本似乎从一个古旧的时代款款由书页中走出来,娉娉袅袅,没有光怪陆离,也没有浓妆艳抹,却丝毫不单调,比起白描还多了几分雅致的淡彩。后来我对于京都的喜爱多半也来源于此,在这个被时光精雕细刻的旧都城里,日本文学中古典的美与哀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现实中的映照。 川端康成永远在追寻着美,在命运荒诞的玩笑中用美去与悲哀作抗衡,于是他很多悲哀的故事都被笼罩在唯美的自然风物之下。我看川端康成是从看《千只鹤》开始的,到现在已经过了许多年。如今故事情节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而那些描绘得细致入微的细节却一直印在脑海。原本只是作为道具出现的物品,最后竟变得比故事本身更让人记忆犹新。白鹤翩然起舞的千只鹤包袱皮,古拙的茶碗,简朴的纸拉门,似乎随时能把人带回到一个安然静谧的茶会。然而《千只鹤》讲述的却并不是一个像茶道一样单纯的、毫无杂念的故事。这是川端康成的作品很吸引人的地方,在讲述一个丑恶的或者是悲哀的故事的时候,会在另一边讲着很美的东西,美在他的书里变成了对抗悲哀的力量。这种情况在《雪国》里体现得更为明显。《雪国》的最后,川端康成同样是在发生了火灾,叶子的生命将要陨落的时候,另一面酣畅淋漓地描写着岛村头上璀璨的银河。 “银河的亮光显得很近,像是要把岛村托起来似的。当年漫游各地的芭蕉,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所看见的银河,也许就像这样一条明亮的大河吧。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惊叹不已。” 这一幕一边是深邃的亮光,一边是吞噬的火光;一边是自然的永恒与美,一边是叶子生命的短暂与悲哀。最后叶子从楼上坠落,银河也就“好像哗啦一声,向他(岛村)的心坎上倾泻下来”。正如《千只鹤》的最后,文子亲手摔碎的志野陶,也许也或多或少地暗示了不愿罪孽深重的文子将让自己的生命如同这只茶碗的生命一般在某一刻戛然而止。美好的景致、物件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拥有了与人物命运相通的灵气,而这些美也更能引发出对他作品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生的同情与哀叹。就像川端康成在诺贝尔奖获奖词《我在美丽的日本》中所说的那样,“美的感动,强烈地诱发出对人的怀念之情”。 川端康成对美的追寻也许是来自对自然的美的追寻。纪录片《我想见的那个人》记录了川端康成的一段话:“如今的小说家能细心观察自然的人是比较少的,反倒是作词家和俳句诗人在这么做。因此在我的小说当中我也用自然描写的方式,把那些人们觉得'这一定不是真的'的地方,变得相对比较真实。”在《花未眠》里他同样讲到“自然的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于是寻找着自然的美的川端康成可以在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可以看着京都日暮的天色,想到一只名茶碗上黄昏般的釉色,可以在诺贝尔奖的获奖词里讲着俳句里的春夏秋冬,月亮与雪,讲着茶室壁龛里的插花,一直受《源氏物语》影响的川端康成,由始至终都在用文字讲述着传统的美学体验。
© 本文版权归 winnieHAN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