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笑》读后感
题外话,刚刚去查《普宁》忘记了里面俄国老教授的名字,发现《普宁》的译者是梅绍武先生,然后觉得梅绍武这个名字很耳熟,在百度百科,发现梅绍武先生是梅兰芳先生的儿子,我国著名的翻译学者。我自己以后的读研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翻译是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去同济面试的时候,胡桑老师问我的英语问题关于《lolita》的译者与于晓丹和主万的译注之间的区别问题至今记忆犹新,所以现在在读外国作品,译者总是下意识的看两眼祈求个眼熟。
最初看纳博科夫nabokov的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洛丽塔》,这是一本……或者这样说,这曾是一本禁书。然后是《普宁》,《微暗的火》没有看完,的确具有后现代支离破碎的艺术风格,然后是《斩首之邀》,接着就是《黑暗中的笑》。关于《洛丽塔》是我的学年论文方向,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我跟随我的导师研究了一下书中体现的审美狂喜,道德与非道德。
而《黑暗中的笑》,1932年于柏林写完时最初命名为《暗箱》,主人公欧比纳斯选择了年轻的玛戈作为自己的情妇,抛弃了妻子女儿,而玛戈却不爱他,为了名利与欧比在一起。欧比纳斯的一生就这样给毁了。欧比纳斯是个可怜的人,或者说是咎由自取,他的本意是悄悄的有一位年轻女郎做情妇。结果他没有料到玛戈却执意破坏他的家庭,甚至不爱他,最后与人偷情。欧比纳斯很可怜,《普宁》里的老教授也很可怜,《斩首之邀》里的辛辛那提斯也十分可怜。辛辛那提斯是一个完全无罪的人,但是他的妻子偷情,岳母一家看不起他,由于他与整个世界的格格不入被送进了监狱。俄国老教授也是,他竭力的想做一个好人,奈何却一次次的被抛弃,无论是爱情还是工作,被人嘲笑,可怜的人。欧比纳斯从一开始就是犹豫着的,按照电视剧中的情节看,玛戈的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女人,他始于浪漫的爱情,但最后毁掉了家庭,毁掉了自己,出轨在前,但也是迷失双眼后命运凄惨的可怜虫。尽管纳博科夫主张作家站在书外,纯客观的叙述,但是作品中还是有一种对可怜之人的嘲弄。尽管作者坚持艺术就是艺术,不带有思想性的指导,他的作品不能有寓言式的说教,但是能看出书中作者对于世界的厌恶与反抗。除了亨伯特,他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善良的人,但是都被世界所不同程度的蒙骗,他们都以为自己会是一个善良好人,按照自己所看到的采取善意的举措,但是看到的并非事实真相,在欺骗中做一个好人,在欺骗中被世界逼上绝境。纳博科夫看来小说的技巧性远高于它的内容性,但对于我这样的看书往往一投入到内容中就粗枝大叶的读者,那些作者精心营造的细节、手法,我只能在看过译后记、或者相关论文书评中才能通过回味寻找到。我个人的写作水平超级烂,主要成果就是一些不痛不痒的生活流水账般的杂感,所以读书的时候作者隐藏的技巧细节80%被我忽略,更留意的是内容的指引。
最初看纳博科夫nabokov的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洛丽塔》,这是一本……或者这样说,这曾是一本禁书。然后是《普宁》,《微暗的火》没有看完,的确具有后现代支离破碎的艺术风格,然后是《斩首之邀》,接着就是《黑暗中的笑》。关于《洛丽塔》是我的学年论文方向,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我跟随我的导师研究了一下书中体现的审美狂喜,道德与非道德。
而《黑暗中的笑》,1932年于柏林写完时最初命名为《暗箱》,主人公欧比纳斯选择了年轻的玛戈作为自己的情妇,抛弃了妻子女儿,而玛戈却不爱他,为了名利与欧比在一起。欧比纳斯的一生就这样给毁了。欧比纳斯是个可怜的人,或者说是咎由自取,他的本意是悄悄的有一位年轻女郎做情妇。结果他没有料到玛戈却执意破坏他的家庭,甚至不爱他,最后与人偷情。欧比纳斯很可怜,《普宁》里的老教授也很可怜,《斩首之邀》里的辛辛那提斯也十分可怜。辛辛那提斯是一个完全无罪的人,但是他的妻子偷情,岳母一家看不起他,由于他与整个世界的格格不入被送进了监狱。俄国老教授也是,他竭力的想做一个好人,奈何却一次次的被抛弃,无论是爱情还是工作,被人嘲笑,可怜的人。欧比纳斯从一开始就是犹豫着的,按照电视剧中的情节看,玛戈的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女人,他始于浪漫的爱情,但最后毁掉了家庭,毁掉了自己,出轨在前,但也是迷失双眼后命运凄惨的可怜虫。尽管纳博科夫主张作家站在书外,纯客观的叙述,但是作品中还是有一种对可怜之人的嘲弄。尽管作者坚持艺术就是艺术,不带有思想性的指导,他的作品不能有寓言式的说教,但是能看出书中作者对于世界的厌恶与反抗。除了亨伯特,他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善良的人,但是都被世界所不同程度的蒙骗,他们都以为自己会是一个善良好人,按照自己所看到的采取善意的举措,但是看到的并非事实真相,在欺骗中做一个好人,在欺骗中被世界逼上绝境。纳博科夫看来小说的技巧性远高于它的内容性,但对于我这样的看书往往一投入到内容中就粗枝大叶的读者,那些作者精心营造的细节、手法,我只能在看过译后记、或者相关论文书评中才能通过回味寻找到。我个人的写作水平超级烂,主要成果就是一些不痛不痒的生活流水账般的杂感,所以读书的时候作者隐藏的技巧细节80%被我忽略,更留意的是内容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