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2017年初,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赵磊的《成都》,因为一档综艺节目让这首歌大火。歌词引人遐想,憧憬。而我在这年初来到了成都,因为爱情。他是四川人,因为返乡,也便带着我们的爱情定居在这座城市。
初来时,并不适应成都的天气,冬日里难得见太阳,阴沉沉的,因为工作还未定,于是整日里待在出租屋中。出去过几次,找书店,去了方所。在春熙路附近的一座百货大楼地下一层,跟着指示走,迷了好几次路,最后要放弃时反而碰到了。书很多,类别也杂,与其说这是书店,或许说是旅游点更贴切。店里拍照,自拍的人一拨接着一拨。有时看书的人还得让路给摆拍的人。在书店也就待了半小时,挑了两本书便匆匆回去了。出租屋在三楼,楼底下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一排排店铺,店铺大体分两大类,饭店跟小超市。如果要细分,那就是火锅店,串串店,面店,苍蝇馆子,油炸烧烤摊,泡菜拌菜摊,还有豆花摊,红旗超市。在这座城市,你可能需要乘地铁公交去找个书店文具店打印店,但是如果要吃饭,那下个楼就可以了。这的人爱耍爱吃,日子不论贫富,只说安逸。常言道乐不思蜀,可见自古以来蜀跟乐就连着关系。这儿的人也是爱玩,爱吃,最出名的就有苏东坡。当然爱吃也就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吃食丰富,大有饭店,一般的有苍蝇馆子,小有街边小摊,各有味道,层次丰富。你可以穿着拖鞋下楼买碗抄手米粉燃面或是锅盔然后踢踏着回家吃,也可以点个麻婆豆腐跟凉拌猪耳朵坐在店口慢慢吃,全然由你,若是看到有路过的人看向你这边,千万不用担心对方是否在看你穿着打扮,他们定是看你点的几盘菜。来成都吃的的第一道菜是锅巴肉,锅巴做成碗样,盛着现炒的莴笋和肉片,再放在白盘上,四周摆着切成片的西红柿,上菜时,现淋上热滚滚的油汁,锅巴呲呲做响,菜香四溢。再点上个炒凤尾或是莲白,就着菜能吃下好几碗。除了饭馆里做菜做面,街边小摊一样有各色吃食。如果在路上饿了,随便走一两步便能吃着东西。除了吃食,地铁站旁通常也有许多卖花的小摊,一束五块十块,即便宜也新鲜。所以也经常看到右手拿着吃食,左手拿着花的路人。
在成都闲着待了三个月才找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开始朝九晚六,挤地铁。住的地方离上班地近,三站地铁,不过离市中心倒是远的。去市中心都得提前计划,偶尔周末才去。每个城市的市中心都相差无几,除了十字路口等红灯的车跟人,就是各式百货大楼。因为图书馆在市中心,所以我去过几次,都是借还书之事,也趁机逛过两次街。当然我也不愿去市中心,回程挤地铁,能活生生挤瘦。我一直认为城市的年轻人都瘦,大概也跟常去市中心有关。不过,在那几次挤地铁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便发现了一处书店,人少书也全,于是便大半年也没去市中心。平常日子都是下班后,出了地铁,买束花,便寻着各种饭菜味回去了。
大概由于爱吃爱玩,这座城市总是热闹的,无论在清晨还是深夜。各处都是烟火气息,这样的城市真实而又包容,就像这的人,热烈而又真实的生活着,即要油盐酱醋也要诗酒花。我想,我开始慢慢爱上了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