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人物犯错,人民兜底
家,就是有为你兜底的人。

毫无疑问,敦刻尔克是一场溃退,正如丘吉尔在那个著名的演讲里说的那样: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
诺兰在影片中提到,大撤退前,丘吉尔的计划是撤退三万人,最多五万人。
实际上,就算是撤退这么多人,也依赖于一向用兵如神的下士希特勒犯了错误,命令之前势如破竹的德国装甲师停止前进,德国空军统帅戈林向元首保证,单纯依靠德国空军,就能阻止英国军队的撤退。
于是,在距离敦刻尔克只有10英里的地方,德军停止前进,改为围困。
在此背景之下,40万英法联军才能在敦刻尔克一带苟延残喘,希冀于一线生机。
犯错误的不止是德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犯的错误更多。40万英法联军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直接原因是法国战略判断的失误,法国人的统帅,无论魏刚还是贝当,都过于老迈而食古不化,他们依赖于著名的马其诺防线可以挡住德军,认为阿登地区森林密布,德国人不会选择这里突破防线。
但德国人早有计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坦克大规模集中使用,从阿登地区长驱直入,出现在了法国腹地,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形同虚设,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只能选择撤退,而加莱港已经被德国控制,能使用的港口只剩下了敦刻尔克。
法国人也并不是唯一犯错的人,此前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他长期奉行绥靖主义政策。
在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当中,张伯伦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片土地拱手相让。至此放出了德国这个战争巨兽,张伯伦们幻想的还是祸水东引,指望希特勒进攻苏联,最终等来的是战争。
诺兰很高明的一点是,在这部影片里,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一个都没有出现,这里,只有在海滩上苦苦求生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只有踏山踏海而来的民船船主和水手,还有英勇奋战的英国空军。
然而,决定他们在这里的是那些大人物。正如月石号的船长说的: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发动战争,不能总让你们这个岁数的人去送死。
大人物们犯了错误,40万人朝不保夕,竭尽全力,也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可能获救,多数人,要死于炸弹、海水、和饥渴。
大撤退的最终结果是,33万人获救,这一切,因为有了那些远涉重洋来的民船们,他们给了这些绝望的士兵们生存的希望,他们创造了这个奇迹,完成了这个伟大的撤退,在这场撤退中,有200多艘民船被击沉。
以战争而言,敦刻尔克本来不值一提,但因为有了这些人,这场撤退才是不朽的史诗。
正如诺兰的电影海报上所说:40万人无法回家,家为你而来。
国家输掉了战争,国家的儿子们无家可归,人民为大人物的错误们兜底,把自己的儿子接回家。
在这场撤退中,没有人去指责,你们为什么打败了,你们怎么不去死,你们有什么脸活在世上?
给我最震撼的场面是士兵回家之后,一个英国老者与士兵的对话,
“士兵们,干的漂亮。”
“我们只不过是逃生了而已。”
“那就够了。”
是的,那就够了,只要你们奋战,家就为你兜底,这才是爱国主义存在的理由,有这么多情深意重的乡亲父老,才是为之奋战的原因。
爱国,并不是天然的,是祖国有了如许宽厚地为你兜底的人,才值得爱,影片中有多处,把home翻译成“祖国”,很多人不满,但我觉得非常好,祖国就是由这些通情达理的人组成的,才成为你的家,无论你经历多大的失败,还有一个家为你兜底。
在敦刻尔克,英国人民为英国大人物的绥靖主义兜底,多年以后,德国人也将为希特勒的错误兜底,在废墟上胼手胝足地重建德国。
创造历史的是人民,渺小的是那些不值一提的大人物。
人民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