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情满四合院》
几家子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四四方方,规规整整,出门就能看到正对门的那家。在家里说话声音大了不行,“隔墙有耳”,会很轻易的传出去。这些家子人,总是排在一个水龙头下洗衣服、洗菜,排着队。有时,边洗边插科打诨,很是热闹。原本这个四合院不是这些人家的,是原本一个有名望的人。何谓有名望,就是要么读书好,考个官;要么家财万贯,富裕如此。但是,建国以后,抵不过革命的大洪流。住进来了许多“成分好”的人,这些人三教九流,都是穷苦人出身,也不乏一些装腔作势浑水摸鱼的人。总归,太太平平,一个院子里吵闹,很是热闹。
这个四合院有三进院子,所以,住了不下十几家人。原本是主人的人,天天被学习,逐渐抬不起了头,疯了或是跑了出去,死了或不见踪影。于是,自然而然的成为这么些家子的共同居住场所。人多力量大,那时,甭管你是权威还是大家,要开会,会上总是有极少数道貌岸然的人把持着话筒,说着院子里的大事小事。大家有事没事便被号召一起开会,那时,大家除了相应各自的工作外,没有别的属于自己的事,也不能做一些小生意。于是,这么些人被固定下来,被拘在这个院子的围墙里。每天高声喊着开会,纷纷拿上小马扎围坐成一圈,把中间空出来,留给老大老二老三坐。三,是个概数,有时指实数,但有时确实是虚数,就和三进院子一样,并不知道多少进,只不过大略说说而已。
院子里有个大门,总是没关,因为这么多人不好控制回家时间。大家也没有过多的私人院子,差不多都是公共空间,也都不忌讳随便放着。小孩子们一群跑来跑去,无拘无束在凉亭里跑动,在圆角小门处捉迷藏。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