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超越唯乐原则》,2017.10.23.脑洞大的弗洛伊德
这几天在读弗洛伊德,而他的一个观点(书也只读到了一部分,不知道他后面还要怎么扯),很有趣。
那就是生命都有一个“死”之本能。
当然这个死,我以为不是字面上的死(仅仅是我认为哈)。弗洛伊德似乎认为,或者他尝试推断,生命自创造的那一刹那,就有一种很抓狂的想法:WTF(问号脸)?什么鬼?怎么回事?我怎么了?别烦我,请让我安静的作古!
于是这个生命体,很快的安静的作古了。(姑且不论费罗伊德蜀黍对不对哈)
然而由于各种外界的刺激,许多的这种生命体,又再次出现。这些生命体依然很保守,但在外界的刺激下,他们逐渐的成长,死亡,繁殖,生命形态变得越来越复杂。
但是生命体,依然有一种保守的特征,那个特征的本质是:别烦我,请让我安静的作古!
而弗洛伊德蜀黍认为,这个特征在后来甚至走向了它的另一个极致:那就是,在生殖细胞中保存自我,与另外性别的生殖细胞结合,然后继续的:别烦我,请让我安静的作古!(为何要繁殖,文后会说)
(书读了一点,就写读书笔记,多半是错的,但是实在是觉得弗洛伊德蜀黍很有趣,姑且记录一笔吧,就这样。)
另外,弗洛伊德蜀黍还认为,即便是生物体的自我保护、自我保存的功能,都可以认为是一种“死”的本能。即“别烦我,请让我安静的作古”的延续。或者,弗洛伊德认为,生物体只认为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死亡,而这个死亡方式,其实就是活下去,让我老死(呃,难道说,某种程度上,这种纯净的癖好,已经让生物体走上了向生之路?)
在弗洛伊德眼中,这种“别烦我,让我一个人作古”,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能。而这个本能发挥到极致,甚至已经开始蔑视了死亡。它把“别烦我,让我一个人作古”,这个本身对外界的抵抗,上升到了对命运的抵抗的程度。而变成了一种生之本能(即性,即繁殖、繁衍)。(这几乎是向死而生了)
所以,弗洛伊德以为,在生命体中,这种“死”之本能(别烦我,让我一个人作古),和“生之本能”(连命运都不要烦我,让我一个人作古),存在着一种对立。
而弗洛伊德随后又谈回到了强制重复。因为它是从推翻唯乐原则,乃至为了唯乐原则而进化出来的维实原则,从而讲到强制重复(强迫重复)的。他说生命体之所以有强迫重复的倾向,是因为有一种“死”之本能,所以才有以上这些话。
接下来弗洛伊德就开始讨论自己的假设可能出错的问题了?(当然他没这样说,只是他的这些理论绕不开生物学,所以他要一一讨论种种可能和他的研究相悖的生物学上所作出的研究……)
弗洛伊德再次提到了力比多,由于没看他前期的著作,这个时候只能百度一下了。(其实是360了一下)
弗洛伊德开始讨论细胞间的生与死之力,扯上了力比多之后,顺便吐槽了一下癌细胞。他用很短的篇幅吐槽了一下癌细胞们(恶性肿瘤细胞),认为它们可能和生殖细胞一样,是自恋的。(单单是这样的想象,弗洛伊德站的思想视角,我以为就绝妙了)。
弗洛伊德蜀黍继续吐槽,说哥在精神领域中探究,不亚于多年以前的老巫师探究世界时无奈用金木水火土来划分世界一样,所以只得把一切“性”泛化。结果想不到尔等庸俗之货,(在这里译文中直接用了道貌岸然和虚伪的世界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之类的说法)却不晓得哥的苦衷。(PS:这段是不是我理解错了?我也没什么谱,因为弗洛伊德在这里用的是我们称谓。而不是用我。)
弗洛伊德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批评了荣格叔叔的一元论。荣哥叔叔大概是用力比多来解释了许多心理现象。而弗洛伊德说自己是二元论的。那就是生之力和死之力,当然,力比多是来自生之力的(好像是吧)。
弗洛伊德蜀黍继续进行了各种讨论,这些讨论的主旨简单点说是这样的:在那个时代,科学能提供给他的东西,少之又少,他只能去假设,去推断。他甚至觉得自己遗漏了一些什么?而他的自我辩论过程,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你无法在一个现代人身上,看到这种极端的优秀品质,那应该是那个年代的学者最宝贵的东西,那几乎是对真理的无限追求了)
好了,接下来弗洛伊德蜀黍又讨论了柏拉图的某种观点。(事实上,柏拉图也是我不想绕过去的一个人,但什么时候读呢?这是个问题!)
弗洛伊德又用一大段话,叙说了他的追求和无奈。既追求真理,又只能追求局部的真理,因为一切未知的东西太多了,他甚至不得不承认,一切甚至接近于假设,但是这些假设不说出来,又对这些知识不公平。(在这里我不得不吐槽,我没想到多年以前的哲学家们,也那么喜欢用宏大叙事的腔调。又或者,我们现在之所以那么多人爱用宏大叙事的腔调,也许就是我们的知识,我们所谓的科学,多半是从这些真正的哲人所传所诉中学来的吧。然而惯用宏大叙事的我们,又是否能多点自省的精神呢?又是否能知道,自己的部分观点,终究会被证伪呢?)
书的最后,弗洛伊德蜀黍又说了很多。但是对科学,他有自己的态度。科学不是圣经,不是宗教,科学家可以改良自己的观点,后人也可以改良前人的观点,这并非罪业。
最后,我得和自己说几句,看这本书,虽然不是囫囵吞枣,但因为作者并不是一种确定的语态来写得,整本书有许多思辨的地方。伴随着弗洛伊德叔叔的思维,我只能说对他的观点有了一部分了解。由于我不是专业人士,这本书可以说没有必要再过分研读,但是这份科学精神,以及书中的强迫重复,唯乐原则,各种唯乐原则的进化版现象,在未来,应该都是可以思考的。
就这样吧,感恩多年以前的弗洛伊德蜀黍写的书,感恩译者。
那就是生命都有一个“死”之本能。
当然这个死,我以为不是字面上的死(仅仅是我认为哈)。弗洛伊德似乎认为,或者他尝试推断,生命自创造的那一刹那,就有一种很抓狂的想法:WTF(问号脸)?什么鬼?怎么回事?我怎么了?别烦我,请让我安静的作古!
于是这个生命体,很快的安静的作古了。(姑且不论费罗伊德蜀黍对不对哈)
然而由于各种外界的刺激,许多的这种生命体,又再次出现。这些生命体依然很保守,但在外界的刺激下,他们逐渐的成长,死亡,繁殖,生命形态变得越来越复杂。
但是生命体,依然有一种保守的特征,那个特征的本质是:别烦我,请让我安静的作古!
而弗洛伊德蜀黍认为,这个特征在后来甚至走向了它的另一个极致:那就是,在生殖细胞中保存自我,与另外性别的生殖细胞结合,然后继续的:别烦我,请让我安静的作古!(为何要繁殖,文后会说)
(书读了一点,就写读书笔记,多半是错的,但是实在是觉得弗洛伊德蜀黍很有趣,姑且记录一笔吧,就这样。)
另外,弗洛伊德蜀黍还认为,即便是生物体的自我保护、自我保存的功能,都可以认为是一种“死”的本能。即“别烦我,请让我安静的作古”的延续。或者,弗洛伊德认为,生物体只认为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死亡,而这个死亡方式,其实就是活下去,让我老死(呃,难道说,某种程度上,这种纯净的癖好,已经让生物体走上了向生之路?)
在弗洛伊德眼中,这种“别烦我,让我一个人作古”,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能。而这个本能发挥到极致,甚至已经开始蔑视了死亡。它把“别烦我,让我一个人作古”,这个本身对外界的抵抗,上升到了对命运的抵抗的程度。而变成了一种生之本能(即性,即繁殖、繁衍)。(这几乎是向死而生了)
所以,弗洛伊德以为,在生命体中,这种“死”之本能(别烦我,让我一个人作古),和“生之本能”(连命运都不要烦我,让我一个人作古),存在着一种对立。
而弗洛伊德随后又谈回到了强制重复。因为它是从推翻唯乐原则,乃至为了唯乐原则而进化出来的维实原则,从而讲到强制重复(强迫重复)的。他说生命体之所以有强迫重复的倾向,是因为有一种“死”之本能,所以才有以上这些话。
接下来弗洛伊德就开始讨论自己的假设可能出错的问题了?(当然他没这样说,只是他的这些理论绕不开生物学,所以他要一一讨论种种可能和他的研究相悖的生物学上所作出的研究……)
弗洛伊德再次提到了力比多,由于没看他前期的著作,这个时候只能百度一下了。(其实是360了一下)
弗洛伊德开始讨论细胞间的生与死之力,扯上了力比多之后,顺便吐槽了一下癌细胞。他用很短的篇幅吐槽了一下癌细胞们(恶性肿瘤细胞),认为它们可能和生殖细胞一样,是自恋的。(单单是这样的想象,弗洛伊德站的思想视角,我以为就绝妙了)。
弗洛伊德蜀黍继续吐槽,说哥在精神领域中探究,不亚于多年以前的老巫师探究世界时无奈用金木水火土来划分世界一样,所以只得把一切“性”泛化。结果想不到尔等庸俗之货,(在这里译文中直接用了道貌岸然和虚伪的世界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之类的说法)却不晓得哥的苦衷。(PS:这段是不是我理解错了?我也没什么谱,因为弗洛伊德在这里用的是我们称谓。而不是用我。)
弗洛伊德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批评了荣格叔叔的一元论。荣哥叔叔大概是用力比多来解释了许多心理现象。而弗洛伊德说自己是二元论的。那就是生之力和死之力,当然,力比多是来自生之力的(好像是吧)。
弗洛伊德蜀黍继续进行了各种讨论,这些讨论的主旨简单点说是这样的:在那个时代,科学能提供给他的东西,少之又少,他只能去假设,去推断。他甚至觉得自己遗漏了一些什么?而他的自我辩论过程,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你无法在一个现代人身上,看到这种极端的优秀品质,那应该是那个年代的学者最宝贵的东西,那几乎是对真理的无限追求了)
好了,接下来弗洛伊德蜀黍又讨论了柏拉图的某种观点。(事实上,柏拉图也是我不想绕过去的一个人,但什么时候读呢?这是个问题!)
弗洛伊德又用一大段话,叙说了他的追求和无奈。既追求真理,又只能追求局部的真理,因为一切未知的东西太多了,他甚至不得不承认,一切甚至接近于假设,但是这些假设不说出来,又对这些知识不公平。(在这里我不得不吐槽,我没想到多年以前的哲学家们,也那么喜欢用宏大叙事的腔调。又或者,我们现在之所以那么多人爱用宏大叙事的腔调,也许就是我们的知识,我们所谓的科学,多半是从这些真正的哲人所传所诉中学来的吧。然而惯用宏大叙事的我们,又是否能多点自省的精神呢?又是否能知道,自己的部分观点,终究会被证伪呢?)
书的最后,弗洛伊德蜀黍又说了很多。但是对科学,他有自己的态度。科学不是圣经,不是宗教,科学家可以改良自己的观点,后人也可以改良前人的观点,这并非罪业。
最后,我得和自己说几句,看这本书,虽然不是囫囵吞枣,但因为作者并不是一种确定的语态来写得,整本书有许多思辨的地方。伴随着弗洛伊德叔叔的思维,我只能说对他的观点有了一部分了解。由于我不是专业人士,这本书可以说没有必要再过分研读,但是这份科学精神,以及书中的强迫重复,唯乐原则,各种唯乐原则的进化版现象,在未来,应该都是可以思考的。
就这样吧,感恩多年以前的弗洛伊德蜀黍写的书,感恩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