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你想和文学作品中的哪个人物共度一日?
查看话题 >书游京沪之老舍的北平
老舍自幼生长在北平,爱北平爱得深沉,当他还是根小狗尾巴时,北平就是位阅过千帆,已然处世不惊的老爷子了。清末时,京城人还留着辫子,旗人们喝着茶票着戏当着老本儿,天塌下来有皇上顶着。可,皇上塌台了呢?没事儿,茶馆换个花样继续开。旗人们分了各流,自谋生路,和其余老百姓一样,换种苦法一起煎熬。
第一次看《茶馆》时,我还是名初中生。那时看到这种1937至1949年解放前旧社会的悲惨故事,我都盼着赶走小日本,盼着解放军,快进时间轴,快快逃脱这水深火热。结尾王掌柜、常四爷、秦老爷三人泪撒纸钱,自焚于茶馆时,我拍着大腿不甘心,他们没看见历史透过的光亮。当然,现在看来,他们也没那么容易能被解救,历史是不公平的,苦难和幸福也是不能守恒的。
《四世同堂》的妞妞也是不想看见解放前五年的黑暗吧,小小生命饿死在了抗日成功前。然而,大赤包那伙人,明明就在一条胡同,他们在西洋沙发上抽雪茄,没日没夜地搓麻将,小时候,我一直奇怪,大赤包为什么会为当妓女头子自豪,这个位子还有这么多人虎视眈眈地想吞。现在我才知道,老舍笔下的种种,都是人性,活生生的人性。被压在底层的众生哪瞧得见光亮,常年饥饿贫穷磨损了心智,默默承受苦难。就算是勉强温饱的小康家庭,院前的果子熟了又落,草枯了又长,大米缸穿透了底,多亏气节撑住了腰,服软低下了头,熬过了这段年月。不要脸的汉奸们在底层蹦跶,讨泔水喝,咂摸着嘴跪舔小日本。老舍在这本书里的很多章节,都是先说说更老的北京城,封门储粮食度难如今不管用了,中秋节买个巧工兔儿爷,端午节吃个五福饼消灾,孩子们没了泥巴模子玩,都带着遗憾和困苦。百姓生活中,这是最寻常不过的节气,亡国了,亡国奴哪能有这权利过节呢,我们的传统都被消灭了,亡国奴就是僵尸,只剩待折磨、待摆布的肉体,排成队“庆贺”上海、南京全线沦陷。 论沉重,论黑暗,这部长篇都称不上是老舍作品中之最,这是最具有同情心、最有希望的一部作品。觉醒、要改变、要抗争的人物存在且鲜明,小文夫妇的牺牲也成了重要的转折点,沉痛壮烈。
是呀,老舍从来不忍批判因亡国而麻木的国民,他用温暖的笔触说着痛苦,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黑暗的背景墙。他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都很好地渲染了历史背景,我七岁看电影《月牙儿》,昏暗的小院里,一个猥琐的嫖客撩起门帘,勾了勾小姑娘的下巴,月容穿着和陆如萍同款的蓝旗袍制服,窘迫发羞,听爸爸说,后来这小姐姐也会和她妈妈变得一样,我不敢再看下去,果断换台。《月牙儿》脱胎于《微神》,是千万个堕落少女的悲痛转述,拯救她们给她们温饱的除了卖身,竟然只有犯罪进感化院,底层女性的附庸地位卑微得可怕。《阳光》也属于同一主题,确是截然不同的“玛丽苏”情节,结局没有残阳愤然出走,她脑袋空空地后悔着,为什么要寻求自由,害丈夫失了颜面,她也没有了附属品的地位。到了现在,赞同这种论调的声音居然频现,社会到底会认同怎样的“新女性”呢?
老舍带人领略了一个世纪前的北平风物,不涉紫禁城半沿儿,无需穿越,经济适用得很。
第一次看《茶馆》时,我还是名初中生。那时看到这种1937至1949年解放前旧社会的悲惨故事,我都盼着赶走小日本,盼着解放军,快进时间轴,快快逃脱这水深火热。结尾王掌柜、常四爷、秦老爷三人泪撒纸钱,自焚于茶馆时,我拍着大腿不甘心,他们没看见历史透过的光亮。当然,现在看来,他们也没那么容易能被解救,历史是不公平的,苦难和幸福也是不能守恒的。
《四世同堂》的妞妞也是不想看见解放前五年的黑暗吧,小小生命饿死在了抗日成功前。然而,大赤包那伙人,明明就在一条胡同,他们在西洋沙发上抽雪茄,没日没夜地搓麻将,小时候,我一直奇怪,大赤包为什么会为当妓女头子自豪,这个位子还有这么多人虎视眈眈地想吞。现在我才知道,老舍笔下的种种,都是人性,活生生的人性。被压在底层的众生哪瞧得见光亮,常年饥饿贫穷磨损了心智,默默承受苦难。就算是勉强温饱的小康家庭,院前的果子熟了又落,草枯了又长,大米缸穿透了底,多亏气节撑住了腰,服软低下了头,熬过了这段年月。不要脸的汉奸们在底层蹦跶,讨泔水喝,咂摸着嘴跪舔小日本。老舍在这本书里的很多章节,都是先说说更老的北京城,封门储粮食度难如今不管用了,中秋节买个巧工兔儿爷,端午节吃个五福饼消灾,孩子们没了泥巴模子玩,都带着遗憾和困苦。百姓生活中,这是最寻常不过的节气,亡国了,亡国奴哪能有这权利过节呢,我们的传统都被消灭了,亡国奴就是僵尸,只剩待折磨、待摆布的肉体,排成队“庆贺”上海、南京全线沦陷。 论沉重,论黑暗,这部长篇都称不上是老舍作品中之最,这是最具有同情心、最有希望的一部作品。觉醒、要改变、要抗争的人物存在且鲜明,小文夫妇的牺牲也成了重要的转折点,沉痛壮烈。
是呀,老舍从来不忍批判因亡国而麻木的国民,他用温暖的笔触说着痛苦,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黑暗的背景墙。他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都很好地渲染了历史背景,我七岁看电影《月牙儿》,昏暗的小院里,一个猥琐的嫖客撩起门帘,勾了勾小姑娘的下巴,月容穿着和陆如萍同款的蓝旗袍制服,窘迫发羞,听爸爸说,后来这小姐姐也会和她妈妈变得一样,我不敢再看下去,果断换台。《月牙儿》脱胎于《微神》,是千万个堕落少女的悲痛转述,拯救她们给她们温饱的除了卖身,竟然只有犯罪进感化院,底层女性的附庸地位卑微得可怕。《阳光》也属于同一主题,确是截然不同的“玛丽苏”情节,结局没有残阳愤然出走,她脑袋空空地后悔着,为什么要寻求自由,害丈夫失了颜面,她也没有了附属品的地位。到了现在,赞同这种论调的声音居然频现,社会到底会认同怎样的“新女性”呢?
老舍带人领略了一个世纪前的北平风物,不涉紫禁城半沿儿,无需穿越,经济适用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