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3 【博物学书单】《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艾萨克·阿西莫夫(著)
小编的话
好的科普既不是要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也不是一定要告诉读者什么,而是引导读者去分析什么。否则,即使有知情权,也还是科学的傀儡。
这本书绝对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从宇宙到细菌,说不定就被哪一部分所吸引。
更重要的是,面对一切灾难,人类不要失去理性,要自珍自爱,采取对策。
书目信息

《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
A Choice of Catastrophes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著)
王鸣阳(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2
关键字:自然科学、自然灾难、宇宙、人与自然
刘星点评
在本书中,阿西莫夫以丰富的想象力推测并分析了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五类灾变——宇宙的灾变、太阳系的灾变、地球的灾变、人类的毁灭、文明的毁灭。
在第一类灾难的描述中,阿西莫夫以有趣的神话宇宙为开端,接着浓墨重笔地介绍了科学宇宙。作者讲述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丰富易懂,可以使非专业读者大开眼界。
在介绍第二类灾难时,作者讲述了恒星的运动,并分析了太阳的命运,这是否会影响到地球上的生命呢?稍后,当我们把视线聚焦到地球,又会发现什么?
第三种灾难也许会降临,我们的地球可能会遭受劫难,使生命无法存活。当然,也有可能地球安然无恙,人类这一物种却因为生存竞争、战争等原因而面临灭绝。
于是,第四种灾难降临,地球上的生命依然繁茂,却再无人类的足迹。当然,人类也有可能幸存,却不得不面临可能出现的第五种灾变——能源缺乏和人口过剩等问题。
在作者看来,这五类灾变的规模和范围依次递减,但它们的紧迫性和危险性却依次递增。尤其是最后一类灾变——文明的毁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而阿莫西夫正是试图通过这些警示来提醒人类保持理性,做出明智的抉择,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这些灾变。那么,人类的未来在哪儿?这将取决于现在的你和我。
点评人简介
刘星:四川仁寿人,2004到2008年就读于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08到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13到201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师从刘华杰教授,现已参加工作,且已出版译著《发现鸟类:鸟类学的诞生》。
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享誉全球的美国科普巨匠和科幻大师,一生出版了480多部著作,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他本人则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普作家”、“这个时代的伟大阐释者”和“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教育家”。
图书摘要
◎没有什么灾变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的宇宙与“热寂”◎
在所有变化背后隐藏着的那种驱动力显然就是能量。能量是宇宙具有最重要的性质。能量的均匀化是一种自发过程,并不是需要别的什么东西去驱动导致均匀化的能量流。
热量是能量的组织的最差得一种形式,它最容易均匀散布,所以从任何非热形式的能量向热形式的能量变化都是意味熵的增加。于是,自发变化便总是从电能转为成热,从化学能转化成热,从辐射能转化成热,等等。
因此熵成为最大时,一切能转化成热的能量形式都将转化无遗,而宇宙的一切部分都将处于同样的温度。这种情形有时被说成是“宇宙热寂”,似乎这就意味一种不可避免的和无法抗拒的结局。
而由于热寂所引起的科学宇宙的结束,则是非常久远的事情,至少也要推迟到1万亿年以后,甚至许多万亿年以后。按照流行的估计,目前宇宙才只有150亿年的历史。由此可见,我们今天才不过处于宇宙一生的襁褓时期。
摘自《第一类灾变第二章:熵增加》p26

◎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哺乳动物-老鼠◎
对于人类来说,小动物其实比大动物更危险。
如果说在生物当中有一种特性非常有利于物种的延续,从而使该物种取得较大的成功的话,那就是巨大的繁殖力。
我们习惯于认为生物进化的归宿就是获得智慧,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人类的立场。牺牲繁殖力而获得智慧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到底是否称得上是胜利,这实在太可怀疑。人类实际上已经毁掉了繁殖力不是特别强的许多身体较大的物种,然而对于鼠类,连减少它们数目都显得无能为力。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幸的是鼠类也是杂食动物。我们吃什么,它们也吃什么。 因此,我们人类走到哪里,它们也跟到哪里。如果要问今天对我们人类威胁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那么,那不是狮子,也不是大象,因为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便可以把狮子和大象消灭干净;回答竟是老鼠。
摘自《第四类灾变第十二章:生存竞争》p288
延伸阅读

《没有我们的世界》
艾伦·韦斯曼(著)
关键字:人类学、生态学、环境污染、物种多样性、非人类中心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
人们逃离切尔诺贝利之后,那里的生态系统看起来状态良好。“如果所有地方的人类都消失的话,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本书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记者出身的韦斯曼拜访各领域的专家,基于对眼前这个世界的了解,将人类消失之后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视角,让我们退后一步,不去考虑人类的利益,只是冷静地审视。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纯技术性的思想实验,作者并非对人类的处境漠不关心。就像书籍尾声的标题“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灵魂”所暗示的,作者的最终目的是唤醒我们对这个美丽星球的爱。
摘自博物学书单小组成员马洁的点评
博物学书单项目
* 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作为主编,并对书单的形成和质量进行把控;
* 多名博物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团队亲自推荐和甄选书目,并为每本书撰写摘要;
* 将以“博物教育,每周一书”的方式推送,服务于广大自然爱好者的阅读选择;
* 阅读博物教育书单中3~5本推荐书,必将受益!这是我们全体项目成员的努力方向!
-欢迎分享您的阅读经验-
naturehistoryedu@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