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胡子
认识胡子是我加入豆瓣后的第一个关注的人,听说有豆瓣的存在是15年和我一起学吉他的室友,常常看她推荐豆瓣上的电影给我看,于是下了个豆瓣看影评,还觉得豆瓣的影评写的都蛮好的,在那之前我一直觉着自己很平庸,每天想着些肤浅的事情过一日是一日,从没想过可以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点可以仰望的东西,偶然之间看到推送的一篇文章,一个人写在寝室用电饭锅蒸鱼,照片看上去,那道菜很不错,文中还写了些他最近的生活状态,不是写的游记,也不是写的心灵鸡汤,而是他内心折射出来的生活的样子。 我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他前前后后几十篇日记,我大概能知道这是个怎样的人了,放在大街上,我绝对认不出来,但是在豆瓣的层层网络里,我找不出第二个能如此着迷的文笔。 看他写的东西总能让我想起小时候,其实小时候我也是有很多开心回忆的,只是越来越大,对生活没多大好奇后,觉得小时候的回忆都是苦涩的。但其实看到胡子的童年才知道原来我小时候也那般快乐过。 有记忆以来,跟着奶奶生活,伯伯家三个我家一个,4个小孩都一般大,打架打一起干活干一起,两家大人常年在外地,奶奶会每周末带我们去教堂做礼拜,对的,她是一个很虔诚的基督教,虽然她大字不识一个,我喜欢看奶奶闭眼睛念祷告文的样子,那是她的精神支柱。每晚奶奶会很小孩的说:贝啊 教教我这个怎么唱,那些歌基本都是一个调调,内容也大致相同,那时候的奶奶在我眼里不是个老人,而是个疼爱我的长者,觉得她好有活力,去种菜、挑水、煮饭、还每周末一次不缺的去做礼拜。还带着我们四个孩子,爷爷比较懒,向来不过问不操心什么事,一切都由奶奶打理着。写奶奶是忍不住的,胡子也是从小待在奶奶身边的孩子,我很能知道有一个好奶奶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大二下学期考完了大学专业能考的证后,没事情做了,每天上着几节不用多费功夫也没想费功夫的课,剩下的就是一日三餐,看韩剧,聊八卦,时间多的无聊,又有罪恶感,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后来接触文字后看到这样一段话:不要在最应该刻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只有度过一段连自己都感动的日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大概那时候就是处于安逸的阶段吧! 开始了豆瓣,关注了胡子,让我知道人可以自己这样漂亮的活着,有思想的努力着,开始看评分很高的电影,开始学吉他,开始看推荐的书,开始写文字,开始留意拍照技术,开始定每年旅游几次的目标,开始享受美食,开始化妆,搭配,精致的活着。这些东西让我想到怎么有思想的过每一天的生活,能用文字描述心情,记录每一天。慢慢的更加自我,有自己的小世界,并不觉得孤独,甚至享受孤独。 现在工作了,开始并不适应从学生变成上班族,有压力 没有时间,工作简单却并不轻松 想起龙应台说过: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特别能理解生活是什么样子都是你自己创造的,看到胡子,我知道了有一种生活不一定要有一番伟大的事业,不一定要成为人圈子里的焦点,最重要的是要活得舒心。不想为了升迁而逼自己成为酒桌上的人,然后中年顶着一个啤酒肚,那就一开始就拒绝。不想因为家里人的期望而到年纪相亲结婚被安排着,那就自己出去待待,自己的感受远比道理重要。 胡子说最开始一起在图书馆看书的女同事再见到时,不是早两年那般对生活抱着近乎天真的幻想,长进的许多,往后也会更加独立吧,而胡子要外派两年了,像一场少年的梦,再见了,羊角。 胡子说如果为了工作上的升迁,强行把自己变成酒桌上的人,想必也不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既然如此,那人生的道路就寂寞的走好了。 胡子说刚毕业找了份导游的工作,长期接送机,每月挣到刚好吃饭的钱,等到带团时,有回去北京,没有安排餐,但有客人的小孩拉肚子,欺软怕硬,拉着胡子去医院,车上骂胡子黑心,胡子觉得难过,自己比她小孩大不过三四岁,自己的就是宝,别人的就是黑心?后来在一次港澳出境后回来辞职了,反而释然了,胡子想不要再在这样的人身上浪费时间了。 胡子说想起五年前和张波、小蕾这对情侣去看电影的夜晚,小蕾夹煎饼给张波,现在隔着电话听到她两还在一起,想想去再多的地方也比不得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而现在的胡子,孤身在这南太平洋的小岛上。 胡子说只有性情相近以及有打扰对方会难为情的觉悟才能维持彼此长久关系。 今年,胡子从远在太平洋的库克群岛结束外派,他变得健谈豁达了,更清楚自己以后的路的方向了,不像刚知道他的两年前,要被外派时,心里满是寂寞无奈荒凉。现在好了,外派结束,两年的日记出了书。这两年,过得挺快的,而我也从学校走向了社会,看着远在他乡的胡子生活越来越明朗,我心里是高兴的,想着他,不免会激励自己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