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关于情绪的动物心理实验
一、无所适从的狗
巴普洛夫让狗看两种图像:一种是圆形,另一种是椭圆形。每天见到圆形图像时,狗就得到一份食物;而每当见到椭圆形图像时,则挨一下痛苦的电击。如此重复若干次,狗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圆形出现,意味着有吃的,狗摇头摆尾流口水十分高兴;椭圆形出现狗则紧张害怕,准备逃避。
以后,实验者将圆形一点一点地变椭圆,将椭圆形一点一点地变圆。起初狗还能分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可是,当这两个图形越来越相近,以致难以区分时,狗则表现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在笼子里乱转、嚎叫、拒食、腹肌痉挛、呕吐。再经过一段时间实验,狗不但患了“焦虑性神经症”,还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脱 毛、 溃疡。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下的狗还出现各种肿瘤,如甲状腺瘤、膀胱癌、肺癌等。
这是一个实验神经症的例子,它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心理冲突。
二、内心矛盾的猫
这则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将猫放在一个特制的笼子里。笼子里装有一个压杆,只有按一下压杆,才能有食物掉下来,但在按压压杆的同时猫爪子也挨一下电击。每一次猫提心吊胆地去按压杆,都免不了被电击痛。其结果是,饿得头昏眼花的猫极想吃东西,可又害怕遭到痛苦的电击,常常是眼巴巴地瞧着压杆转来转去,却不敢碰它一下,真是内心矛盾重重。过了一段时间,猫的血压升高了,患了“高血压病”。
心理冲突不仅造成情绪问题,还造成心身疾病。
三、猴子得了溃疡病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只猴子关在铁笼里,其中一只猴子的四肢被捆在板子上,无法动弹,另一只猴子可以自由活动,笼子里还有一根插进来的棍子。在实验中,两只猴子都不断遭到电击,但那只能自由活动的猴子只要推着棍子,就可以避免一次电击。过了不久,人们发现那只能够自由活动的猴子反而得了胃溃疡。原来。那只被捆住的猴子由于无法逃避电击,只有接受现实,反而心安理得;而自由活动的猴子,却整天提心吊胆,终于导致疾病。
实验说明,情绪的不稳定,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个人承受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一份坦然,而是企图逃避危机,终日忧心忡忡,情绪上下波动,恐怕也会像猴子那样得病的。
四、神经紧张的鼠
实验者将若干只白鼠分为两组:把其中一组刚刚出世的小白鼠立即取走,使母鼠经常处于准备繁殖的状态,同时也造成群居结构的紊乱;另一组则生活在自然状态中。 经过一段时间,对两组中的母鼠进行比较,发现“鼠宝宝”出世后立即被取走的“鼠妈妈”中乳腺癌发病率远比另一组高得多。有人解释为,“鼠妈妈”中枢神经过度紧张使催乳激素分泌过多,从而促使乳腺癌的发生。
精神与躯体密切相关,互相影响,自古即被人们所认识。人体的生理、生化改变可以作用于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也会作用于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人们只要有情绪上的变化,必然会伴随发生躯体上的变化。比如,每当紧张恐惧的时候,就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冷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这种现象称之为心理生理反应。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躯体上的损害,以至脏器的病理变化。这种在起病原因上心理因素明显的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当然,这并不是说心身疾病纯粹只是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些心理紧张因素还要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等机制才能起作用。
巴普洛夫让狗看两种图像:一种是圆形,另一种是椭圆形。每天见到圆形图像时,狗就得到一份食物;而每当见到椭圆形图像时,则挨一下痛苦的电击。如此重复若干次,狗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圆形出现,意味着有吃的,狗摇头摆尾流口水十分高兴;椭圆形出现狗则紧张害怕,准备逃避。
以后,实验者将圆形一点一点地变椭圆,将椭圆形一点一点地变圆。起初狗还能分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可是,当这两个图形越来越相近,以致难以区分时,狗则表现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在笼子里乱转、嚎叫、拒食、腹肌痉挛、呕吐。再经过一段时间实验,狗不但患了“焦虑性神经症”,还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脱 毛、 溃疡。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下的狗还出现各种肿瘤,如甲状腺瘤、膀胱癌、肺癌等。
这是一个实验神经症的例子,它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心理冲突。
二、内心矛盾的猫
这则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将猫放在一个特制的笼子里。笼子里装有一个压杆,只有按一下压杆,才能有食物掉下来,但在按压压杆的同时猫爪子也挨一下电击。每一次猫提心吊胆地去按压杆,都免不了被电击痛。其结果是,饿得头昏眼花的猫极想吃东西,可又害怕遭到痛苦的电击,常常是眼巴巴地瞧着压杆转来转去,却不敢碰它一下,真是内心矛盾重重。过了一段时间,猫的血压升高了,患了“高血压病”。
心理冲突不仅造成情绪问题,还造成心身疾病。
三、猴子得了溃疡病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只猴子关在铁笼里,其中一只猴子的四肢被捆在板子上,无法动弹,另一只猴子可以自由活动,笼子里还有一根插进来的棍子。在实验中,两只猴子都不断遭到电击,但那只能自由活动的猴子只要推着棍子,就可以避免一次电击。过了不久,人们发现那只能够自由活动的猴子反而得了胃溃疡。原来。那只被捆住的猴子由于无法逃避电击,只有接受现实,反而心安理得;而自由活动的猴子,却整天提心吊胆,终于导致疾病。
实验说明,情绪的不稳定,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个人承受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一份坦然,而是企图逃避危机,终日忧心忡忡,情绪上下波动,恐怕也会像猴子那样得病的。
四、神经紧张的鼠
实验者将若干只白鼠分为两组:把其中一组刚刚出世的小白鼠立即取走,使母鼠经常处于准备繁殖的状态,同时也造成群居结构的紊乱;另一组则生活在自然状态中。 经过一段时间,对两组中的母鼠进行比较,发现“鼠宝宝”出世后立即被取走的“鼠妈妈”中乳腺癌发病率远比另一组高得多。有人解释为,“鼠妈妈”中枢神经过度紧张使催乳激素分泌过多,从而促使乳腺癌的发生。
精神与躯体密切相关,互相影响,自古即被人们所认识。人体的生理、生化改变可以作用于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也会作用于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人们只要有情绪上的变化,必然会伴随发生躯体上的变化。比如,每当紧张恐惧的时候,就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冷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这种现象称之为心理生理反应。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躯体上的损害,以至脏器的病理变化。这种在起病原因上心理因素明显的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当然,这并不是说心身疾病纯粹只是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些心理紧张因素还要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等机制才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