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远嫁
最近为了看《红楼梦》每天都睡得可晚,今天终于看完了,感觉这段时间自己也随着人物情节变化而变化,经历了繁荣到衰败,不识愁滋味到心碎,尤其是后来的晴雯去世,探春远嫁,贾家人相继离去。以前自己对它的认识好肤浅,现在有一点点的认识,有时候会突然会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亦不知说些什么。 就说说对我印象最深的探春远嫁吧,探春被南安太妃收为义女,书上是这样写的“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探春便将纲常大体的话,说的宝玉始而低头不语,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于是探春放心,辞别众人,竟上轿登程,水舟车陆而去。”而电视剧版的探春远嫁时满含泪水,留白了“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的判词。 探春出嫁的是有预兆的,先是秋爽斋中探春怔怔端凝竹签上“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杏花占词,暗惊一语成谶,一切原是命中注定。宝玉得了消息赶来探视,见探春在誊写海棠诗社的诗句,问起缘由,探春垂头道“把这些句子誊在纸上随身带着,日后见了便仿佛见了姐妹们一样。”轻描淡写一句话,含了这个要强女子多少难言之恨,满腔意难平,听了怎会不叫人心酸掉泪。 最后是出嫁当日的重头戏。贵为王府公主身份,领了圣旨嫁做王妃,仪式场面之轰烈可想而之。但镜头却从探春孤身步出大观园开始。偌大个贾府,冷清清不见人影,只有新娘头佩凤冠、着大红绣金披风的背影,踯躅走过重重庭院,好不悲凉。在门口赵姨娘带着贾环巴巴迎上来,究竟是亲生母女,平日你嫌我身份卑贱,我恨你不念亲情,千般不容万种嫌隙,此时也拗不过骨肉分离的痛。探春一声“娘亲”唤出口,两人抱头痛哭,前嫌尽释。 海疆送行,碧海蓝天,艳阳高照,宽大金黄伞盖上贴着大大“囍”字,长长红地毯直铺到水边,南安太妃、贾母等一众女眷长辈盛装立于海边高台,其余人在高台下一字排开,此场景可谓富贵夺目之极。然而再看众人表情,除了南安太妃心满意足不住点头微笑,其余个个眼含热泪。更有可怜的赵姨娘,几欲大哭扑出,被凤姐拿眼神瞪回。探春粉面满是泪痕,一一目视过诸位亲人,盈盈跪别。插曲响起:“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真是字字啼血,声声催人泪。 最后一个镜头,宝玉伫立送行船头,目送探春的迎亲船渐行渐远消失不见。“奴去也,莫牵连”的歌犹在耳,而离人已不见,只觉得海天间都是恨别的怅然。“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这是我对我触动最大流泪最多的一节,其实《红楼梦》每一节都很精彩,值得花时间去细细拜读。还有就是这一次对林黛玉有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认识,我不敢去妄自评论,生怕自己太肤浅,亵渎了经典。 2017.10.1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