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现象再次验证:宁可棒杀别被捧杀
如果不是因为阴雨,吴迪就将在一天内同时在上海网球大师赛中单双打落败出局,而就在上一轮,当吴迪成为上海大师赛既赢得单打又赢得双打的中国第一人时,媒体铺天盖地一片叫好声,生像吴迪赢得了大满贯比赛的单双打冠军似的。有一点点进步实在没什么,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脚,经常参加比赛也自然会在首轮有赢下一场的可能。宁可棒杀也别被捧杀,被棒杀的至少还有个全尸,被捧杀了,可就连骨头渣子都找不到。
今年的上海大师赛,目前状态不是太好、世界排名只是第231位的吴迪持外卡参赛,首轮比赛的对手是目前世界排名第83位的法国选手查迪。这是两人职业生涯首次交锋,吴迪的绝对实力在对手之下,想要爆冷具有一定难度。可83位不是第一第二,吴迪最终以2:0战胜对手,两局比分为7:6和6:2。而在第一轮的双打比赛中,由吴迪和吴易昺组成的“双吴”组合,也是2:0战胜法国组合马丁和瓦瑟林,两局比分为7:6和6:3。
一时间,对于吴迪的赞誉如潮水般涌来,因为他是第一个在上海大师赛这样的ATP1000系列赛上,同时获得单双打胜绩的中国球员。那样的评价,简直比纳达尔、费德勒还高出许多。要知道,纳豆是目今排名世界第一的球员,奶牛是在中国最有人气的球员,但这一切都及不上一名中国球员的小小进步,因为这就是咱中国人的“爱国心”。无论怎么把地球说成了村,也还是有内外之别的。吴迪的胜利就让国人兴奋得都快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场欢喜后浑不知道明天的太阳会从东方还是西方升起。
可惜的是,一番捧杀带不来实质的进步,法国人也成了能让中国人在网球场边敝帚自珍的最后堡垒。在紧接着的第二轮比赛中,先是“双吴”组合碰上了温网新科亚军、跨国组合马拉克和帕夫维奇,结果还了一个6:7、3:6败下阵来。因为阴雨,吴迪的单打第二轮延后了一天进行,在对阵美国选手约翰逊时,他以2:6、1:6败下阵来,两盘只拿到3局,其中首盘2:2后更是连丢了7局。赛后吴迪承认,约翰逊让他找不到赢球的感觉。而双打比赛吴易昺因为精疲力尽瘫倒,也再次证明了中国选手的体质大有问题。
即使吴易昺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今年美网夺得了青少年组单双打金牌,也无法掩饰中国球员体能上的不足。看起来,中国运动员确实不适宜竞技比赛,尤其是需要身体对抗的运动。三大球中唯一还拿得出手的,就是女排,但那是隔网相对的。照理网球也是隔网相对的,但那曾经是贵族玩的游戏。在网球方面,中国出过一个李娜,拿到过二次四大满贯冠军,WTA排名一度上升到第二。关于李娜给力的原因,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敢于梦想,敢于改变。且不用去追究这样的说法是对是错,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李娜比别的中国球员、尤其是女球员都大胆,从她坚决玩“单飞”就可见端倪。
有一个疑问不能不被重视,跟中国球员身体素质相差并不太大的邻国日本,不还有锦织圭在领跑着男子网坛吗?在女子网坛,日本确实没有出过李娜那样的大满贯冠军,但不乏伊达公子、杉山爱、奈良久留美、土居美咲、森田步美等一批好手。于是,就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找到了根本原因。据说,随着《网球王子》等二次元网球动漫的风靡,网球在日本的普及度也高了起来,网球成了日本的全民运动。日本现在有600万网球人口,经常参与网球运动的青少年有50-100万,俱乐部则有1500个。
也有人将李娜的成功说成是她个人的成功,跟中国队没有十分的关联。那样说可能有一些负气的成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即使“单飞”如今已经成了允许的动作,虽然门槛抬高了不少,但有几个人还会愿意搞“单飞”?确实,我们看到了中国女子网球的整体进步,但要说到一流水平,还差得很远。另一方面,男子网球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人家在往前跑,我们最多能说成是原地踏步。出了个吴迪在国内可以横着走路了,跑到世界上,也就是200名开外的水平;出了个吴易昺,也就在青少年组,成人后能够出什么样的成绩,实在说不好。
我们的球员常常能在小时候还算出色,越长大越不成气候,不是因为都是仲永,而是因为我们的体制使然。我们很小时候就开始专门化、专业化训练,结果总是能在不大的时候出好成绩,而到长大后就泯然众人矣。想起了李娜的经历,她虽然7岁就开始接触网球,但她从小最恨的就是网球。不能带给孩子快乐的运动,怎么还能指望出得来好成绩?于是,李娜2002年就宣布过退役,而且“没有告诉任何教练,仅在桌上留下了一封要求退役的信,就一大早从国家训练中心溜走了”。真如我们所知,李娜后来又回到了网球赛场,直到2014年9月才在纳达尔和丈夫姜山的鲜花簇拥下正式退役。
吴迪现象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稍有进步就大肆宣扬,搞得当事人都飘飘欲仙不知道自己叫什么,究竟是对运动员的爱还是溺爱,展现的是所有人的自信还是自卑?宁可棒杀也别被捧杀,死也要知道死的原因,以用来警醒后来人,死得有价值。还是要说那句话:淡定,淡定,水到渠成,要紧的是做好一切应该做好的事情。
今年的上海大师赛,目前状态不是太好、世界排名只是第231位的吴迪持外卡参赛,首轮比赛的对手是目前世界排名第83位的法国选手查迪。这是两人职业生涯首次交锋,吴迪的绝对实力在对手之下,想要爆冷具有一定难度。可83位不是第一第二,吴迪最终以2:0战胜对手,两局比分为7:6和6:2。而在第一轮的双打比赛中,由吴迪和吴易昺组成的“双吴”组合,也是2:0战胜法国组合马丁和瓦瑟林,两局比分为7:6和6:3。
一时间,对于吴迪的赞誉如潮水般涌来,因为他是第一个在上海大师赛这样的ATP1000系列赛上,同时获得单双打胜绩的中国球员。那样的评价,简直比纳达尔、费德勒还高出许多。要知道,纳豆是目今排名世界第一的球员,奶牛是在中国最有人气的球员,但这一切都及不上一名中国球员的小小进步,因为这就是咱中国人的“爱国心”。无论怎么把地球说成了村,也还是有内外之别的。吴迪的胜利就让国人兴奋得都快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场欢喜后浑不知道明天的太阳会从东方还是西方升起。
可惜的是,一番捧杀带不来实质的进步,法国人也成了能让中国人在网球场边敝帚自珍的最后堡垒。在紧接着的第二轮比赛中,先是“双吴”组合碰上了温网新科亚军、跨国组合马拉克和帕夫维奇,结果还了一个6:7、3:6败下阵来。因为阴雨,吴迪的单打第二轮延后了一天进行,在对阵美国选手约翰逊时,他以2:6、1:6败下阵来,两盘只拿到3局,其中首盘2:2后更是连丢了7局。赛后吴迪承认,约翰逊让他找不到赢球的感觉。而双打比赛吴易昺因为精疲力尽瘫倒,也再次证明了中国选手的体质大有问题。
即使吴易昺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今年美网夺得了青少年组单双打金牌,也无法掩饰中国球员体能上的不足。看起来,中国运动员确实不适宜竞技比赛,尤其是需要身体对抗的运动。三大球中唯一还拿得出手的,就是女排,但那是隔网相对的。照理网球也是隔网相对的,但那曾经是贵族玩的游戏。在网球方面,中国出过一个李娜,拿到过二次四大满贯冠军,WTA排名一度上升到第二。关于李娜给力的原因,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敢于梦想,敢于改变。且不用去追究这样的说法是对是错,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李娜比别的中国球员、尤其是女球员都大胆,从她坚决玩“单飞”就可见端倪。
有一个疑问不能不被重视,跟中国球员身体素质相差并不太大的邻国日本,不还有锦织圭在领跑着男子网坛吗?在女子网坛,日本确实没有出过李娜那样的大满贯冠军,但不乏伊达公子、杉山爱、奈良久留美、土居美咲、森田步美等一批好手。于是,就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找到了根本原因。据说,随着《网球王子》等二次元网球动漫的风靡,网球在日本的普及度也高了起来,网球成了日本的全民运动。日本现在有600万网球人口,经常参与网球运动的青少年有50-100万,俱乐部则有1500个。
也有人将李娜的成功说成是她个人的成功,跟中国队没有十分的关联。那样说可能有一些负气的成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即使“单飞”如今已经成了允许的动作,虽然门槛抬高了不少,但有几个人还会愿意搞“单飞”?确实,我们看到了中国女子网球的整体进步,但要说到一流水平,还差得很远。另一方面,男子网球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人家在往前跑,我们最多能说成是原地踏步。出了个吴迪在国内可以横着走路了,跑到世界上,也就是200名开外的水平;出了个吴易昺,也就在青少年组,成人后能够出什么样的成绩,实在说不好。
我们的球员常常能在小时候还算出色,越长大越不成气候,不是因为都是仲永,而是因为我们的体制使然。我们很小时候就开始专门化、专业化训练,结果总是能在不大的时候出好成绩,而到长大后就泯然众人矣。想起了李娜的经历,她虽然7岁就开始接触网球,但她从小最恨的就是网球。不能带给孩子快乐的运动,怎么还能指望出得来好成绩?于是,李娜2002年就宣布过退役,而且“没有告诉任何教练,仅在桌上留下了一封要求退役的信,就一大早从国家训练中心溜走了”。真如我们所知,李娜后来又回到了网球赛场,直到2014年9月才在纳达尔和丈夫姜山的鲜花簇拥下正式退役。
吴迪现象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稍有进步就大肆宣扬,搞得当事人都飘飘欲仙不知道自己叫什么,究竟是对运动员的爱还是溺爱,展现的是所有人的自信还是自卑?宁可棒杀也别被捧杀,死也要知道死的原因,以用来警醒后来人,死得有价值。还是要说那句话:淡定,淡定,水到渠成,要紧的是做好一切应该做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