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 魔法世界的爱与善恶Ⅰ

最近忍不住又看了一遍哈利波特,
刷完电影又刷书,一发不可收拾。
本来在这篇推送之前想推个系列文集的,
结果。。。(捂脸)
那就只好趁我的这股热劲还在说说这个让我一直赞叹不已的魔法世界吧。
H
如果你生于1985到1998年之间,请记得你的霍格沃兹入学通知书之所以没寄到,是因为伏地魔抹去了政府文件中这期间出生的麻瓜巫师记录。
— —JK.罗琳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故事从哈利在姨父姨母家受尽苛待开始。霍格沃兹的信件第一次寄到德思礼家时,哈利还在玩小桌上的一排锡兵。我一直觉得对一个人坏到极点不仅仅是虐待,更是任其生死,所以当初很不理解为什么猫头鹰送来霍格沃兹录取通知书之后费农姨父要如此大费周章的避免哈利接触到信件,不仅封了信箱,封了壁橱甚至不惜狂风骤雨之时搬到大海一个礁石上的破房子里忍饥受冻。而且此时一点也不顾及和心疼他心爱的儿子。为什么在面对海格这样一个巨人暴跳如雷还撅了自卫的猎枪之后还能胆大包天的对海格命令:
住嘴!我不准你对这孩子讲任何事!
费农姨夫这样不惜代价阻止哈利回到魔法世界甚至让人看出了维护的味道。结合故事背景,姨妈一直认为哈利的父母是因为魔法自己把自己炸死的,而费农姨父是一个一点没有魔法血缘的人,更不承认魔法世界的真实存在,甚至觉得霍格沃兹是一群变戏法的疯子。从种种看出,大概在费农姨夫的潜意识里,自己还是担着哈利的监护人的责任的,至少他认为他有责任让哈利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下去而不是走一些歪门邪道,他想让哈利走一条他认为相对而言正确且对哈利好的路(虽然去少年管教学校不是什么好事)。后来想想,如果姨妈对莉莉的嫉妒没有那么深,对哈利没有那么大的偏见,大概以费农对家人的态度应该不至于让哈利的童年过得如此悲惨。
哈利回归魔法世界,这里所有人看到哈利的第一眼都是在看哈利头上的闪电伤疤,除了斯内普。
鹰钩鼻老师越过奇洛教授的围巾直视哈利的眼睛。
在哈利的第一堂魔药课上,斯内普问他:
如果我把水仙根粉末加入艾草浸液会得到什么?
根据网上对这句话的解析,在维多利亚时期,艾草代表缺席与极度哀戚,水仙也是百合的一种,而百合正是莉莉的名字(Lily),其花语是“直到死亡都不能摆脱我对你的悔意”。

最后说说小说和电影。
电影删掉了很多小说里的细节,比如纳威的戏份的减少,皮皮鬼这个角色的整个删除,同时小说比电影弱化了很多哈利的形象,比如奇洛最后并不是哈利一个人制伏的,纵观全七部应该有罗琳本意就不是赋予哈利救世主的形象,所有战胜邪恶的都是爱的能量的这一层意义,毕竟小说引人思考,电影富于表现。

《哈利波特与密室》
多比是一个家养小精灵,一边承受对主人不敬的内心煎熬一边阻止哈利回到霍格沃兹。为了“救”哈利用了很多让哈利陷入困境甚至受伤的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读者和哈利一样神烦这个小精灵,一路坏事。最后哈利解放了多比,多比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
“哈利·波特解放了多比!”小精灵用刺耳的尖声说,抬头望着哈利,月光从最近的一扇窗户洒进来,映照着他圆鼓鼓的眼睛,“哈利·波特使多比获得了自由!” “我没做什么,多比,”哈利咧着嘴笑了,说道“你答应我,别再试图来保护我了。” 小精灵丑陋的棕红色脸上突然绽开一个灿烂的笑容,露出满口黄牙。
影版里多比的这个笑容看起来除了开心,掺杂了更多文字无法描述的感情,也许有惭愧也许有失落,对应多比最后还是不顾一切去救哈利的结局,意味深长。
第二部电影导演与第一部相同,都是专于传统好莱坞电影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擅长传统的温情和搞笑,所以一二两部电影的主色调和音乐都会有儿童片的温馨之感,从海报也可以看出,有红色和金黄色的暖色调,同时两部影片完全按小说路子走,没有太大的惊喜,也没有太多的意外。这一部的影版笑点也比较多,比如罗恩在禁林害怕蜘蛛那一场戏真的又惊险又好笑小表情萌翻了,最后洛哈特失忆(这货竟然是鹰院毕业的,看来他的智慧都用在包装自己和遗忘咒上了吧)和罗恩唠家常也是恶意卖萌。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从这一部开始,剧情背景渐渐浮出水面,光芒灿烂的亲世代从回忆中走来。詹姆斯,布莱克,卢平的友情,詹姆斯一伙与斯内普的恩怨,管窥一豹。
第三部电影(阿方索·卡隆执导)是HP系列电影我最最最喜欢的一部。也因为这部电影,大狗简直成了我的心头好,与影版的斯内普教授不相上下,而且对小天狼星的喜爱要早于斯内普。
影版里删掉了赫敏的克鲁克山这一条线,留了一些小疑点,比如纳威写满口令的字条是怎么到小天狼星手上的,小天狼星在霍格沃兹的内应是谁。但这些都无伤大雅,这一部的电影从前两部的儿童风格一下子步入暗黑悬疑系,从开场的通缉令抓狂的小天狼星到可怖的摄魂怪再到狼人,最后摄魂怪围攻哈利和大狗,哈利放出守护神(爱死那一幕,真是很令人开心也很令人心酸啊,时光逆转回去的哈利一直很期待很笃定着父亲的出现结果没有人会来只有他自己),阴冷的蓝黑色调让人笼罩在一种神秘恐怖的气氛之下。很多人说,这也是让哈利系列电影步入成人化的转折作,之后的几部都不复一二部儿童片的温馨小调。
我很喜欢电影里艾伦·里克曼对斯内普的诠释,他的深情,(每一个教授的镜头,我都喜欢看教授看哈利的眼神)他的隐忍,他的腹黑,他的阴郁,他的深沉和一点点的神经质,无论导演怎么换,斯内普的性格一直没有太突兀的转变。(这里我要吐槽第四部的邓布利多,火焰杯选了哈利之后在众教授面前像个疯子一样跳到哈利面前是什么情况,我城府深不可测的校长怎么会是这个鬼样子。)
小说中的斯内普,对哈利的厌恶和仇恨会有更直接更直白的表现,甚至气急败坏之后会去找哈利跳脚。虽然作者有欲扬先抑欲盖弥彰的埋线意思,但是在前几部中斯内普除了第一部里念了反咒护住哈利没从扫帚上掉下来和几部以来一直跟踪哈利之外并没有表现出他对哈利的保护,尖叫屋那一段去救哈利还这么多训学生的废话,本来应该是想叙述亲世代的事情以及斯内普与詹姆斯一伙的敌对缘由,但我总觉得在这种场合有些败笔(尖叫屋里卢平的一些解释也是啰嗦,还不如影版里卢平教授拿着活点地图听到哈利说看到小矮星的脚印的那个眼神,但是不这样,难道要让作者开番外吗 ,毕竟电影关于亲世代还可以靠回忆。所以说电影实在是富于表现,这是小说所不能及的)。以及躺在担架上的斯内普远不如影版下意识将哈利罗恩赫敏护在身后的斯内普让其双面间谍的形象究竟善恶更具说服力。
但是影版也有一些删减改编让我觉得很可惜:
“唔……你的双亲指派我当你的监护人,”布莱克呆板地说,“如果他们遭遇不幸的话……”
哈利等他说下去。布莱克的意思是他心里猜想的那意思吗?
“当然啦,如果你愿意和你的姨妈、姨父一起住下去,我会理解的,”布莱克说,“不过……唔……想一想吧。一旦我恢复了名誉……要是你想要一个……一个不同的家……”
哈利胃里发生了某种爆炸。
“什么——和你一起生活吗?”他说,不知不觉脑袋撞到地道顶部的一块突出来的石头上。“离开德思礼家吗?”
“当然,我想你不会愿意的,”布莱克迅速地说,“我理解,我只是想我愿……”
“你疯了吗?”哈利说,声音一下子嘶哑了,和布莱克的一样。“我当然想要离开德思礼家!你有了房子吗?我什么时候能搬进去?”
布莱克转过身来看着他;斯内普的脑袋正擦着地道顶部,不过布莱克似乎并不在意。
“你愿意?”他问,“你是当真的?”
“是,我是当真的!”哈利说。
布莱克瘦削的脸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笑容,哈利以前从没见他这样笑过。笑容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是惊人的,好像有一个比他年轻十岁的人透过那张饥饿面具对他面露喜色;有一会儿,人们又可以在他脸上认出哈利双亲结婚时大笑的那个人了。
影片中哈利刚说完“什么 你要我搬来和你一起住?”赫敏就打断了对话(据说有加长版,没看过),那句话配上演员困惑的表情,讲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嫌弃。。。完全没有表现出哈利狂喜激动的心情,漂泊无依的小哈利终于有了依靠啊,即将会有一个真正的家啊(感觉我看电影的时候比他还激动啊,谁知道后边还有反转。。。看完还安慰自己,没关系啊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到时候就可以在一起了,谁XX知道大狗后边还XX(冤)死了。。。)影版最后延长了小天狼星和哈利的话别,相比小说里的匆匆,多了一些探讨爱的鸡汤。
“赫敏,想想高兴的事情!”哈利大叫着举起了魔杖,狂怒地眨着眼想看得清楚些,摇着脑袋以便摆脱脑子里已经开始的那种微弱的尖叫声——
我要和教父一起生活了。我要离开德思礼一家了。
他强迫自己想到小天狼星,只想小天狼星,而且开始吟唱:“呼神护卫!呼神护卫!”
布莱克抖了一下,翻身一滚,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苍白得像已经死了。他会好起来的。我要去和他一起生活了。
“呼神护卫!赫敏,帮我!呼神护卫!”
“呼护——”赫敏低声说,“呼护——呼护——”
但是她说不好。摄魂怪逼近了,离他们不到十英尺了。它们在哈利和赫敏周围形成了一道坚实的墙,而且越逼越近……
“呼神护卫!”哈利狂叫,努力阻止耳朵里的尖叫声。“呼神护卫!”
他的魔杖冒出一缕银色的光线,像雾一样在他面前摇曳。与此同时,哈利感到赫敏倒在他身旁。他只有一个人了……完全一个人了……
“呼一呼神护卫——”
哈利感到膝盖碰到冷草了。雾气弄得他视线模糊。他尽力记起——小天狼星是无辜的——无辜的——我们会没事的——我要和他一起生活了——
小说里哈利近乎绝望的想着仅有的最令他开心的事——终于能和爱自己,爱自己的父母的人一起生活了,终于可以离开德思礼家了——发出企图护卫自己护卫教父的微弱的光。
影版这里的删减了赫敏,变成只有哈利一个人,处在孤立无依的境地更显绝望。但因为缺少与赫敏那一段恐惧又拼命回忆快乐的对话,也没有提及当时哈利选的是什么记忆,少了一点小小揪心的心疼。
竭尽全力想最快乐的事情,以此来散发巨大的能量召唤守护神。我想这个咒语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因为普通人都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坎坷和绝望,没有感受过某个片刻某个事件的快乐的难能可贵,所以才释放不出强大的磅礴的力量。据说摄魂怪是罗琳抑郁症时的产物,真是极具意味。
有一幕小说与电影不同的是大狗亲自去看了哈利的魁地奇比赛,而不仅仅是天上一朵乌云(感觉小说过后想想都觉得很温情啊,影版可能更多是为了营造一个阴森的气氛吧)。
最后的最后,影版邓布利多的装傻相比小说的汇报结果也令人莞尔。


这个一挑群的壮观场面也就只有第六部邓布利多取魂器之一的挂链那一场了能媲美了▼

小说里不仅有很多对情节推动有助益的细节和伏笔,还有很多类似莉莉,小天狼星,马尔福等名字姓氏的起名用意。这些都是无法一下说完的,这些细节隐喻的整合也是千千万万的哈迷醉心研读的结果。我很喜欢到各种网站上看大家对小说的解读,以此来丰满小说里无法详实的人物和细节。罗琳女士要出《神奇的动物在那里》系列,那是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辉煌的时代,表示很期待。当然,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有其闪光的地方,电影在视觉上像我展现了一个超现实的魔法世界,小说更是补足了我在电影上一些地方不知何解的疑惑,搭配食用效果更佳
图 | 来源于网络及电影截图
嗯,我最烦的就是看到别人推书推电影心痒痒
却没有途径看所推的书和电影
所以嗯,链接奉上http://pan.baidu.com/s/1o8kJJU6
密码:x8gk
给看到最后的小伙伴的小心心♡
(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木叚的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