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中最著名的BGM
猫和老鼠中最著名的BGM
天堂与地狱序曲(奥芬巴赫)
20世纪初的时候动画片诞生了,最早的动画片是黑白默片,然后有了彩色动画片和有声动画片,那时候的动画片几乎是没有对白的,完全靠BGM(background music)撑起整个场面和故事情节。《米老鼠和唐老鸭》(1924年)、《猫和老鼠》(1940年),儿时经典。
动画片刚兴起的那个年代,现代无调性音乐才刚刚萌芽不久,爵士乐也才刚刚走出美国新奥尔良城,至于摇滚(Rock and Roll)、节奏蓝调(R & B)、嘻哈(Hip Hop)基本上还没有影呢,更别说现代流行音乐,那个时候动画音效师最喜欢用古典乐作为BGM,最经典的就是《猫和老鼠》,使用了大量古典乐来烘托剧情。

猫和老鼠海报(和谐版)
以我小时候的模糊记忆,《猫和老鼠》经常引用《天堂与地狱序曲》(又名:地狱中的奥菲欧-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的一些片段,但是我翻遍《猫和老鼠》BGM列表始终找不到这个曲子,如果记忆出错了,请原谅我吧,不过《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时候随船乐团确实有演奏过这一首的,不信你再去看一遍小李子和大胖子的旷世绝恋吧。

泰坦尼克号截图(有图为证)
所以,其实这不是在介绍动画片,在准备写这个之前,我一直在纠结,是截取最著名的片段(先不剧透),还是直接给出完整的版本,要知道如今这个社会,愿意花十分钟去听一曲古典乐的人真的比生双胞胎的概率还低,这是个缺乏耐心的时代,大家都希望略过萌芽开花的过程,直接品尝甜美的果实。即便带着几分无奈,我还是希望把一首完整的乐曲送给不赶时间的极少数。
这是一首需要视觉的古典乐,交响乐团的现场气氛非常重要。我在网上找到一些视频,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乔治·普莱特-法国)、纽约爱乐乐团(指挥:祖宾·梅塔-印度)、中国交响乐团(指挥:小泽征尔-日本),都是知名音乐指挥家的经典录像,可惜画质一点也不感人(小泽征尔的很推荐去看一下,真的特别逗),最后我选了画质感人的斯洛文尼亚克拉尼高中交响乐团的版本(不要问我怎么知道视频中的语言是斯洛文尼亚语,哭!所以翻译错别拍我就行),下面就请看别人家的高中交响乐团的精彩表演(我们的高中能接触到古典乐的就是上下课铃声和运动会……)。
如果你第一次听完了整曲,00:06:59时应该才刚刚有点感觉,00:07:10时开始High起来,00:07:23时情绪逐渐高涨,00:07:40时正式进入抖腿甩头阶段,我就说古典乐很亲民不是吗?!
继续……
00:00:09大钹小胖率先出镜。

大钹
00:00:12长号小号美少年组合出场。

小号&长号
00:00:21定音鼓小哥强势霸屏(是不是打击乐的都很Q?马克西姆团队之前的打击乐手是个十项全能的胖子,去年上海那一场胖子没来,结果需要两个瘦子才能完成他的工作)。

定音鼓
00:00:26长笛美少女天团出场。

长笛
00:00:36巴松管(又叫低音管)F4露面。

低音管
00:00:50中提琴姐弟刚蹭到个镜头就被单簧管妹纸的精彩独角戏给抢过去了(掌声在哪里?哦!记起来了,古典乐演奏期间不得鼓掌)。

中提琴

单簧管
00:01:16双簧管妹纸接过接力棒开始鼓腮帮子(管乐器演奏者容易脸变大吧)。

双簧管
00:02:23长笛妹纸依靠颜值(当然主要是智慧啦)获得一组镜头特写,侧脸真好看,我决定再给长笛一个席位。

长笛美女
00:03:40大提琴暗黑组织终于有了一张集体照。

大提琴
00:03:50首席小提琴开始独奏,凑近一看还挺帅的(咦?怎么和指挥长得这么像!难道兄弟俩权倾整个乐团?哦,对了,如果你的邻居经常吵到你,你就让你的娃去学小提琴,没有娃的自己学,学习进度越慢越好,不用谢我,试一下就知道了)。

小提琴
00:04.24低音提琴老中青社区团体出现(没搬梯子拉,说明都是高富帅)。

低音提琴
00:04:44竖琴出场(我以前以为竖琴是中国民族乐器,后来才知道民乐中长得有点像竖琴的叫箜篌-kōnghóu,嗯没文化如我就是这样的,but,我却想起古筝女神千指大人还有谢耳朵的女友AMY)。

竖琴
00:05:54军鼓、大鼓和吊钹终于又有活儿干了(大鼓妹纸淡定的举起鼓槌敲下去的时候我看到了YAMAHA的logo,YAMAHA脑残粉飘过)。

军鼓&吊钹&大鼓
00:06:08圆号(又叫法国号)学霸团终于露脸了。

圆号
00:06:50军鼓小哥抡起三角铁(打击乐界达·芬奇表示我啥都想敲几下)。

三角铁
00:08:28大号同学表示终于蹭到一个像样的镜头。

大号
整个交响乐团的乐器终于齐了(良心视频每个乐器都有特写),这是美式交响乐队的配置(欧式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但基本也差不多了)。

美式交响乐团
那么这首著名的鬼畜神曲是谁作曲的?这位大神叫做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德国人,在法国学习和成名,以大提琴手的身份出道,曾做过乐团指挥,后来专注于谱曲和写歌剧,著名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便出自他手,当然还有《地狱中的奥菲欧》。

雅克·奥芬巴赫
奥菲欧是希腊神话中一位精通音律的爱乐之神。他凭借非凡的音乐才能和动听的歌声,感动冥王下到阴间,寻找已故妻子,可是在带着妻子走向阳间的路上,他违背了对冥王的诺言,回头看了妻子,因而再次失去了爱妻,悲痛之至决定终身不娶(哎哟!奥菲欧他老婆到底是有多好看啊!)。

地狱中的奥菲欧油画(Jan Brueghel The Elder)
最早把奥菲欧的故事改编成正式歌剧的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607年首演),然后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进行了改良再创作(1762年首演),奥芬巴赫以格鲁克的台本为基础,对剧情进行了“恶搞”,可谓是当时讽刺剧的先锋,改编后的剧情是这样的(来自百度百科,看内容是翻译维基百科的词条的)。

地狱中的奥菲欧戏剧海报
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场之后决定分手。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欧律狄刻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庇特。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

地狱中的奥菲欧歌剧截图
这剧情跟现代狗血婚姻伦理戏有的一拼,大赞奥芬巴赫的结尾,生活比歌剧更狗血不是?但这部歌剧(详细剧情请自己看wiki)本身并不是特别出名,然而鬼畜神曲《天堂与地狱序曲》风靡了全世界。
再来个科普: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仿佛是剧情的缩影(来自百度百科)。
好,继续……,此时建议再次打开视频边听边看下去……
所以把序曲分成以下几段(虽然不算是乐章但暂且这么称呼吧)。
00:00:00~00:00:50第一乐章:大场面开局,感觉宙斯众神在指点江山。
00:00:50~00:03:26第二乐章:奥菲欧的美女老婆出来了,跟牧羊少年在草原上偷情,这音乐真有感觉。
00:03:26~00:03:46第三乐章:奥菲欧把自己老婆认成了自己情妇,狭路相逢开启吵架模式。
00:03:46~00:05:18第四乐章:牧羊人开始花言巧语诱拐奥菲欧的老婆。
00:05:18~00:06:58第五乐章:诱拐成功,奥菲欧的老婆被毒蛇咬死,进入了地府,奥菲欧不仅不伤心还特别高兴。
00:06:58~00:07:40第六乐章:奥菲欧被迫去地府找妻子,一路上真是刺激。
00:07:40~00:08:04第七乐章:本剧高潮,地狱大宴会,大家唱歌跳舞喝酒吃肉,不是一般的High。
00:08:04~00:08:20第八乐章:奥菲欧带着老婆开始回阳间,但是不小心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老婆。
00:08:20~00:09:24第九乐章:奥菲欧的老婆又下地狱了,奥菲欧高兴坏了,回到人间和牧羊女约会去了,而他老婆被任命为酒神的巫女,全剧终。
一首流行乐在排行榜上能霸占几周的榜首已然非常不容易,听过唱过时过境迁,也许不再那么吸引人了,人总是会审美疲劳,喜欢了超过十年的歌手也就那么寥寥几个,电视里面综艺节目在捧谁就关注谁,这种关注也维持不了几个月,这就是快餐式消费音乐,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只是顺应了这个时代。《天堂与地狱序曲》古典乐中的经典,我几乎每天都会听一遍,对它的喜爱却与日俱增,你不妨耐着性子多听几遍,你也会爱不释手的,相信我,你会发觉其中的魅力。
给几个网易云的评论截图,与杭州地铁站那种酸溜大白菜味完全不一样吧,古典乐界奇葩多!






好了,今天要为祖国母亲庆生,我先闪了,拜拜,下回见!

下期预告:
指挥帝王——赫伯特·冯·卡拉扬
低调打个小牛皮癣广告,如果你喜欢我写的东西,求关注求转发,这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给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