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
查看话题 >鬼故事:斩妖记
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ID:historytalking),每天更新原创的有趣历史文章
毕应祥已经赶了很久的路了,他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本来就旧的衣裳裂开了好几个口子,也没有机会修补;他的草鞋已经断开了,用荆条勉强系住;他除了背囊里一支秃笔和几卷纸还能证明着他的身份,其他部分已经和村氓没什么两样。不过离衡州已经不远了,等到了那里见了亲戚,就可以找个事做,安顿下来。
这里已快离开永州境了,永州城早已被甩在了后面。面前是无尽的山野,一望无际的茅草随风摇曳,大树遮天蔽日,一条河从山谷里流过,河水湍急,声响如巨兽咆哮。转过一座山,前面路边出现了一个神庙,在如此荒凉的地方,修得却很有气势,柱子上的红漆看得出是新粉刷过,门前的木栅也是新打造的。走近去看,门口还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几行威严的字:过往行人须敬事礼神,以尽虔诚。否则天降惩罚,勿谓言之不预。
进得庙来,里面更是显出香火旺盛。供桌上摆满了蔬果牲牢,供桌旁立着巨大的长明灯,里面的香油装得满满,几乎快要溢出来。殿内香烟缭绕,烟雾中隐约看得见高大的神像,通体银白,头上带着通天冠,竟看不出究竟是什么原形。
毕应祥身上一无长物,背囊里只剩几块硬饼,还要留着后面的路上充饥。他礼节性地拜了拜这不明神祇,没有留下贡献,就离开继续赶路了。
太阳还没有升到中天,云很稀少,天气相当不错。毕应祥走得很快,没多会儿,就追上了他前面的一对赶路的父子。两人背着背篓,正往前面的镇子去。毕应祥跟他们搭讪了几句,走在了一起。
刚没聊多一会儿,天空忽然晦暗了下去,山风变凉,嗖嗖地打转,云雾从脚下升起,一股股地涌过来,遮挡了树林。毕应祥倒没有什么反应,那对父子却骤然变色,满脸呈现出恐惧。他俩惶然不安地向空中望着,父亲突然哧通跪了下去,大声喊:“神祇饶命,小人已经进献过果品了啊,请天神明查。”
毕应祥被他的举动吃了一惊,不由得问是怎么回事,这父亲惶恐不安,不禁向毕应祥发出哀求:“我真的已经在神庙进献过了啊,我儿子可以作证。”
“要进献些什么?”毕应祥问。
“果品肉食,还有灯油。我前天就准备好的,一点也没有少。我知道规矩。”
“什么规矩?不进贡的话会怎样?”
“不进贡就会降下惩罚,天神会让你迷失道路,走进鬼打墙里,一直走到死。”那父亲恐惧得声音都劈了,“我没有少,我进贡了……”
“我没进贡。”毕应祥平静地打断了那个父亲,“我没有东西进贡给他。”
“是你——”那父亲脸色都变了,恐惧中夹杂着愤怒,他倒退了一步,指着毕应祥:“是你!原来是你害的!你走开,走开!不要连累我们!”
毕应祥看着情绪近乎崩溃的那位父亲,看着他拉起儿子,疯狂地转身逃开。他叹了口气,背起包袱,独自一人继续向自己感觉的前路走去。
四周一片昏蒙,不辨方向,连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都分不出来。毕应祥凭着直觉,闷头向前走,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走在正路上,也不知道那对父子是否还在附近。他知道自己遇上麻烦了,但他别无选择。
云雾越来越浓了,背后响起闷雷一般的声音,如果不回头,会以为有大兵追赶,回了头则一无所见。眼中所见、耳中所听都让人心生恐惧,两腿发软,没有足够的定力,可能早已魂飞魄散。毕应祥强迫自己镇定心神,专心致志地向前走,他默诵着自己学习过的书中的章节,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看或听那些不正常的景色和声音。这个方法慢慢见了效,他沉浸在诗文当中,渐渐忘记自己的所在。他忘我地走着、吟诵着,不知过了多久,他意识到周边的云雾开始散去,天空显出了蓝色,山色和河水也露出踪迹。一切恢复了原样,太阳仍未升到中天。而对毕应祥而言,似乎已经过了半生。
那对父子早已看不见踪影了,毕应祥看着温暖的阳光,有一种绝后余生的感觉。他坐倒在地,像被抽去了全身的力气。他大口呼吸了一会儿,让太阳直射在身上,直到冰冷的身体重新变得暖和,力气慢慢回到身上,他才终于有能力好好回忆刚刚发生的事情。
什么天神!用恐惧威吓信众,强迫过路人供奉,这样的神,有什么值得信仰和崇拜?
想至此,毕应祥不由得心生愤慨——这还有没有天理?这样穷凶极恶的神,就没人管管吗?怎么能任它妄为?!
毕应祥越想越气,他爬起身,感觉被一股力量撑住。他急切地回过身,朝永州府零陵县方向走去。
零陵县尉被毕应祥的吵闹声逼了出来。县里接案子有流程,一个诉状从递交到审理,总要有立案、调查、提审……一长串程序,没个十天半个月是没人理的。但毕应祥就是高声叫喊,喧哗县衙,惹得一群无知小民围在门口看。衙役本想赶他出去,但听他满嘴之乎者也道理一套一套的,不知他什么路数,又不太敢轻举妄动,直让他吵得县尉出来应对。
毕应祥知道出来了大人物,把自己的遭遇有条有理地陈述了一遍,讲了乡野小民的恐惧,讲了天神的为害一方,几乎成了路霸,最后要求县衙清除恶霸,解救乡民和行路者,恢复本地秩序。
县尉早已听得不耐烦,碍于围观者众,还是耐着性子把话听完。毕应祥语言流畅舌绽莲花,周围人一个劲儿叫好。县尉等他说完,笑眯眯地先表扬了毕应祥几句,称赞他有良心有正义感,然后表示自己也爱莫能助,神界的事情不归人间衙门管辖,还是要找对责任人才行。
县尉话说得诚恳有理,倒叫毕应祥说不出什么来了。他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却也挑不出毛病,于是向县尉咨询,找谁才能解决问题。县尉沉吟了一下,指点说,衡州城外衡山脚下的南岳祠,供奉着司天王,他权力比较大,应该可以管得上此事。为了表达他对毕应祥的支持,他让人拿来一双半新的草鞋,换下了毕应祥这双破的,算是他个人给毕应祥的盘缠。
毕应祥千恩万谢地道别了县尉,再次踏上去衡州的路。
南岳祠气势恢宏,秩序井然,很多信众在几名道长的引导下求签问卦,跪拜上香,仪式感很强。毕应祥先后问了几个道长,没人知道告神是个什么流程,这种事他们还从没见过。有个老道长看他急火火的心生同情,给他出了个主意,写个状子由他帮着画几个符,在坛上烧给天庭。毕应祥不信这个,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死马当了活马医,试试看再说。他文辞充沛,下次如有神助,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从这一事件写到天界的秩序,从正邪之辩写到天理人伦,义正辞严,无可辩驳。写完后自己忍不住再读了几遍,才依依不舍地交给道长,看着他画了符烧掉。
当晚毕应祥夜宿衡山脚下,刚刚睡去,就听到有人来叫。一队衣着鲜亮的兵士引带着他,忽忽悠悠穿过黑暗,来到一个宽敞高大的殿堂,堂上侍卫罗列,灯火辉煌。毕应祥被安置在阶下站好,上面就有人问,可是他白天写的诉状,告永州的天神?毕应祥应了声是,把情况简要再说了一遍,上面坐的人与旁边的文书官一阵窃窃私语,然后又看了看他的诉状,喊来几名侍卫,让他们把零陵的土地带来。
片刻间,一个没见过面的老头站在了毕应祥的旁边,谦卑地低着头,向上施礼。堂上将毕应祥的诉状扔给他看,让他解释,老头看了一会儿,跪下回复:“此庙本是土地庙,但三年前即被怪物所占。该怪物法力高强,小神斗它不过,只好将神庙让给此怪,苟且偷生至今。”
堂上人听到这里大怒,将桌子一拍,“大胆!你管理一方,竟让怪物所制,你有何颜面可说?你斗不过怪物,难道不会向上反应吗?不会求助天庭吗?天界之事无论多小都是天庭的事,你的心里难道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天官说得义正辞严,土地老头的额上眼看着沁出汗来,直到天官说完,土地磕头在地,先做了自我批评,然后委屈地解释说:“小神过往三年多次上书天庭求助,但一直未得音讯啊……”
天官惊愕,他神情严厉,立即差人又去叫来了一名小吏,责问他为何扣留基层文件,小吏委屈地表示不曾扣留,所有文件都在亲自审核之后,分期分批地上交给档案司。档案司的人随后赶来,称他们都按程序办事,文件都按照规定编档,并发给职能部门。兵部办事员随后检查了自己所辖的文件,并没有找到关于此事的档案,查了登记簿,发现已经打包转给了天官主簿室。天官打算继续查下去时,身边的文书官忽然恍然大悟,在天官耳边低声说:“两年前确有此档案转来,您当时不是说太忙了,转天再看?不过您公事繁忙,后来一直没空看它……”天官脸上阴晴不定地变化了一阵,神色恢复了正常,轻咳了一声,若无其事地对毕应祥说:“阁下深明大义,仗义执言。你所反映的情况我已经听明白了,我深表钦佩。这样吧,我愿意借给你一队天兵,陪你前去永州,捉拿妖怪,匡正纲纪。”又转向土地:“永州乃你辖区,你尽快重返岗位,履行你的责任去罢。”说罢招了招手,把土地叫到眼前,低声嘱咐:“让他去处理此事,你只管回岗即可,不要把这事记载入档,否则对你仕途不利,懂不懂?”土地急忙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天官挥了挥手,随从立即上前,陪同他下堂而去。
毕应祥不知该如何是好。一名侍卫长走上前来,对毕应祥说:“这位义士,我奉命送您回永州。”
捉拿妖怪的行动没费多大力气,天兵们刚一出现,妖怪的跟班就跑光了。妖怪本人负隅顽抗了一阵,被天兵一刀砍下了头颅。妖怪委顿在地,亮银色的身躯缠作一团,变成了一条无头的白蛇。永州恢复了安定,天兵收兵走了,毕应祥也与土地告别,回到了客栈。
第二天毕应祥醒来,赶忙赶去神庙看个究竟。神庙已经坍塌,簇新的柱子木栅都倾颓在地。外面的地上躺着一条大蛇,头颅不知去向。附近很多村民得到消息,都跑来围观,看到此情此景,惶恐不安,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祸事。毕应祥大声将事情缘由讲了一遍,让村民们不用担心,威胁他们的怪物已经被收拾干净,不会再为害此地了。村民们互相议论了一会儿,终于安下心来,纷纷向毕应祥施礼,感谢他为此地伸张正义。
毕应祥完成一件大事,心里轻松万分,余下的旅程他走得非常轻快,没几天就到了衡州找到亲戚,在城里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生活。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毕应祥正独自在房中读书,灯火忽然跳动了几下,然后自行熄灭了。毕应祥赶忙找火镰,还没等他起身,屋内再度亮起,却是蓝色的灯光。两名衣着褴褛的人站在屋中,手持锁链,粗声让毕应祥跟他们走。毕应祥吃了一惊,沉声问他们是谁,找他何事,两人说:“你被人告下了,跟我们到地府自有机会说明。”
地府的衙门比天界的阴暗很多,侍卫也都长得奇形怪状。原告已经站在堂下,是一个身穿银袍,器宇轩昂的男人,看到毕应祥,眼如喷火,他把头转向堂上的官吏,伸手向毕应祥一指,嘴唇颤抖着说:“大人,就是他,毫无原因带人拆毁我的家园,赶散我的部下,还谋害我于我的家门口。此等恶人不加惩治,天理不容!”
毕应祥一头雾水摸不着头绪,他怀疑对方是不是认错人了。当对方讲出更多控诉之后,他终于闹明白,这是永州神庙的那条蛇。毕应祥心安了——这事很好解释。轮到他时,他把事情经过前前后后地讲了一遍,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天兵随自己冲进神庙搏斗的过程,最后说:“大人可向天界询问,即可证实小人的清白。”
“一派胡言!”银袍人气得哆嗦起来,他跪倒在地,向地府官员喊冤:“此恶人无故打砸我家,竟然还编出这样的理由来抹黑我。我一介小神,好好地维护一方安定,如果是上天真的降罪于我,怎么可能由他一个来路不明的凡人主持?事先也没有接到过任何通知。此人话语漏洞百出,请大人明鉴。”
堂上的官员听了这话,问毕应祥:“你可有天界委托你处理它的公文?”
毕应祥一怔,没有想到还有这个问题,他回答:“不曾给我。天官只派了一队天兵给我。”
官员摇起了头:“没有公文,怎么证明你的所作所为是上天允许的?”他转向身边的文书官:“咱们可曾收到天界转过来的关于此小神的档案?”
文书官翻了一会儿身边堆积如山的文书,起身回应:“没有接到这样的档案。”
官员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问毕应祥:“没有文书,没有档案,你怎么证明你是奉天命行事啊?”
毕应祥懵了:“我……你可以去问问当天审理的天官,他会为我作证。”
“是哪个天官审的你?”
“……”毕应祥答不出来,难道天官不止一个?他想了一下,又回答:“永州零陵县的百姓知道此事,他们长期受苦于这个怪物,是我解救了他们。”
官员翻了下眼睛,打了个哈欠:“给你一个时辰,去找三个证人回来。”
衣着褴褛的衙役立即走上前来,架起毕应祥。片刻之间,他们已经来到了永州。当天那么多百姓围观叫好,应该很容易找的吧?毕应祥在街上走着,打量着身边川流不息的人,他分辨不出哪个是当日在县衙前叫好过的人,又有哪个在坍塌的神庙前感谢过他。他随手拉住了一名老者:“老人家,你可知道永州城外往衡山去的路上强迫人上贡的那个神庙?”
老人看了看他,迟疑地说:“听说过一些。”
“前些天有人带天兵去拆了那个神庙,你可知道?”
“啊?啊啊……”
“我就是那个带天兵去拆庙的人啊。老人家,你可愿意去帮我做个证,说明一下这是天兵所为?”
“啊?啊啊,我不知道什么天兵啊,你找错人啦,找错人啦……”老人嫌弃地甩脱毕应祥,匆匆走了。
毕应祥在大街上继续转着,看到远远一群人围着,他凑过去,见人群中间,一个中年人正神气活现地讲着什么故事,仔细一听,正是自己拆庙的事情,被这人添油加醋地讲成了传奇。毕应祥大喜,推开人群冲进去一把抓住这人:“兄台,你对这件事了解这么清楚,可否随我去趟地府,为我做个证?我正是那个带天兵拆庙的人,如今被那怪物告到了地下。你可一定要帮我啊。”
中年人吃了一惊,看了一眼毕应祥,刚想嘲笑他,又看到了他身后的两名地府衙役。那个人脸色变了,他笑着拱起手:“兄弟赎罪,小人市井之人,四处听了些胡话,在这里逗大家一笑而已。你说的事,我可不知道。”说罢,也赶忙收拾东西离开了这里。
毕应祥无奈了,他先后又问了几个人,没有人肯为他去作证。那天在神庙门口罗拜的人都是谁呢?难道那些人都不在这里?毕应祥本以为自己是个英雄,而且是个不求名利的英雄,到现在,他突然感觉荒诞起来——自己当时的义愤和执着,到底是为谁呢?
一个时辰很快到了,两边的衙役催促着,毕应祥也没有挣扎。做好准备迎接自己的命运吧,可能这就是自己应得的。
原故事出自《剪灯新话》卷三——《永州野庙记》
永州之野,有神庙,背山临流,川泽深险,黄茅绿草,一望无际,大木参天而蔽日者,不知其数,风雨往住生其上,人皆畏而事之,过者必以牲牢献于殿下,始克前 往,如或不然,则风雨暴至,云雾晦冥,咫尺不辩,人物行李,皆随失之。如是者有年矣。大德间,书生毕应详,有事适衡州,道由庙下,囊橐贫匮,不能设奠,但 致敬而行。未及数里,大风振作,吹沙走石,玄云黑雾,自后隐至。回顾,见甲兵甚众,追者可千乘万骑,自分必死,平日能诵《玉枢经》,事势既危,且行且诵, 不绝于口。须臾,则云收风止,天地开朗。所迫兵骑。不复有矣。仅而获全,得达衡州,过祝融峰,谒南岳祠,思忆前事,具状焚诉。是夜,梦駃卒来追,与之偕 行,至大宫殿,侍卫罗列,曹局分市。駃卒引立大庭下,望殿上挂玉栅帘,帘内设黄罗帐,灯烛辉煌,光若白昼,严邃整肃,寂而不哗。应祥屏息俟命。俄一吏朱农 角带,自内而出,传呼曰:“得旨问与何人有讼?”伏而对曰:“身为寒儒,一性一又愚拙。不知名利之可求,岂有田宅之足竞!布衣蔬食,守分而巳。且又未尝一入公 门,无以仰答威问。”吏曰:“日间投状,理会何事?”应祥始悟,稽首而白曰:“实以贫故,出境投人,道由永州,过神祠下,行囊罄竭,不能以牲醴祭事,触神 之怒,风雨暴起,兵甲追逐,狼狈颠踣,几为所及,惊怖急迫,无处申诉,以致唐突圣灵,诚非得已。”吏入,少顷复出,曰:“得旨追对。”即见吏士数人,腾空 而去。俄顷,押一白须老人,乌巾道服,跪于阶下。吏宣旨诘之曰:“汝为一方神祗,众所敬奉,奈何辄以威祸恐人,求其祀飨,迫此儒士,几陷死地,贪婪苦虐, 何所逃刑!”老人拜而对曰:“某实永州野庙之神也,然而庙为妖蟒所据,已有年矣,力不能制,旷职已久。向者驱驾风雨,邀求奠酹,皆此物所为。非某之过。” 吏责之曰:“事既如此,何不早陈?”对曰:“此物在世已久,兴妖作孽,无与为比。社鬼祠灵,承其约束;神蛟毒虺,受其指挥。每欲奔诉,多方抵截,终莫能 达。今者非神使来追,亦焉得到此!”即闻殿上宣旨,令士吏追勘。老人拜恳曰:“妖孽已成,辅之者众,吏士虽往,终恐无益,非自神兵剿捕,不可得也。”殿上 如其言,命一神将领兵五千而往。久之,见数十鬼卒,以大木舁其首而至,乃一朱冠白蛇也。置于庭下,若五石缸焉。吏顾应祥令还,欠伸而觉,汗流浃背。事讫回 途,再经其处,则殿宇偶像,荡然无遗。问于村甿,皆曰:“某夜三更后,雷霆风火大作,惟闻杀伐之一声 ,惊咳叵测。旦往视之,则神庙已为煨烬,一巨白蛇长数十 丈,死于林木之下,而丧其元。其余蚺虺螣蝮之属无数,腥秽之气,至今未息。”考其日,正感梦时也。应祥还家,白昼闲坐,忽见二鬼使至前曰:“地府屈君对 事。”即挽其臂以往。及至,见王者坐大厅上,以铁笼罩一白衣绎帻丈夫,形状甚伟。自陈:“在世无罪,为书生毕应祥枉告于南岳,以致神兵降代,举族歼夷,巢 一穴一倾荡,冤苦实甚。”应祥闻言,知为蛇妖挟仇捏诉,乃具陈其害人祸物、兴妖作怪之事,对辩于铁笼之下,往返甚苦,终不肯服。王者乃命吏牒南岳衡山府及帖永 州城隍司征验其事。己而,衡山府及永州城隍司回文,与毕应祥所言实事相同,方始词塞。王者殿上大怒,叱之曰:“生既为妖,死犹妄诉,将白衣妖孽押赴酆都, 永不出世!”即有鬼卒数人驱押之去,受其果报。王谓应祥曰:“劳君一行,无以相报”命吏取毕姓薄籍来,于应祥名下,批八字云:“除妖去害,延寿一纪。”应 祥拜谢而返。及门而寤,乃曲肱几上尔。
![]() |
毕应祥已经赶了很久的路了,他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本来就旧的衣裳裂开了好几个口子,也没有机会修补;他的草鞋已经断开了,用荆条勉强系住;他除了背囊里一支秃笔和几卷纸还能证明着他的身份,其他部分已经和村氓没什么两样。不过离衡州已经不远了,等到了那里见了亲戚,就可以找个事做,安顿下来。
这里已快离开永州境了,永州城早已被甩在了后面。面前是无尽的山野,一望无际的茅草随风摇曳,大树遮天蔽日,一条河从山谷里流过,河水湍急,声响如巨兽咆哮。转过一座山,前面路边出现了一个神庙,在如此荒凉的地方,修得却很有气势,柱子上的红漆看得出是新粉刷过,门前的木栅也是新打造的。走近去看,门口还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几行威严的字:过往行人须敬事礼神,以尽虔诚。否则天降惩罚,勿谓言之不预。
进得庙来,里面更是显出香火旺盛。供桌上摆满了蔬果牲牢,供桌旁立着巨大的长明灯,里面的香油装得满满,几乎快要溢出来。殿内香烟缭绕,烟雾中隐约看得见高大的神像,通体银白,头上带着通天冠,竟看不出究竟是什么原形。
毕应祥身上一无长物,背囊里只剩几块硬饼,还要留着后面的路上充饥。他礼节性地拜了拜这不明神祇,没有留下贡献,就离开继续赶路了。
太阳还没有升到中天,云很稀少,天气相当不错。毕应祥走得很快,没多会儿,就追上了他前面的一对赶路的父子。两人背着背篓,正往前面的镇子去。毕应祥跟他们搭讪了几句,走在了一起。
刚没聊多一会儿,天空忽然晦暗了下去,山风变凉,嗖嗖地打转,云雾从脚下升起,一股股地涌过来,遮挡了树林。毕应祥倒没有什么反应,那对父子却骤然变色,满脸呈现出恐惧。他俩惶然不安地向空中望着,父亲突然哧通跪了下去,大声喊:“神祇饶命,小人已经进献过果品了啊,请天神明查。”
毕应祥被他的举动吃了一惊,不由得问是怎么回事,这父亲惶恐不安,不禁向毕应祥发出哀求:“我真的已经在神庙进献过了啊,我儿子可以作证。”
“要进献些什么?”毕应祥问。
“果品肉食,还有灯油。我前天就准备好的,一点也没有少。我知道规矩。”
“什么规矩?不进贡的话会怎样?”
“不进贡就会降下惩罚,天神会让你迷失道路,走进鬼打墙里,一直走到死。”那父亲恐惧得声音都劈了,“我没有少,我进贡了……”
“我没进贡。”毕应祥平静地打断了那个父亲,“我没有东西进贡给他。”
“是你——”那父亲脸色都变了,恐惧中夹杂着愤怒,他倒退了一步,指着毕应祥:“是你!原来是你害的!你走开,走开!不要连累我们!”
毕应祥看着情绪近乎崩溃的那位父亲,看着他拉起儿子,疯狂地转身逃开。他叹了口气,背起包袱,独自一人继续向自己感觉的前路走去。
四周一片昏蒙,不辨方向,连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都分不出来。毕应祥凭着直觉,闷头向前走,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走在正路上,也不知道那对父子是否还在附近。他知道自己遇上麻烦了,但他别无选择。
云雾越来越浓了,背后响起闷雷一般的声音,如果不回头,会以为有大兵追赶,回了头则一无所见。眼中所见、耳中所听都让人心生恐惧,两腿发软,没有足够的定力,可能早已魂飞魄散。毕应祥强迫自己镇定心神,专心致志地向前走,他默诵着自己学习过的书中的章节,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看或听那些不正常的景色和声音。这个方法慢慢见了效,他沉浸在诗文当中,渐渐忘记自己的所在。他忘我地走着、吟诵着,不知过了多久,他意识到周边的云雾开始散去,天空显出了蓝色,山色和河水也露出踪迹。一切恢复了原样,太阳仍未升到中天。而对毕应祥而言,似乎已经过了半生。
那对父子早已看不见踪影了,毕应祥看着温暖的阳光,有一种绝后余生的感觉。他坐倒在地,像被抽去了全身的力气。他大口呼吸了一会儿,让太阳直射在身上,直到冰冷的身体重新变得暖和,力气慢慢回到身上,他才终于有能力好好回忆刚刚发生的事情。
什么天神!用恐惧威吓信众,强迫过路人供奉,这样的神,有什么值得信仰和崇拜?
想至此,毕应祥不由得心生愤慨——这还有没有天理?这样穷凶极恶的神,就没人管管吗?怎么能任它妄为?!
毕应祥越想越气,他爬起身,感觉被一股力量撑住。他急切地回过身,朝永州府零陵县方向走去。
零陵县尉被毕应祥的吵闹声逼了出来。县里接案子有流程,一个诉状从递交到审理,总要有立案、调查、提审……一长串程序,没个十天半个月是没人理的。但毕应祥就是高声叫喊,喧哗县衙,惹得一群无知小民围在门口看。衙役本想赶他出去,但听他满嘴之乎者也道理一套一套的,不知他什么路数,又不太敢轻举妄动,直让他吵得县尉出来应对。
毕应祥知道出来了大人物,把自己的遭遇有条有理地陈述了一遍,讲了乡野小民的恐惧,讲了天神的为害一方,几乎成了路霸,最后要求县衙清除恶霸,解救乡民和行路者,恢复本地秩序。
县尉早已听得不耐烦,碍于围观者众,还是耐着性子把话听完。毕应祥语言流畅舌绽莲花,周围人一个劲儿叫好。县尉等他说完,笑眯眯地先表扬了毕应祥几句,称赞他有良心有正义感,然后表示自己也爱莫能助,神界的事情不归人间衙门管辖,还是要找对责任人才行。
县尉话说得诚恳有理,倒叫毕应祥说不出什么来了。他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却也挑不出毛病,于是向县尉咨询,找谁才能解决问题。县尉沉吟了一下,指点说,衡州城外衡山脚下的南岳祠,供奉着司天王,他权力比较大,应该可以管得上此事。为了表达他对毕应祥的支持,他让人拿来一双半新的草鞋,换下了毕应祥这双破的,算是他个人给毕应祥的盘缠。
毕应祥千恩万谢地道别了县尉,再次踏上去衡州的路。
南岳祠气势恢宏,秩序井然,很多信众在几名道长的引导下求签问卦,跪拜上香,仪式感很强。毕应祥先后问了几个道长,没人知道告神是个什么流程,这种事他们还从没见过。有个老道长看他急火火的心生同情,给他出了个主意,写个状子由他帮着画几个符,在坛上烧给天庭。毕应祥不信这个,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死马当了活马医,试试看再说。他文辞充沛,下次如有神助,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从这一事件写到天界的秩序,从正邪之辩写到天理人伦,义正辞严,无可辩驳。写完后自己忍不住再读了几遍,才依依不舍地交给道长,看着他画了符烧掉。
当晚毕应祥夜宿衡山脚下,刚刚睡去,就听到有人来叫。一队衣着鲜亮的兵士引带着他,忽忽悠悠穿过黑暗,来到一个宽敞高大的殿堂,堂上侍卫罗列,灯火辉煌。毕应祥被安置在阶下站好,上面就有人问,可是他白天写的诉状,告永州的天神?毕应祥应了声是,把情况简要再说了一遍,上面坐的人与旁边的文书官一阵窃窃私语,然后又看了看他的诉状,喊来几名侍卫,让他们把零陵的土地带来。
片刻间,一个没见过面的老头站在了毕应祥的旁边,谦卑地低着头,向上施礼。堂上将毕应祥的诉状扔给他看,让他解释,老头看了一会儿,跪下回复:“此庙本是土地庙,但三年前即被怪物所占。该怪物法力高强,小神斗它不过,只好将神庙让给此怪,苟且偷生至今。”
堂上人听到这里大怒,将桌子一拍,“大胆!你管理一方,竟让怪物所制,你有何颜面可说?你斗不过怪物,难道不会向上反应吗?不会求助天庭吗?天界之事无论多小都是天庭的事,你的心里难道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天官说得义正辞严,土地老头的额上眼看着沁出汗来,直到天官说完,土地磕头在地,先做了自我批评,然后委屈地解释说:“小神过往三年多次上书天庭求助,但一直未得音讯啊……”
天官惊愕,他神情严厉,立即差人又去叫来了一名小吏,责问他为何扣留基层文件,小吏委屈地表示不曾扣留,所有文件都在亲自审核之后,分期分批地上交给档案司。档案司的人随后赶来,称他们都按程序办事,文件都按照规定编档,并发给职能部门。兵部办事员随后检查了自己所辖的文件,并没有找到关于此事的档案,查了登记簿,发现已经打包转给了天官主簿室。天官打算继续查下去时,身边的文书官忽然恍然大悟,在天官耳边低声说:“两年前确有此档案转来,您当时不是说太忙了,转天再看?不过您公事繁忙,后来一直没空看它……”天官脸上阴晴不定地变化了一阵,神色恢复了正常,轻咳了一声,若无其事地对毕应祥说:“阁下深明大义,仗义执言。你所反映的情况我已经听明白了,我深表钦佩。这样吧,我愿意借给你一队天兵,陪你前去永州,捉拿妖怪,匡正纲纪。”又转向土地:“永州乃你辖区,你尽快重返岗位,履行你的责任去罢。”说罢招了招手,把土地叫到眼前,低声嘱咐:“让他去处理此事,你只管回岗即可,不要把这事记载入档,否则对你仕途不利,懂不懂?”土地急忙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天官挥了挥手,随从立即上前,陪同他下堂而去。
毕应祥不知该如何是好。一名侍卫长走上前来,对毕应祥说:“这位义士,我奉命送您回永州。”
捉拿妖怪的行动没费多大力气,天兵们刚一出现,妖怪的跟班就跑光了。妖怪本人负隅顽抗了一阵,被天兵一刀砍下了头颅。妖怪委顿在地,亮银色的身躯缠作一团,变成了一条无头的白蛇。永州恢复了安定,天兵收兵走了,毕应祥也与土地告别,回到了客栈。
第二天毕应祥醒来,赶忙赶去神庙看个究竟。神庙已经坍塌,簇新的柱子木栅都倾颓在地。外面的地上躺着一条大蛇,头颅不知去向。附近很多村民得到消息,都跑来围观,看到此情此景,惶恐不安,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祸事。毕应祥大声将事情缘由讲了一遍,让村民们不用担心,威胁他们的怪物已经被收拾干净,不会再为害此地了。村民们互相议论了一会儿,终于安下心来,纷纷向毕应祥施礼,感谢他为此地伸张正义。
毕应祥完成一件大事,心里轻松万分,余下的旅程他走得非常轻快,没几天就到了衡州找到亲戚,在城里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生活。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毕应祥正独自在房中读书,灯火忽然跳动了几下,然后自行熄灭了。毕应祥赶忙找火镰,还没等他起身,屋内再度亮起,却是蓝色的灯光。两名衣着褴褛的人站在屋中,手持锁链,粗声让毕应祥跟他们走。毕应祥吃了一惊,沉声问他们是谁,找他何事,两人说:“你被人告下了,跟我们到地府自有机会说明。”
地府的衙门比天界的阴暗很多,侍卫也都长得奇形怪状。原告已经站在堂下,是一个身穿银袍,器宇轩昂的男人,看到毕应祥,眼如喷火,他把头转向堂上的官吏,伸手向毕应祥一指,嘴唇颤抖着说:“大人,就是他,毫无原因带人拆毁我的家园,赶散我的部下,还谋害我于我的家门口。此等恶人不加惩治,天理不容!”
毕应祥一头雾水摸不着头绪,他怀疑对方是不是认错人了。当对方讲出更多控诉之后,他终于闹明白,这是永州神庙的那条蛇。毕应祥心安了——这事很好解释。轮到他时,他把事情经过前前后后地讲了一遍,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天兵随自己冲进神庙搏斗的过程,最后说:“大人可向天界询问,即可证实小人的清白。”
“一派胡言!”银袍人气得哆嗦起来,他跪倒在地,向地府官员喊冤:“此恶人无故打砸我家,竟然还编出这样的理由来抹黑我。我一介小神,好好地维护一方安定,如果是上天真的降罪于我,怎么可能由他一个来路不明的凡人主持?事先也没有接到过任何通知。此人话语漏洞百出,请大人明鉴。”
堂上的官员听了这话,问毕应祥:“你可有天界委托你处理它的公文?”
毕应祥一怔,没有想到还有这个问题,他回答:“不曾给我。天官只派了一队天兵给我。”
官员摇起了头:“没有公文,怎么证明你的所作所为是上天允许的?”他转向身边的文书官:“咱们可曾收到天界转过来的关于此小神的档案?”
文书官翻了一会儿身边堆积如山的文书,起身回应:“没有接到这样的档案。”
官员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问毕应祥:“没有文书,没有档案,你怎么证明你是奉天命行事啊?”
毕应祥懵了:“我……你可以去问问当天审理的天官,他会为我作证。”
“是哪个天官审的你?”
“……”毕应祥答不出来,难道天官不止一个?他想了一下,又回答:“永州零陵县的百姓知道此事,他们长期受苦于这个怪物,是我解救了他们。”
官员翻了下眼睛,打了个哈欠:“给你一个时辰,去找三个证人回来。”
衣着褴褛的衙役立即走上前来,架起毕应祥。片刻之间,他们已经来到了永州。当天那么多百姓围观叫好,应该很容易找的吧?毕应祥在街上走着,打量着身边川流不息的人,他分辨不出哪个是当日在县衙前叫好过的人,又有哪个在坍塌的神庙前感谢过他。他随手拉住了一名老者:“老人家,你可知道永州城外往衡山去的路上强迫人上贡的那个神庙?”
老人看了看他,迟疑地说:“听说过一些。”
“前些天有人带天兵去拆了那个神庙,你可知道?”
“啊?啊啊……”
“我就是那个带天兵去拆庙的人啊。老人家,你可愿意去帮我做个证,说明一下这是天兵所为?”
“啊?啊啊,我不知道什么天兵啊,你找错人啦,找错人啦……”老人嫌弃地甩脱毕应祥,匆匆走了。
毕应祥在大街上继续转着,看到远远一群人围着,他凑过去,见人群中间,一个中年人正神气活现地讲着什么故事,仔细一听,正是自己拆庙的事情,被这人添油加醋地讲成了传奇。毕应祥大喜,推开人群冲进去一把抓住这人:“兄台,你对这件事了解这么清楚,可否随我去趟地府,为我做个证?我正是那个带天兵拆庙的人,如今被那怪物告到了地下。你可一定要帮我啊。”
中年人吃了一惊,看了一眼毕应祥,刚想嘲笑他,又看到了他身后的两名地府衙役。那个人脸色变了,他笑着拱起手:“兄弟赎罪,小人市井之人,四处听了些胡话,在这里逗大家一笑而已。你说的事,我可不知道。”说罢,也赶忙收拾东西离开了这里。
毕应祥无奈了,他先后又问了几个人,没有人肯为他去作证。那天在神庙门口罗拜的人都是谁呢?难道那些人都不在这里?毕应祥本以为自己是个英雄,而且是个不求名利的英雄,到现在,他突然感觉荒诞起来——自己当时的义愤和执着,到底是为谁呢?
一个时辰很快到了,两边的衙役催促着,毕应祥也没有挣扎。做好准备迎接自己的命运吧,可能这就是自己应得的。
原故事出自《剪灯新话》卷三——《永州野庙记》
永州之野,有神庙,背山临流,川泽深险,黄茅绿草,一望无际,大木参天而蔽日者,不知其数,风雨往住生其上,人皆畏而事之,过者必以牲牢献于殿下,始克前 往,如或不然,则风雨暴至,云雾晦冥,咫尺不辩,人物行李,皆随失之。如是者有年矣。大德间,书生毕应详,有事适衡州,道由庙下,囊橐贫匮,不能设奠,但 致敬而行。未及数里,大风振作,吹沙走石,玄云黑雾,自后隐至。回顾,见甲兵甚众,追者可千乘万骑,自分必死,平日能诵《玉枢经》,事势既危,且行且诵, 不绝于口。须臾,则云收风止,天地开朗。所迫兵骑。不复有矣。仅而获全,得达衡州,过祝融峰,谒南岳祠,思忆前事,具状焚诉。是夜,梦駃卒来追,与之偕 行,至大宫殿,侍卫罗列,曹局分市。駃卒引立大庭下,望殿上挂玉栅帘,帘内设黄罗帐,灯烛辉煌,光若白昼,严邃整肃,寂而不哗。应祥屏息俟命。俄一吏朱农 角带,自内而出,传呼曰:“得旨问与何人有讼?”伏而对曰:“身为寒儒,一性一又愚拙。不知名利之可求,岂有田宅之足竞!布衣蔬食,守分而巳。且又未尝一入公 门,无以仰答威问。”吏曰:“日间投状,理会何事?”应祥始悟,稽首而白曰:“实以贫故,出境投人,道由永州,过神祠下,行囊罄竭,不能以牲醴祭事,触神 之怒,风雨暴起,兵甲追逐,狼狈颠踣,几为所及,惊怖急迫,无处申诉,以致唐突圣灵,诚非得已。”吏入,少顷复出,曰:“得旨追对。”即见吏士数人,腾空 而去。俄顷,押一白须老人,乌巾道服,跪于阶下。吏宣旨诘之曰:“汝为一方神祗,众所敬奉,奈何辄以威祸恐人,求其祀飨,迫此儒士,几陷死地,贪婪苦虐, 何所逃刑!”老人拜而对曰:“某实永州野庙之神也,然而庙为妖蟒所据,已有年矣,力不能制,旷职已久。向者驱驾风雨,邀求奠酹,皆此物所为。非某之过。” 吏责之曰:“事既如此,何不早陈?”对曰:“此物在世已久,兴妖作孽,无与为比。社鬼祠灵,承其约束;神蛟毒虺,受其指挥。每欲奔诉,多方抵截,终莫能 达。今者非神使来追,亦焉得到此!”即闻殿上宣旨,令士吏追勘。老人拜恳曰:“妖孽已成,辅之者众,吏士虽往,终恐无益,非自神兵剿捕,不可得也。”殿上 如其言,命一神将领兵五千而往。久之,见数十鬼卒,以大木舁其首而至,乃一朱冠白蛇也。置于庭下,若五石缸焉。吏顾应祥令还,欠伸而觉,汗流浃背。事讫回 途,再经其处,则殿宇偶像,荡然无遗。问于村甿,皆曰:“某夜三更后,雷霆风火大作,惟闻杀伐之一声 ,惊咳叵测。旦往视之,则神庙已为煨烬,一巨白蛇长数十 丈,死于林木之下,而丧其元。其余蚺虺螣蝮之属无数,腥秽之气,至今未息。”考其日,正感梦时也。应祥还家,白昼闲坐,忽见二鬼使至前曰:“地府屈君对 事。”即挽其臂以往。及至,见王者坐大厅上,以铁笼罩一白衣绎帻丈夫,形状甚伟。自陈:“在世无罪,为书生毕应祥枉告于南岳,以致神兵降代,举族歼夷,巢 一穴一倾荡,冤苦实甚。”应祥闻言,知为蛇妖挟仇捏诉,乃具陈其害人祸物、兴妖作怪之事,对辩于铁笼之下,往返甚苦,终不肯服。王者乃命吏牒南岳衡山府及帖永 州城隍司征验其事。己而,衡山府及永州城隍司回文,与毕应祥所言实事相同,方始词塞。王者殿上大怒,叱之曰:“生既为妖,死犹妄诉,将白衣妖孽押赴酆都, 永不出世!”即有鬼卒数人驱押之去,受其果报。王谓应祥曰:“劳君一行,无以相报”命吏取毕姓薄籍来,于应祥名下,批八字云:“除妖去害,延寿一纪。”应 祥拜谢而返。及门而寤,乃曲肱几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