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微时间管理术》
来源:亚马逊 kindle KU借阅
《微时间管理术》彼得·布雷格曼
豆瓣未找到
摘要:
每天花18分钟,以3个步骤规划
5 —— 制定计划,理清5个领域中可达成的事
8 —— 工作中,每小时暂停1分钟自问“我正在做的事是该做的事吗?”
5 —— 忙完后,总结一天过得如何。留意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明天该如何
一、列计划前的注意事项:先停下,远望目标
1.放慢脚步,随时检查目标,及时止损/重新开始
2.决定前暂停几分钟,减少冲动决定
3.合理安排松紧,冲刺前预留休息时间(劳逸结合)
4.面对现实,不依赖想象
——不想被个人偏见蒙蔽,要关注差异性,而不是相同性。
——多问有什么不同,鼓励他人质疑与合理推翻
5.工作不是全部,打造多面向个性与兴趣
6.认识自己的潜力,坚持擅长,勿降格以求
7.先想目标,针对未来做出反应
事件 → 结果 → 反应
二、今年打算做什么
——找到焦点(长处、弱点、独特、热情的交叉点)
1.做能发挥所长的事
2.找到适合的位置,将弱点变成优点(特色)
3.勇于不同,不人云亦云(不当参赛者,而是开辟新路)
4.做让自己热衷的事
——空闲时做的事
——坚持(从失败中学习)
——志同道合的人
选择5个焦点领域,将95%的时间精力放在焦点上,其余5%留给其他
三、今天打算做什么
1.一天的状态即为一年的状态
18分钟规划法
专注焦点领域,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2.列计划前先想四个问题:
—— 今天我愿意放弃什么以便未来可以更好?
—— 什么不会让我快乐,或不会给我带来长远的意义?
—— 从更广的层面来看,什么事情并非真的那么重要?
—— 有哪些分心和浪费时间的事,让我无法更有成就?
3.设立搁置清单(浪费时间的事)
4.今日待办事件 → 日程表 → 搁置清单
—— 将最重要的事安排在早晨
—— 在日程表上安排时间给“其他5%”
5. 18分钟操作表(细化)
打开电脑前 —— 5分钟 —— 今天我能在焦点领域做什么?怎么做能提高效率与满意?将这些排进日程表
每工作一小时 —— 1分钟 —— 我此刻在做重要的事吗?是我最想要的样子吗?接下来的一小时我要做什么?
回家之前 —— 5分钟 —— 我今天过得怎样?今天学到了什么?未来能在哪方面有不同的方法?需要与谁保持互动、持续联系?
6. 3日规则
如果有事件3天列在待办清单,排不进日程表,选择以下做法:
1.如果事件单纯,花几分钟处理掉
2.为这件事排出明确处理时间
3.从待办事件中删除
4.移入“某天或许会做清单”
四、现在打算做什么
时间管理中最难的是每天贯彻执行,针对这一点需要:
1.主动 —— 克服拖延,展开行动
空间:设置能效率提高的环境
尝试:试试会发生什么
乐趣:当做比赛或游戏
恐惧:用恐惧促使改变(仅在开始有效,坚持需要正面作用)
自问:我是那种放着正事不做的人吗?(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做正确的事)
催眠:告诉自己我效率很高(大脑会制造自我实现的预言)
2.划界 —— 不因别人的请求分心
· 当别人提出请求时,先自问:
1.我是适当的人选吗?
2.这个时机恰当吗?
3.我能贡献足够的资讯吗?
以上问题有一个是否定就不要去做
· 坚定说不 —— 从中断中恢复很难,最好一开始就拒绝or约定时间处理
· 有问题及时提出 —— 考虑要不要问会耗掉更多时间
· 做耗时长的事前,先花5-10分钟思考,怎样效率更高的完成
· 棘手的事先处理,以免影响一整天
· 度假时,设置固定联系时间
3.克己 —— 以更有价值的事对抗打扰
· 以毒攻毒:预先想几个有意义的消遣,分心时干脆放松
(当你有意识时,分心有可能是突然蹦出的点子)
· 避免身兼数职,一件件来
· 缩短完工时间
· 人非完人,不苛求完美
· 预期犯一些错误,并从中学习
· 设定明确目标
· 做感觉适合自己的事
· 目前够好就可以了,未来会越做越好
完美并不伟大,高效率的唯一途径是按部就班的做好。
· 了解把事情做对一半的价值——要让新点子得到他人支持,预期他人做对一半就好,想办法让点子对他们有用,即使一开始没做到最好。这样做比列一长串要求要好,减少阻力,让人们做更有价值的事。
· 要灵活,跟上环境的变化,理清自己能做什么,把变化转换成对自己有利的资产
面对变化,先问:我在追求什么?还有谁和这件事有关?我能帮上什么忙?
五、选一件你在乎的事去实现它
提高个人效率的好处,是来自执行成效而不是点子,因此在开始之前要挑选最具吸引力的事。
最好的下一步 —— 选一件能带来最大变化的事(最易改变的事),之后一件件来
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上,远离那些无所谓的事。
《微时间管理术》彼得·布雷格曼
豆瓣未找到
摘要:
每天花18分钟,以3个步骤规划
5 —— 制定计划,理清5个领域中可达成的事
8 —— 工作中,每小时暂停1分钟自问“我正在做的事是该做的事吗?”
5 —— 忙完后,总结一天过得如何。留意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明天该如何
一、列计划前的注意事项:先停下,远望目标
1.放慢脚步,随时检查目标,及时止损/重新开始
2.决定前暂停几分钟,减少冲动决定
3.合理安排松紧,冲刺前预留休息时间(劳逸结合)
4.面对现实,不依赖想象
——不想被个人偏见蒙蔽,要关注差异性,而不是相同性。
——多问有什么不同,鼓励他人质疑与合理推翻
5.工作不是全部,打造多面向个性与兴趣
6.认识自己的潜力,坚持擅长,勿降格以求
7.先想目标,针对未来做出反应
事件 → 结果 → 反应
二、今年打算做什么
——找到焦点(长处、弱点、独特、热情的交叉点)
1.做能发挥所长的事
2.找到适合的位置,将弱点变成优点(特色)
3.勇于不同,不人云亦云(不当参赛者,而是开辟新路)
4.做让自己热衷的事
——空闲时做的事
——坚持(从失败中学习)
——志同道合的人
选择5个焦点领域,将95%的时间精力放在焦点上,其余5%留给其他
三、今天打算做什么
1.一天的状态即为一年的状态
18分钟规划法
专注焦点领域,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2.列计划前先想四个问题:
—— 今天我愿意放弃什么以便未来可以更好?
—— 什么不会让我快乐,或不会给我带来长远的意义?
—— 从更广的层面来看,什么事情并非真的那么重要?
—— 有哪些分心和浪费时间的事,让我无法更有成就?
3.设立搁置清单(浪费时间的事)
4.今日待办事件 → 日程表 → 搁置清单
—— 将最重要的事安排在早晨
—— 在日程表上安排时间给“其他5%”
5. 18分钟操作表(细化)
打开电脑前 —— 5分钟 —— 今天我能在焦点领域做什么?怎么做能提高效率与满意?将这些排进日程表
每工作一小时 —— 1分钟 —— 我此刻在做重要的事吗?是我最想要的样子吗?接下来的一小时我要做什么?
回家之前 —— 5分钟 —— 我今天过得怎样?今天学到了什么?未来能在哪方面有不同的方法?需要与谁保持互动、持续联系?
6. 3日规则
如果有事件3天列在待办清单,排不进日程表,选择以下做法:
1.如果事件单纯,花几分钟处理掉
2.为这件事排出明确处理时间
3.从待办事件中删除
4.移入“某天或许会做清单”
四、现在打算做什么
时间管理中最难的是每天贯彻执行,针对这一点需要:
1.主动 —— 克服拖延,展开行动
空间:设置能效率提高的环境
尝试:试试会发生什么
乐趣:当做比赛或游戏
恐惧:用恐惧促使改变(仅在开始有效,坚持需要正面作用)
自问:我是那种放着正事不做的人吗?(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做正确的事)
催眠:告诉自己我效率很高(大脑会制造自我实现的预言)
2.划界 —— 不因别人的请求分心
· 当别人提出请求时,先自问:
1.我是适当的人选吗?
2.这个时机恰当吗?
3.我能贡献足够的资讯吗?
以上问题有一个是否定就不要去做
· 坚定说不 —— 从中断中恢复很难,最好一开始就拒绝or约定时间处理
· 有问题及时提出 —— 考虑要不要问会耗掉更多时间
· 做耗时长的事前,先花5-10分钟思考,怎样效率更高的完成
· 棘手的事先处理,以免影响一整天
· 度假时,设置固定联系时间
3.克己 —— 以更有价值的事对抗打扰
· 以毒攻毒:预先想几个有意义的消遣,分心时干脆放松
(当你有意识时,分心有可能是突然蹦出的点子)
· 避免身兼数职,一件件来
· 缩短完工时间
· 人非完人,不苛求完美
· 预期犯一些错误,并从中学习
· 设定明确目标
· 做感觉适合自己的事
· 目前够好就可以了,未来会越做越好
完美并不伟大,高效率的唯一途径是按部就班的做好。
· 了解把事情做对一半的价值——要让新点子得到他人支持,预期他人做对一半就好,想办法让点子对他们有用,即使一开始没做到最好。这样做比列一长串要求要好,减少阻力,让人们做更有价值的事。
· 要灵活,跟上环境的变化,理清自己能做什么,把变化转换成对自己有利的资产
面对变化,先问:我在追求什么?还有谁和这件事有关?我能帮上什么忙?
五、选一件你在乎的事去实现它
提高个人效率的好处,是来自执行成效而不是点子,因此在开始之前要挑选最具吸引力的事。
最好的下一步 —— 选一件能带来最大变化的事(最易改变的事),之后一件件来
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上,远离那些无所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