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命31:这兄弟仨,天下谁能敌
杨凭、杨凝兄弟俩都是唐朝状元,还有个弟弟杨凌中了进士,当时号称“华阴三杨”,名噪一时。其实他们是河南灵宝人。 杨凭特别有意思。大凡才子,往往不喜欢自我拘束,放荡起来,超过流氓。杨凭于809年担任京兆尹,相当于北京市长。可在这么显赫的位置上,他不但不注意自己形象,反而表现极度奢侈,还招妓纳妾!结果被御史中丞李夷简在皇上面前狠狠弹劾,贬为临贺尉。这是活该。 但杨凭平日为人处世并不太差,史载其重交游、尚气节、讲信用,所以在落难的时候,还是出现一个感人的朋友——徐晦。 徐晦是802年中的状元,比杨凭晚28年。当初他参加考试、被授官,都得到杨凭的大力举荐,感怀在心。所以杨凭以临贺尉身份离京上任的时候,徐晦赶去送他,而其他亲朋好友都自觉地土遁了,以免被牵连。连与杨凭交情很深的宰相权德舆都警告徐晦小心点,但徐晦却说—— “我一向深受杨公眷宠,杨公被贬,我岂能无言而别?” 这句话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实在太特别了。哪怕杨凭这人罪有应得。由此可见,杨凭也是颇能识人的,一个徐晦,足矣。这两位状元之间表现的“江湖义气”,超过太多读书人。 对于放荡不羁的杨凭之流,主要应看才华。至少柳宗元不讨厌这位老丈人。论后世名声,杨凭的女婿柳宗元胜其百倍,这,或许也能为杨凭弥补一点面子吧? 另一个为杨凭争脸的,是其弟弟杨凝。他的文才比哥哥还高,而其子杨仪之与韩愈关系又特别好!是因为韩愈遭贬谪的时候,途经湖南,在杨凭家认识杨仪之,所以后来杨仪之去拜访韩愈的时候,这位与柳宗元比肩的大文豪,竟然为他写了两篇文章:《别知赋》、《送杨支使序》。 虽然杨凭、杨凝、杨凌三兄弟在历史或文学史上的光芒,被柳宗元、韩愈们遮蔽得几乎一干二净,但有心人若查《全唐诗》,他们分别还有19首、39首、20首存留。这也是非常难得了。 兄弟仨早年丧父,值安史之乱,随母亲逃到苏州居住。而这位伟大的女人似乎可与孟母媲美。她对孩子们尽心教育,最终得两位状元、一位进士,实在惊人。若她能写本书,即便放到今天,也肯定畅销。唯一的不美是杨凭后来生活糜烂,但这绝不是母亲的错,更在于杨凭的天性吧?他才华横溢的弟弟杨凝为什么不像他呢? 杨凝也曾被贬,是因为得罪了权贵,被撵去亳州当刺史。但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放浪形骸,而是“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总之,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一个人。虽然有嗜酒癖好,却大节无亏。最后又回到京城当了兵部郎中。 杨凭与杨凝的小弟弟杨凌除了留下一些诗歌,其他故事不多,但通过这两位状元哥哥来推测,他或许是个儒雅懦弱的人吧?毕竟,过于强大的父兄,有时会阻挡一个男孩子的精神自立——哪怕他也是位优美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