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书信时代
我教《大学语文》课十来年了。新版的《大学语文》教材,第一篇范文出自《傅雷家书》,是傅雷1961年2月6日、7日写给傅聪的信,应当是6号没写完,7号接着写出的一封长信。《大学语文》所选范文,只能挑着讲,我每次开篇就讲傅雷的《家书二则》,我觉得这个很有讲头。
我讲《家书二则》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关于傅雷(学生们几乎都不知道傅雷);其二,关于家书文化;其三,关于傅雷在这封家书中对中西文化的对比性的见解。这里要说的,是书信文化的衰落。
我提醒学生:面对傅雷家书,你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人类传承了几千年的书信文化现在基本消失了。
我问:“你们写过家书吗?”学生摇头。我说:“我知道你们没写过家书,因为你们现在刚离开家庭,进入大学。以前没有离开家时,不用写家书。问题是,你们将来可能也不写家书,因为你们用手机。”
我又问:“你们读过《傅雷家书》吗?”学生默然。我告诉他们,我读过。大约是在初二,或是初三的时候,我读了《傅雷家书》。尽管我和父亲有不同寻常的生活情形,但真正深刻理解《傅雷家书》中那种父子情,还是到了上大学我和父亲书信来往之后。对,我要说的就是——那时还是书信时代,用信纸写信的时代,贴邮票,往信筒里投信的时代。我大学四年和父亲写了很多信,几乎一周一封,每封信都会写至少三页纸。当然,这非我一人之事,大家都有家信,每个班级有个信箱,专门有负责取信的同学,但我可能是最多的。每次,父亲家信的到来,好像都会给我寂寞的生活添入一团温热的火苗。我的一位舍友,有天望着我,慨然道:“赵鲲,我觉得你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读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写信。”此言一出,众皆喧然。
我和父亲的信都写些什么呢?我告诉学生,就是像《傅雷家书》这样的,既谈生活琐事,同时还海阔天空地谈人生、谈文学、谈历史、谈社会。虽然层次和《傅雷家书》不能比,但类型相若。当时只道是寻常,因为我和父亲平素聊天即上天入地,无所不及——我们是用书信来延续谈话。后来我逐渐发现,像我们父子这样的家书可能并不多。也是后来,我才明白:父亲之所以大量地给我写信,一是因为他读了一肚子书,很少有可谈之人,同时,他是有意用书信的方式给我传授学问和思想,而且通信也是情感需要。待我读研时期,家里也有座机,但父亲很少给我打电话,他坚持给我写信。然而,2000年之后,时代变了,大家都在打电话,宿舍里的201电话是常用的。后来,我还买了一款小灵通,除了和父亲之外,跟其他人都是打电话。2003年,我工作了,买了一部TCL牌手机,并且开始使用电子邮件。父亲依然给我写信,他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不上网,但我们的通信却越来越少,虽然此种行为在当今已属稀罕。有一回,父亲对我说:我给你写的信,好几页,你给我回的信,是用电脑打的,只有一页。我默然。这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时代使然?
先抛开个人不谈,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确然大变了。自从手机普及之后,人类传承了几千年的书信文化基本告以结束。或曰:“电子邮件难道不是书信吗?”电子邮件是信件,但和传统的书信已大不同。在电子邮件中,我们谈论的大多都是实际的事务,基本上都是以最简约的方式传达信息,沟通情况,很少有谈心或谈天说地的电子邮件。速度快多了,传递消息,倚马可待,但人和人深层的交流,情感的温度,却大幅度减少。点击开一封电邮绝对没有剪开信封,展读信纸时的那种温馨之感。至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样的痛苦和幸福、“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那样的煎熬、“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那样的多情,也不可能在我们身上降临了。古语云:“见字如面”,我的理解是:手写的字,带着人的神情。一个人特有的笔迹给予熟悉者的亲切感,高兴时字迹的潇洒,悲伤时字迹的滞涩,都会如影随形地显现出来。这些,在面对电子屏幕时,统统消失。曾经有位同学给我写来的一封信里,夹着一片纯黄的银杏树叶,沉静、烂漫——在电子邮件中,这如何可能?网络天下,漫谈式的书信没有了,书信的浪漫感也不复存在。古代书信产生的丰富,精妙的提称语、祝愿语、客套语、署名——“某某尊鉴、某某足下、某某道席、顺问金安、即请道安、手书捧悉、某某叩禀、某某手书”等等词语,都不再使用了。诸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曹丕《与吴质书》、吴均《与朱元思书》、韩愈《答李翊书》那样精彩的书信文章,已不复有。《傅雷家书》式的现代书信,恐亦从此绝矣。
回望历史,我发现,我大量写信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可以说正是中国书信文化的尾稍,而且书信的结束恐怕是世界现象,其转折点即在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广义的书信仍然存在,但传统意义上的书信时代结束了。我告诉学生:“你们生活在后书信时代。你们还没开始写家信,就已经不用写家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017/9/26
21克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林淑贞:生命的感动是从生活淬炼出来的:赵鲲《未定之秋》读后感 (1人喜欢)
- deep seek 对赵鲲“史诗九首”的评论,犀利! (1人喜欢)
- 赵鲲“史诗”九首 (1人喜欢)
- 火焰 (1人喜欢)
- 疯女人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