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老爸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合理吗
摔跤吧老爸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合理吗
军委大叔 天天开心每月一书
致! 最好时光中的你。
军委大叔
磨难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
哭,你便独自哭。
——张爱玲
去电影院,看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观看的过程中,一直被影片的精彩吸引,实在是一次奇妙的观影体验。观看之后,真是惊呼“原来体育励志片可以这样拍!”,它既让你感动、热血沸腾,又让你思考和发现问题。
看完电影,老婆大人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该如何向摔跤吧爸爸学习?”
这下突然明白了,原来,她叫我去看电影是别有用心的,是有目的地。但她的话,的确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是的,我如何向他学习?学习他什么?
没错,摔跤吧爸爸很成功,他的两个女儿在他的指点下,成为了优秀的摔跤手,并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他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是正确吗?或者说一定是唯一的吗?
影片中的老爸,他培养女儿,最大的动机,首先想得,不是两个女儿变得优秀、出色等,而是因为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自己惦记那块摔跤金牌,已经成痴的状态了。
所以,你可以说,他也是最自私,最“无道德”的家长。为了实现个人理想,牺牲女儿的青少年,让她们过早地承受世俗眼光和舆论的谴责,失去少女本该享受的纯真时光;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甚至背叛信仰,背叛传统。
他的成功,我只能说,只是属于极少数人的偶然案例。
因为,你会看到,影片中的两个女儿,从没有主动喜欢过摔跤,而是在父亲的逼迫下,进行训练。
只是一个偶然因素,她们感悟父亲的苦心后,从一种理解的角度,接受了父亲为自己安排的人生。
那我们来做一组假设:
如果我们假设,他的两个女儿一直没有感悟到父亲的苦心,那结果会是如何?
如果最后两姐妹没有取得,她们老爸所定义的成功,那结局又会是如何?
她们自己未来的人生将会何去何从?老爸的人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你会发现,有很多让人不敢想象的东西,而作为父亲的他,没有想过,或者说想过,却从来未面对过。对于这两个女儿,他只有孤注一掷的求胜心态,在维系着亲情,只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压在孩子身上。
我从这个影片中,渐渐体会出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我一直困惑和在寻找的。
我们在培养、教育小孩的过程中,似乎总有一种潜在的焦虑感,存在于我的内心深处,但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后来我慢慢明白,这种深层次焦虑,它的核心,就是教育成功的不确定性。对于教育的成功,身为父母的我们无法像做数学题那样,拥有比较清楚的确定性。
不光很难确认,即便是,取得了成功,那你就能百分百说,就是你教育的结果吗?
正因为这种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一种很深的焦虑便会始终伴随着我们,当你越走进其中,这种焦虑的感觉就越明显。
但人们往往为了获得确定性,或者说,为了抗拒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选择了“目标”管理,以“结果”为导向,进行了一系列绩效制度的考核,给小孩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
这些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效,但往往并不能解决深层的焦虑问题,也不是教育的本质。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或者说显而易见的事实,它就是,我们特别喜欢看成功的案例,一旦有一个成功案例出现了,就认为它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方法。
但是,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一切都有个案和特例。而小孩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民才算是最成功的,我们无法用有一种标准来确定他,能确定吗?
所以教育的核心,我自己认为是爱,给予小孩无条件的爱,至于他最后,是长成苍天大树,还是小草,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顺便说一句,小草就一定比苍天大树不好吗?
改变从阅读开始
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让分享成为一种生活。
军委大叔 天天开心每月一书
致! 最好时光中的你。
军委大叔
磨难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
哭,你便独自哭。
——张爱玲
![]() |
小草一定比苍天大树还不好吗? |
去电影院,看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观看的过程中,一直被影片的精彩吸引,实在是一次奇妙的观影体验。观看之后,真是惊呼“原来体育励志片可以这样拍!”,它既让你感动、热血沸腾,又让你思考和发现问题。
看完电影,老婆大人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该如何向摔跤吧爸爸学习?”
这下突然明白了,原来,她叫我去看电影是别有用心的,是有目的地。但她的话,的确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是的,我如何向他学习?学习他什么?
没错,摔跤吧爸爸很成功,他的两个女儿在他的指点下,成为了优秀的摔跤手,并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他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是正确吗?或者说一定是唯一的吗?
影片中的老爸,他培养女儿,最大的动机,首先想得,不是两个女儿变得优秀、出色等,而是因为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自己惦记那块摔跤金牌,已经成痴的状态了。
所以,你可以说,他也是最自私,最“无道德”的家长。为了实现个人理想,牺牲女儿的青少年,让她们过早地承受世俗眼光和舆论的谴责,失去少女本该享受的纯真时光;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甚至背叛信仰,背叛传统。
他的成功,我只能说,只是属于极少数人的偶然案例。
因为,你会看到,影片中的两个女儿,从没有主动喜欢过摔跤,而是在父亲的逼迫下,进行训练。
只是一个偶然因素,她们感悟父亲的苦心后,从一种理解的角度,接受了父亲为自己安排的人生。
那我们来做一组假设:
如果我们假设,他的两个女儿一直没有感悟到父亲的苦心,那结果会是如何?
如果最后两姐妹没有取得,她们老爸所定义的成功,那结局又会是如何?
她们自己未来的人生将会何去何从?老爸的人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你会发现,有很多让人不敢想象的东西,而作为父亲的他,没有想过,或者说想过,却从来未面对过。对于这两个女儿,他只有孤注一掷的求胜心态,在维系着亲情,只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压在孩子身上。
我从这个影片中,渐渐体会出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我一直困惑和在寻找的。
我们在培养、教育小孩的过程中,似乎总有一种潜在的焦虑感,存在于我的内心深处,但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后来我慢慢明白,这种深层次焦虑,它的核心,就是教育成功的不确定性。对于教育的成功,身为父母的我们无法像做数学题那样,拥有比较清楚的确定性。
不光很难确认,即便是,取得了成功,那你就能百分百说,就是你教育的结果吗?
正因为这种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一种很深的焦虑便会始终伴随着我们,当你越走进其中,这种焦虑的感觉就越明显。
但人们往往为了获得确定性,或者说,为了抗拒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选择了“目标”管理,以“结果”为导向,进行了一系列绩效制度的考核,给小孩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
这些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效,但往往并不能解决深层的焦虑问题,也不是教育的本质。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或者说显而易见的事实,它就是,我们特别喜欢看成功的案例,一旦有一个成功案例出现了,就认为它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方法。
但是,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一切都有个案和特例。而小孩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民才算是最成功的,我们无法用有一种标准来确定他,能确定吗?
所以教育的核心,我自己认为是爱,给予小孩无条件的爱,至于他最后,是长成苍天大树,还是小草,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顺便说一句,小草就一定比苍天大树不好吗?
![]() |
改变从阅读开始! |
改变从阅读开始
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让分享成为一种生活。